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武侠小说进入语文读本引起了很多争议。本文认为无论武侠小说是否入选课本,其对国人的影响早已形成,关键在于从法理学角度对武侠小说中“侠义”精神加以分析,寻找“侠义”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契合点,即正义和信用,以便在武侠小说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法治精神引导。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中国当代武侠小说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时间上讲是指1949年之后的的武侠小说。当代武侠小说承继现代武侠小说之流变,以"侠义"为中心,以"江湖"为战场,着重写江湖中的人情、人性,同时又吸取了世界流行小说的要素,具有更为宽广的文化内涵。中国当代武侠小说主要分为"港台新武侠"与  相似文献   

3.
明代武侠小说《水浒传》的出现,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在继承太史公侠义精神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构和整合,加上了“忠”的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嬗变为忠义武侠,即“侠与儒”的融合。而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的出现,又使武侠小说创作发生一变,即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的合流,形成了清官断案、诸侠辅佐的小说创作新模式,这就是“侠义公案小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侠与法”的合流。  相似文献   

4.
金庸武侠小说是在现代文学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侠义精神是小说的核心,主人公的侠义行为是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梳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心理学视域下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主人公的侠义行为,探讨侠义行为的实质、影响因素,发生发展和后果,以及侠义行为对我们现实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他是谁     
他是我的好朋友。他在我眼里既是一个"书痴",又是一位"侠义之士"。他是个"书痴"。他一看见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似的。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中外名著,他都爱不释手。他的课桌抽屉被这些课外书占据了一大半位置。他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书。有一次,他在家里上厕所,竟在里面看书看得忘了时间。外面的人实在等不住了,便冲里面的他大喊:"你  相似文献   

6.
李鹏 《考试周刊》2007,(12):44-45
自古以来,忠、孝、仁、义、信就是衡量一个英雄的重要标尺,这种标尺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更显得突出。所谓“英雄不问出身”,一个出身妓院的混混是否也有侠义呢,本文就来具体地谈一谈《鹿鼎记》中的扬州混混韦小宝的侠义。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恩恩怨怨的情感激流,鼓动着多少人的热血清肠。武侠小说中的复仇描写更是翻空出奇,惊心动魄,令人动情而神往。萧逸曾指出:“一般的武侠小说常常流入一个俗套,就是:‘仇杀——孤雏余生——练成绝艺——复仇——坏人授首’这样一个公式。”此语出自张国桢《侠是伟大的同情——走访萧逸》,[1]而更早些欧阳莹之《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评介》一文则已指出:“武侠小说体裁特别适宜于写快意恩仇一类的题材。”[2]可见复仇之于武侠小说惯套,早已引起人们的共识。然而,武侠小说中的复仇描写虽说承继了传统复仇观念对正…  相似文献   

8.
细品金庸武侠小说、侠义肝胆、英雄气概、博大胸襟、雄才大略自是不在话下,然而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美人也衬得英雄更加完美。英雄佳人的爱情故事更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重头戏,既然谈到金庸武侠小说,便不得不谈其中的爱情。本文便研究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爱情,以女性意识探讨女性心理。  相似文献   

9.
日本武士小说和中国武侠小说都是在一定的国民精神文化土壤上——武士道精神和武侠精神——生长起来的小说类型。藤泽周平的武士小说一改常态,描写江户时代末期底层武士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塑造非典型武士;他创作中的"转向"赋予了其作品独特的"疗伤作用",其深层次的内涵则是对武士道文化的批判反思和对现代人内心渴望"真情"的观照。新生代武侠小说家徐皓峰作品中展现出了"反类型"特征。在他试图解构"侠"文化符号的野心之下,是对"侠"文化发展困境的反思。藤泽周平反常态的成功创作经验和徐皓峰的"反类型"尝试都对中国武侠小说这一类型文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启示:实现文化超越,将"侠"精神解构为矛盾的人自身所作出的自由选择之行为。  相似文献   

10.
黄健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4):106-111
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梁羽生,其创作明显地受到左翼文学的影响。这突出表现在其以人民性为本位的侠义观、承担政治重任的女性形象,以及将历史理想化的浪漫风格上。这也正是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的独特性所在。不过,虽然深受左翼文学影响,但他的武侠小说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而是有着更多元化的思考与表现。对此展开剖析可使人获得对梁羽生武侠小说更真切的认识,并由此反思文学批评中因思考的模式化而造成的偏见。  相似文献   

