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王蒙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步入文坛新时期重返文坛的生活和创作为背景,探讨王蒙在新时期文坛之初对于生活、历史、现实、文坛和创作的隐秘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勾勒王蒙在特定时期里对于特定的生活与文学的期待与追寻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就其45年的小说创作而言,王蒙可称老作家了.但他又毫无老态,仍能不时给文坛增添新鲜气息.这个现象值得研究.本文透过王蒙小说创作中两个貌似截然不同阶段的表象,触摸到流贯其间的原动力:青春的精神状态.这种可贵的状态,无论是对“革命+青春”式创作,还是对“反思+求变”式创作,都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蒙,生于1934年,作家,研究员,中夬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部原部长。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研究等作品1500余万字。代表作品如《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老子的帮助》《庄子的快活》《王蒙评点红楼梦》等。作品被翻译成20余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曽获得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  相似文献   

4.
逯艳 《考试周刊》2014,(34):31-31
《青春万岁》和《恋爱的季节》是王蒙的两部长篇小说,也是受众接受度和认知度相当高的两部作品,虽然两个文本间隔四十多年,但是作为"青春体"小说创作的典范,对当代语境下的年轻读者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启示意义。文章从小说创作的文本层面和当下语境受众群体两个维度对两部作品进行解读,揭示这两部时隔四十年之久的作品在当下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和文本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蒙,中国知识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五十年代以《青春万岁》和《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闻名于世,也因此被打成右派,七十年代末复出后成为文学界的“领头羊”,八十年代做文化部长,九十年代初,别人都不知道谈什么,“但王蒙仍在从容不迫谈论着《红楼梦》。”①于是,有《红楼启示录》和《红楼梦》评点本问世。②王蒙因此而以一贯的调侃自嘲让朋友注意“一颗冉冉升起的红学新星”;《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先生,对由“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兼红学家王蒙来完成这样红学史上的大事”,激动地“半夜里又从床上爬起来”,为由“大才子”、“大作家’、“大智慧大文化人”王蒙而著“我们时代第一部王评《红楼梦》”而“中夜不寝”,并“为之击节”、“连连浮白”、  相似文献   

6.
点看     
年轻人多一些PK的经历,残酷是残酷,但是好事。——作家王蒙称自己爱看"快乐男生"选秀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到《夜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09,(7):56-58,109
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京。1953年创作长篇日、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杀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和《在伊梨》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的文学成就比较突出,而且因其创作时间持续之长、作品之丰、创作手法之新,在当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有关王蒙的研究长盛不衰,卷帙浩繁。同时,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王蒙小说写作一直没有间断,之前的王蒙小说研究综述已经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全貌。因而,对王蒙的小说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查阅了多方面研究材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者对王蒙小说的论述,试图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9.
溅落调整期(1987──1991)1986年7月,王蒙出任文化部长。这既是王蒙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同时又是他文学道路上经过几年持续探索喷发后,出现的一个短暂的溅落调整期的开始。从1987年到1991年,王蒙的文学创作活动呈现出逐渐衰减状态,作品明显少了,尤其是大部头的有份量的作品比较少见,他的作品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引起广泛注意并受到追踪。因此有的评论家就曾不无惋惜地断言,王蒙最好的创作时期已经过去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王蒙担任了领导职务后,工作紧张,缺乏比较集中的时间进行创作。另…  相似文献   

10.
《蝴蝶》作为王蒙集束手榴弹创作之一,它的爆炸在当时文坛上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并早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就话语建构、文本建构、精神建构方式三个方面浅析其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田中禾,河南南阳人,在从1959年长诗《仙丹花》出版到2016年止的57年的创作历程中,饱经人生的喜怒哀乐。田中禾先生,生于忧患年代,童年时期饱受战乱、逃亡之苦;青年时期为追求文学理想主动从大学退学,在社会底层感受人生甘苦;20世纪80年代获得全国性文学大奖,文学创作进入更高阶段;90年代以后自觉疏离主流文坛,以边缘化的姿态探索文学创作的多种可能,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正>走近著名作家王蒙,总能体味到他的智慧。近日,王蒙推出的首部哲思录《这个社会会更好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5月出版),收录了王蒙最新、最经典、最具智慧光芒的语录,可谓篇篇珠玑,句句精辟,字字闪光,是王蒙多年来思想和智慧的结晶。《这个社会会更好吗》是一部非常引人入胜的人生智慧之书,同时也是一部贴近社会现实的哲思录。全书分六辑,谈政治、谈思想、谈青春、谈社会、谈文化、谈《红楼梦》,全面  相似文献   

