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全面描写常熟方言古见系声母今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各母例外字的读音来源及形成原因,进一步归纳常熟方言见系声母的演变情况。其中,见组字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腭化形式,尽管都表现为文白异读,却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层次;疑母字正处于???/??的演变阶段,甚至还有少数字声母进一步脱落变成零声母;匣母字的今读声母有两条演变轨迹:一是朝着腭化的方向演变,一是朝着零声母的方向发展。通过共时的描写和历史的比较,厘清常熟方言古见系声母的历史层次,为北部吴语的今读和演变情况提供翔实的方言依据。  相似文献   

2.
沈丘方言中古知系合口字今读唇齿音,主要体现在知系擦音声母今读音的唇齿化。由于语音自身的内在动因和方音相互接触的影响,导致沈丘方言知系声母唇齿化及其演变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甲骨文的谐声和假借为本证,参照龚煌城(2002,2004)汉藏比较的成果,给殷商汉语拟构了若干复辅音。*gr-洛落/*kr-格;*gl-羊浴/*kl-姜谷,*khl-羌;*r-林吏/*s-r-森使;*kh-卿考/*s-kh-饗孝;*m-每尾滅墨/*sm-晦■,*s-m-烕黑;*b-败/*s-b-败;*g-解/*s-g-解。另外还讨论了复辅音简化过程的断代研究,怎样给甲骨金文注上科学的上古拟音,上古汉语*s-词头的两种构词功用。  相似文献   

4.
汉语由上古的19个声母发展到中古的40个,这一演变是重韵轻声的体现。福建方言因人文地理诸种因素,既保留上古语音的痕迹,又打上中古语音的烙印,故为研究汉语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本文列举并分析福建三大方言群、七个主要方言的重要实例,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为序,对汉语声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加以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了古知系声母在今甘肃陇东13县区方言中的读音,将其归纳为五种基本类型,着重讨论了知系合口字的演变特点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分析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满洲通古斯语族诸语言和方言材料,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中的*adirGa(~*atirqa)"儿马"一词进行了语音和词源方面的全面分析和比较研究,并探寻了"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相关语音的对应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状况,重新构拟了该词的原始形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分析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和满州通古斯语族诸语言和方言材料,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中的^*adirGa(-^*atirqa)“儿马”一词进行了语音和词源方面的全面分析和比较研究,并探寻了“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相关语音的对应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状况,重新构拟了该词的原始形式。  相似文献   

8.
张洪蕾 《文教资料》2012,(27):134-135
在单县方言中古知系合口字部分读唇齿音现象比较特殊,但以往研究不多。本文的主要结论:1.单县方言中古知系合口部分字读声母[f]是中原官话同类现象的过渡;2.单县方言[f]的分布与周边及周边方言有同有异;3.单县方言知系合口呼字没有成系统的读唇齿音声母是外部接触和内部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在晋东南晋语中,日系字共有五种读音类型,其中日系字今读[]声母的襄垣型和今读[z]声母的沁县型在山西晋语其他片方言中都比较普遍,而日系字今读[]声母的北留型、今读[]的长治型和今读[l]声母的陵川型在山西晋语其他片和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中都未见。从日系字的演变轨迹,说明晋东南晋语各类型的日系字都是到了边擦音[]之后才有分歧的。  相似文献   

10.
以苗瑶语的软腭清鼻音■声母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清鼻音■的历史来源。经研究发现,现代苗瑶语的清鼻音■有多种来源,也即来自古苗瑶语的*hm、*h?、*NGj、*?、*h以及借自上古汉语的*s?与汉语方言的h等。具体地,巴哼语和优诺语的■来源于古苗瑶语的*hm或*h?,矮寨苗语来源于*NGj,高寨、石门坎苗语来源于*h,油岭瑶语来源于*?;金秀瑶语的■借自上古汉语*s?,长垌、多祝分别借自当地汉语方言h。后起演变和语言接触是苗瑶语软腭清鼻音■来源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字和现行汉字是两个比较容易混同的文字学术语,对这两个术语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理解,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认为,现代汉字是指现代汉语用字,是记录现代汉语的字,既包括古今通用字,又包括现代汉语专用字。现行汉字的范围可狭、可广,但其核心成分应该是现今社会通用的、经过整理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词典。按理,对历史文献上出现的古今词语都应该收录。但由于这部词典出于多人之手,词语漏收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前人多有讨论。本文主要根据两部大型方言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来说明《汉语大词典》对保留在各地方言中的古语词漏收和义项漏收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古史传说时代研究应注意厘清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在大量考古学资料与古文献资料未找到很好切入点之前,不易通过划分不同文化集团去归纳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而应该根据古史传说时期存在问题去做些具体的探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去归纳各种文化集团。二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传说与希腊及希伯来古神话是有根本区别的,把中国远古古史传说时代的人物事迹当作神话来看待是不对的。三是古史传说时代的官职制度、宗庙旗杆制度、原始社会组织形态、姓氏婚姻继嗣制度等有由口口相传到了西周时代而书之于简帛的情况,这些是与西周到战国秦汉时期完全不同的制度系统,是后人无法编造想象的,大体可信,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古今汉字的传承性使我们能够通过对部分汉字的古形体的分析与研究找到一些汉字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技巧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有助于留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对相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中相当重要的理论,从汉代以来就有许多人著书立说,从不同角度对“六书”理论进行研究,但往往仅拘泥于“造字之本”展开,莫衷一是.易国杰、姜宝琦二位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有关“六书”问题也沿用旧说,认为“六书”古文字的“造字之本”,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说法,不妨将其解释为“识字之本”.  相似文献   

16.
用汉字记录苗语语音,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方式对汉语来说,一方面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汉语考证的难度。对于苗语来说,第一,能起到助记和标注作用;第二,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加之记音的准确率不高,记音词汇往往带来歧义;第三,汉字记音已成为一种习惯,即使积习难改,我们仍然应该追求更加准确的记音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古汉语熟语料库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古文献的收录,还应该保留普遍存在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当中的诸多异文,实现异文自动检索、自动发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将收录一批中古时期的吐鲁番出土文献。针对吐鲁番出土文献众多的异体字,还应通过链接等技术手段保留原字形,进行考释意见的标注关联及文字属性的标注。通过采用通用置标语言,实现语料共享,避免重复建设而产生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8.
汝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从汝州方言的声、韵、调等三方面与中古语音系统进行比较,梳理出汝州方言语音系统与中古音系的历史渊源关系,反映中古音到现代音的发展脉络,揭示语音演变中的一些规律,为进一步探讨伏牛山文化圈各个方言与中古音系的联系提供历史音韵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异体字的文化传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体字”是古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用字现象,这些字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既有其自身构形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些外在因素。由于文字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因此异体字也具有这一独特的功能。本文主要从异体字产生原因的角度来揭示异体字在汉字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训诂教学要联系中学文言文教学实际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然后就训诂方法的几个方面 :形训、声训、义训 ,论述如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运用训诂学知识 ,排除疑难 ,匡正谬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