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兴趣是人积极地认识、欣赏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地、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乐此不疲。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激趣艺术的探索和运用。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2.
翟水彩 《考试周刊》2009,(41):230-231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学生就不会出现灵感,遑论思维的创造性。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  相似文献   

4.
解静莉 《文教资料》2007,(5):144-145
兴趣研究是素质教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兴趣激发为基点,阐释兴趣的产生、发展、类别、特点及作用,采取有效手段,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探究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必须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林水 《考试周刊》2013,(27):137-137
<正>一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心理学实验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  相似文献   

7.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受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具有选择性和趋向性,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要认识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掌握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措施和方法,即可较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望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地、热心地、专心致志地去接受新知识。反之,丧失了这种兴趣,求知味同嚼蜡,是取不到好成绩的。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  相似文献   

9.
宋俊 《教师》2013,(9):102-102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美术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及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抓住以下几方面:利用兴趣点、激发兴趣点、挖掘兴趣点、迁移兴趣点。学习兴趣不是固定不变的,培养学生兴趣不能单一化、简单化。总之,要各种方法相配合,使学生在愉快、趣味和活泼中自觉地学习,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智能素质。  相似文献   

13.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激发兴趣、升华兴趣、永葆兴趣、寻找新的"兴趣点"是常用的教学基本思路。想方设法为兴趣搭桥铺路、提升兴趣的支撑点是教学理念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数学来源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领悟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兴趣是人积极地认识、欣赏和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地、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但是只有好奇心而没有明确的目标容易得到满足,并常在满足后好奇心很快消失。而兴趣有较明确的目标,得到满足后,不仅不会消失,反而更加浓厚。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兴趣先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考,就会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就会快乐地学习。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培养兴趣 提高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信息技术等,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会很快地掌握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自觉地探索、研究。所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活动当中,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地认识、研究、获得知识的一个心理特征和意愿,可以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的话,就会主动地、持续地钻研这门课程,进而使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从这个方面来讲,兴趣是学习的原因。但是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产生并能得到提高,从这个方  相似文献   

18.
一、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地去写作。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一是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9.
范彩云 《考试周刊》2013,(42):14-15
初中生很大程度上是凭兴趣学习的。他们对学习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忘我地、主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自然比较理想。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20.
赵娟 《教育教学论坛》2012,(Z1):210-2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读。激发和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学习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条件,它具有智力的价值,是学生学习语文等学科及其以后的发展、成长获得成功的先导和曙光。激发和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读书兴趣,语文教学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