13.
看点     
年轻人多一些PK的经历,残酷是残酷,但是好事。——作家王蒙称自己爱看“快乐男生”选秀 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到《夜的眼》、《蝴蝶》等;从毛主席站出来为他讲话到他主动请辞文化部部长,这个传奇智慧的老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他总会带给我们惊奇。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生活的十六年,特别是在伊犁巴彦岱乡与维吾尔族农民共同劳动和底层生活的磨练,成就了作家王蒙,促成了他积极健康、成熟通达的人生意识,为他新时期复出文坛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看点     
年轻人多一些PK的经历,残酷是残酷,但是好事。——作家王蒙称自己爱看“快乐男生”选秀 从《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到《夜的眼》、《蝴蝶》等;从毛主席站出来为他讲话到他主动请辞文化部部长,这个传奇智慧的老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他总会带给我们惊奇。  相似文献   

16.
王蒙的文学创作一直追求创新。在八十年代的小说创作中,他做了大胆的艺术创新,标新立异地完成了现代主义文学中国化、个人化的再创作,铸就了先锋文学的独特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王蒙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是共和国文学开创时期一部典型的政治叙事文本,其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高涨的强势话语热情,使其文本内部充斥着众多的政治语码,并在创作方法与文本结构上显出明显的模式化特征,这服务于共和国文学建构的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十七年文学"的一些基本特点,也有利于我们更客观地对<青春万岁>进行文学史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蒙无疑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家。他的沧桑经历,他的处世哲学,他的思想情感,从他的创作中读者都能细细体会。他是复杂矛盾的,却也是真实具体的。王蒙是当代文坛上高产的作家,在他小说作品中,读者看到了一个熟悉而独特的字———“海”。王蒙对海情有独钟,孜孜不倦地在小说作品中对其进行描写,海折射出了王蒙的思想情感与理想追求,而王蒙自身也似一片汪洋大海般博大精深。另外,王蒙的语言具有一种“海”的气势,排山倒海,洪浪袭来;他笔下塑造的小说人物形象更具有一种“海”的气质。  相似文献   

19.
王蒙是我国新时期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在新疆的生活经历,使他实现了人生的一个重大拐点,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他的文艺观,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帮助他形成健康、成熟、开朗、宽容的人生观,从而影响了新时期以来王蒙文学创作的总貌,为作家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师而奠定了雄厚的思想、艺术和生活基础。但是,王蒙与新疆之间其实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新疆既有大恩于王蒙,王蒙也有力地馈赠回报了新疆。王蒙对新疆文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即王蒙对新疆文学界的精神引领意义、王蒙新疆题材文学作品的经典意义、王蒙深入新疆底层生活的表率意义、王蒙吸收融汇多元文化的启示意义以及王蒙传播新疆文化的桥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北京师院学报编辑部,于八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北京举行了王蒙创作讨论会。会议主要围绕王蒙同志半年多来所发表的《布礼》、《夜的眼》、《风筝飘带》、《春之声》、《海的梦》、《蝴蝶》等中、短篇小说展开了讨论。参加会议的有在京的部分文学评论家、研究工作者、大学教师和报刊编辑共四十多人。有关单位的领导冯牧、许觉民、朱寨、刘国盈等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王蒙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并首先发言,介绍了自己创作思想的发展和创作体会。到会同志在百家争鸣的气氛中,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就王蒙同志的近期小说创作展开争鸣,讨论会开得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