11.
眼镜叔叔说:“大家都爱看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嘛,当然是写侠客的了。他们都是奇异的人,有很高的武功。有的还会轻功,来无踪,去无影。他们不仅行侠仗义,看见坏人欺负好人,就去打抱不平,而且还会去偷东西。当然了,他们偷的是有钱的坏人的东西。然后把钱分给穷人。”楚留香就是一位这样的大侠,他爱管闲事,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他都能解决。有时,他也会手痒,去偷一些有钱人家的宝物。因此,人们都管他叫“盗帅”,“盗帅”的意思就是强盗中的元帅。这里就讲一个他智盗白玉美人的故事。到楚留香写的信,上面说,听说你们家的白玉美人挺不错,我想今天半…  相似文献   

12.
金庸的武侠小说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侠义人物形象,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投入到爱情漩涡之中,在刀光剑影与恩爱情仇的相互交织中,演绎出一幕幕悲欢离合的人生“爱情”与“侠义”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他们完整的人格,实现了他们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
“萧峰”,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主人公,虽然饱经人世的沧桑变故和人生的痛苦,被人嫉恨、误会和追杀,但其侠义心肠和高贵人格从未改变过,是全书最有光彩、最使人感动与敬慕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侠小说鼻祖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近代侠义英雄传》以霍元甲、大刀王五两人的传记为经纬,勾画出了这两位近代侠义英雄的基本文学形象,后来流行的以大刀王五、霍元甲为题材的小说、电影及电视剧,大多数都是从平江不肖生这部书中派生而来的。除了《近代侠义英雄传》之外,平江不肖生还撰编了两篇"霍元甲传";而除了平江不肖生的作品之外,当年还流行着几种以霍元甲故事为题材的文章。进一步研究这些早期的有关霍元甲的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霍元甲文学形象在民国初期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评价平江不肖生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侠小说和西方骑士文学都是尚武精神文化的体现,骑士文学也被称为“侠士”文学,但二者的“侠”在精神内涵上具有本质性的区别。中国的武侠游离于社会边缘,以侠义和自由作为精神内核,在这两方面保持某种平衡,以构成完整人格;而西方骑士却属于社会的特定阶层,是制度化的、模式化的,思想上表现出强烈的宗教狂热。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侠文化结缘已经成为历史事实,许多古代和现代以侠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侠文化内容。但长期以来,侠文化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侠义题材作品或通俗文学中的武侠小说,而相对忽略了非侠义题材的纯文学作品和新文学作家。以侠文化为视角来透视新文学作家及其作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金庸不久前专程赴京参加北京大学为他举行的仪式,从此他成为这所著名大学历史系的名誉教授。他在首次与北大学子们讲课时强调:在向西方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千万不能丢。 金庸说,武侠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采取了中国传统的形式。其中包括中国人数千年沿续下来的道德观念、行事方式和生活习惯。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在各个方面,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甚至在家具,着装,饮食中,中国传统文化无所不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传统的小说形式在这些年来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现在的小说家,基本上是采用欧洲写作形式,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把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生命力的东西丢掉就不对了。比如说我写武侠小说,它的形式是中国式的,它的内容中有一个内在的东西就是“侠义”,有人称武侠小说为侠义小说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武侠最重要的是一个“义”字。“义”强调的是团结、和谐的关系,这也是中国人固有的道德观念和民族感情。举个例子说,中国人自古就有“朋  相似文献   

18.
处在中西文明碰撞、新旧文化交融关节点上出现的《近代侠义英雄传》,是1920年代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无论从其思想内容折射出的现代微光、对传统武侠元素的现代释义,还是从其艺术观念的现代革新等方面看,都充分显示了它在中国武侠小说现代性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庸小说在沿用传统武侠小说共有程式的基础上,着力用悲情意识进行革新。通过社会环境对主体的挤压,侠义冲突的空泛,爱恋情意的迷茫,奇幻情节的寓言这四个层面,赋予小说浓重的悲情意识,表达了他用悲的力量来探索人性、人类生存状况的信念。这也使得武侠小说达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马伯庸 《教师博览》2012,(11):31-31
央视主播张泉灵前几天在微博上讲了这么一件事:“给儿子讲的《三国》终于到了斩颜良诛文丑的段落。儿子问:颜良、文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儿子又问: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就算坏人了对吧?我答:是。于是儿子的终极问题出现了:关羽一好人为什么要帮一个坏人杀不算好人也不算坏人的人呢?”网友在下头就这个话题众说纷纭,由此引卅一个话题——我们该怎么给小孩子们讲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