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师德可分为社会性师德和个体性师德两个维度.这一区分表明,师德是一个完整的互动性结构系统.没有前者,教师个体行为就缺失了道德指令;没有后者,社会道德要求就缺失了实践载体.师德建设必须将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将社会的职业规范内化为教师德性、外化为教师善行.师德两个维度对师德评价的启示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形成全面的评价视域...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阐述了师德建设的内涵、本质。即师德建设是指教师个人自身成长及教师职业行为的优质化过程;师德建设是指不断促使教师个人对教育、学生、自己的情感投入并养成习惯直至成为性格的过程;师德建设是指使教师不断缩短与"真人"距离的过程;师德建设是指促使教师走上"为善之道",体验良心的方法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师德修养是教师幸福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为师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教师幸福是师德修养的目标追求。当前,师德修养遇到困境,教师幸福受到威胁,具体表现为"俗福"与"雅福"的冲突、"社会代言人"与"自我代言人"的矛盾、"师德教育"与"师德修养"的混淆。我们有必要提出坚持"德福"的价值导航、确立合理的师德目标和修养重点、强调实践中教师品行的自我砺练是走向教师幸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师德建设的现代性不仅是师德教育问题,而且与市场经济、学校教师管理模式、教师的资质、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以及整体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在师德建设方面,学校普遍采取行政化管理模式,由此造成了众多弊端,表现出教师不应有的"消极被动性",这与以爱和创造性为核心的师德涵义渐行渐远。加强现代师德建设,必须着眼于教师管理模式的转变,开发蕴藏在广大教师身上的道德主体意识,即一种体现爱和创造性的师德智慧。  相似文献   

5.
地震中的"范美忠"现象,对我们理解师德提供了鲜活素材与新的思路,即师德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生命,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也需要引起社会关注和保护,师德的核心是教师良心,师德的内在规定是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能超越时空的师生关系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6.
省外动态     
正安徽:"11条底线"打破教师终身制从今年开始,安徽省在各县市教育局门户网站普遍建立师德问题投诉平台,将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规定的"11条底线要求"和各地出台的师德行为规范向社会公布,及时受理群众对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投诉、举报。同时,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安徽省将建立师德教育长效机制,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第一模块,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要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计入  相似文献   

7.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是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9,(5):124-127
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与非正式约束的职业精神或专业情操的综合。"师德"的形成过程应是一个教师自律与外在社会机制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教师自身的道德性需要是"师德"形成的关键,外在社会机制在"师德"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与促进作用。中小学应把促进教师良好专业伦理规范的形成,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及构建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绝大部分教师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但也有个别教师在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同事、自我要求和对待教学科研等方面还存在与师德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来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方面,要尊重关爱教师、为教师减负、制定并执行师德规范和与师德相关的规章制度、把好新入职教师的师德关、开展师德教育、加强师德督导、完善师德考核、查处师德失范者;教师方面,要提升自身的师德认知,通过师德思辨、师德体验、师德践行等途径提升自身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师德"是衡量教师职业的一个标准,也是教师表现出来的品质和修养。近几年对教师"师德"要求越来越高,同样也是对教师的一种鞭策和激励。当然"师德"体现在多个方面,我觉得爱心、责任心和耐心是现代师德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师德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对师德的要求各有侧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在不同时期对教师师德素养的要求也有所差别。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素养应包括为"忠诚型"、"敬业型"、"合作型"、"交融型"、"表率型"、"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素养等八大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闫建璋 《教育科学》2021,37(1):17-22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13.
师德的本质,既非外在于人的一种社会道德规范,也非单纯体现为教师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它是教师内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展现,凝结着教师自身独特的道德人格。师德建设的重点应聚焦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教师道德实际的基础上予以价值引导,将外在于教师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师德建设不应忽视师德心理建设,道德人格的养成是师德心理建设的核心;以中国智慧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通过智慧训练促进教师由"经师"成长为"人师",用自身的人格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4.
姜丹丹 《华章》2008,(15):87-89
加强师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社会发展进程加快,这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社会多元的价值观与主流文化共存,对传统的教师道德产生强劲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师在金钱面前、在功利面前,在升学压力下很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的师德输入新的血液,同时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毛雯 《现代教育》2011,(Z1):17-18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准确地说应该是教师公德,是教师为维护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问题既是一个"个人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对学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具备在大数据时代不断更新知识的"进取心",树立法治观念的"法治心",尊重生命的"同理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心",服务社会公民的"责任心"。基于这些挑战,需要对师德建设进行系统化建构,以"乐业"作为师德培育工作的核心,以价值引领作为师德培育的导航系统,以任务导向作为师德培育的动力系统,以民主评议作为师德培育的保障机制,以此来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师德古来有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师德建设中应当体现先进性导向与师德底线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抓师德建设就是要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使教师的道德品质上升到新的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师德信仰是高校师德建设的精神源动力。要想解决当前高校部分教师师德信仰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师德信仰教育,建立师德奉献与师德回报的社会机制,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坚定高校教师师德信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校师德建设中的误区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但是在实践中,有一些错误的思想认识和做法阻碍了师德建设的顺利进行,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目标,引起了教师一定程度的抵触和反感,不能把"社会公认"的师德标准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师德水平提高乏力.文章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的系统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见解和主张,指出高校师德建设的发育和完善程度主要决定于管理部门的治学理念和实践,师德建设的突破口在于创建公平公正的教师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0.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师德建设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教师恪守职业责任、遵守职业纪律、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和职业幸福感等则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