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各种副反应的影响时氧化还原平衡体系电对的条件电位的计算方法 ,它对分析化学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席夫碱(N-苯基苯甲亚胺),利用循环伏安法对这种席夫碱溶液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pH对这种席夫碱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席夫碱的循环伏安图上,在-1.590V电位下出现了一个-CH=N-基团不可逆的还原峰,这说明在玻碳电极上此席夫碱可以被还原;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中,此席夫碱的-CH=N-基团还原峰的峰电位随着H^+浓度的增大向负方向移动,并对H^+对席夫碱-CH=N-基团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影响的机理进行了推断.  相似文献   

3.
<正> 电极的标准电位,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通常为25℃)半电池反应中各种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和分子浓度(或活度)等于1M,气体的分压等于1大气压时相对于标准氢电极所测得的电位值,符号表示为E°。 实际上,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并非在上述标准状态下进行,如同质子迁移,络合形  相似文献   

4.
<正> 用标准电极电位数据,可判断氧化还原的可能性,但实际的反应不一定局限于标准态的情况,所以用电极电位来分析问题更为合理,由于大部分氧化还原反应与溶液的浓度和酸度有关,即电极电位与浓度和酸度成函数关系。为了简化起见,住住将浓度变数指定一个数值,则电位—PH图中各条直线表示一系列的等温等浓度的电位—PH线。  相似文献   

5.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教材,它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对这一问题的教学作如下探索。一、介绍基本概念按教材顺序介绍各个概念,接着以如下图示把各个概念联系起来。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三、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大小的判断方法:1.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2.非金属元素的氧化能力,其阴离子还原能力的判断。3.同一元素在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能力。一般规律:同一元素价态越高,氧化能力越强;价态越低,还原能力越强,如氧化能力时“>时“;还原能…  相似文献   

6.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在高中化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而对此理论能否熟练地应用其关键是对基本概念要做到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笔者从多年的教学中感受到,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有关概念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氧化数又叫氧化态,它是以化合价学说和元素电负性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个化学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在现在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关于化合价有关知识的讲授是与中学所接触的化合价概念相矛盾的,往往把化合价和氧化数的概念混淆了.本文对氧化数和化合价的区别与联系做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氧化还原滴定过程的讨论,依据滴定过程中氧化剂(或还原剂)浓度的变化,推导出体系电位E值与滴定百分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氧化还原滴定误差公式的推导方法.该误差公式分别用终点组分浓度及终点电位表示,适用于任意电对间的氧化还原滴定  相似文献   

10.
刘辉 《广西教育》2014,(46):68-68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变化、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知识,便于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本文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现状,阐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解辉 《学周刊C版》2013,(15):104-105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教学的重点知识,它渗入各种类型的试题中,被各类高考题型所青睐。因此,学生如果对氧化还原掌握不熟练,在高考中就寸步难行了。下面我们就从教材涉及的氧化还原的内容和往年各地高考试题谈谈氧化还原反应,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一、概念我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别认识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到了高中阶段我们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氧化还原滴定误差公式的推导方法。该误差公式分别用终点组分浓度及终点电位表示,适用于任意电对间的氧化还原滴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分析了电极反应标准吉布斯函数变氧化态图的制作原理,进一步说明这种图解方法在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变化规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氧化还原滴定中,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公式。公式对任一氧化还原反应均合适,且公式中不含浓度项,使公式大大简化,计算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滴定百分数与氧化剂(或还原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导出了滴定过程,体系电位E值变化与之间的新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在被滴物浓度不太低的情况下,讨论了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由于指示剂变色电位与化学计量点电位不符而引起的误差,并建立了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被滴物浓度不太低的情况下,讨论了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由于指示剂变色电位与化学计量点电位不符而引起的误差,并建立了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常温条件下,采用Pasveer氧化沟,通过对氧化还原电位(ORP)、溶解氧(DO)、pH与进出水水质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碳氮比(C/N)、pH、ORP趋于稳定时对实验具有指示作用。实验结果表明:ORP稳定在60mV附近,好氧区溶解氧稳定在0.2~0.4之间,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氧化沟去除碳氮(COD/TN)值为1.77,证明污水中短程SND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氧化数概念在有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机化学中,引入了氧化数的概念,并用此概念对有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硝酸是常见的无机酸之一,它的化学性质除表现为强酸外,主要特征是氧化性。由于其还原产物随本身浓度、还原剂的活泼性和温度因素而变,因此它们之间的反应过程很复杂[1]。目前所见的无机教材一般只用氧化还原电位来解释HNO3氧化性,并未讨论它的反应机理。本文试用氧化还原电位和反应速率及反应机理等方面进行讨论,以便更好解释其氧化性和还原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