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但许多学生怕作文,甚至逃避作文,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或在写作时出现"假""空""抄"等现象。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是勤抓低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如果低年级学生从起步开始,就能够养成爱读爱写、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那么"作文难、厌"这种现象就不再发生。  相似文献   

2.
作前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写作前提出的命题、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指导即"指导学生写什么"和"指导学生怎么写".当学生的作文批改完之后所做的讲评是写作后的指导,笔者认为这是更重要的指导.作前的过度指导很容易成为学生作文的束缚,容易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作后的讲评就如管建刚老师所说:先"号脉",再"下药",这药就能下的准.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就问题,再诊断,开药方治病.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进行了"作后讲评"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作文?吹呗!""作文?不就是胡编乱造!""烦死了,又是作文"……听听,这种认识,这种心态明显表明他缺乏写作兴趣,更无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这才是提高作文课堂指导的有效性途径.否则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你老师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台下听得神情冷漠,到头来你口干舌操,学生还一头雾水,甲此,我们不妨巧借"他山之石"来攻"玉",即要提高作文课堂指导有效性,就用心理学理念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在议论文作文训练中,常会有学生发出感叹:"老师,我不会写议论文!"难道老师在上课时没有教过?在学生初学议论文的时候,老师对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等文体知识做过多次的讲解和指导,为什么学生到写作时还是不会呢?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只要老师多讲一些方法、技巧,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就一定会运用.其实不然.了解一种文体的方法、技巧与恰当地运用一种文体根本就是两回事,即便学生尝试运用了老师传授的技巧、方法,在实践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说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重要原则,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写",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有事就写,有情就抒,当学生有了"作文就是生活"这一感受之后,生活转化为作文便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的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强调"真实性",要求学生抱"求真立诚"的写作态度,从自己的生活中挖掘素材。一些作文辅导书籍,特别是指导小学生初学写作文的书籍更是要求学生写真事,抒真情,排斥作文中的虚构,甚至归之于"写作态度不端正"而加以否定,在何谓作文的"真"的问题上走入了误区。一、关于作文"求真"的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要求是:1~2年级,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13)
一、多就少改,多批少改,指点迷津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但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激励和指导,是"批",不是"改"。原因有二:其一,精批细改,教师用自己的水平去要求学生,把学生的作文改得"体无完肤"、"面目全非"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更  相似文献   

8.
倡导体验式写作教学,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学生的心灵的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从"确定主题""交流体验""评价体验"三个方面谈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模式;再从"创设体验情境""主动参与生活""在经典阅读中诱发体验"三个方面探讨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写作实施策略,揭示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说,小学作文是以模仿为主,初中作文以初步感受为主,那么高中作文就应该以独立思考为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作要"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还要能"根据需要","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从其中的"灵感""喜欢""体会""感受和见解"等关键词可以发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课难上,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很少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发现美。因此,改进作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把写作与评讲的权利交给学生。袁源老师的《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一课,引导学生贴近观察、贴近想象、贴近自我、贴近主旨,从而让作文拥有了"真性""活性""个性""灵性"。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一直围绕着"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固化内容展开单向度的教学。这样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作文激情,作文教学日显沉闷、单调,学生日渐产生了写作疲劳。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发掘学生的作文潜质,实践中,我们让学生的作文以一种研究的方式展开,将学生阅读、生活等与写作对接,不断拓展学生的写作时空,对学生研究性作文实施立体性建构,取得了较好成效。与传统作文相比,研究性作文更加注重作文的思辨性、过程性、研究性。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写作心态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水平之所以不能正常发挥,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种种不良的写作心态.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情实感、稀有创新意识是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不良心态.为什么会形成这些不良心态?主要是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拔苗助长""好高骛远"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对于老师来说,要树立作文是学生的作文、作文是学生的生活、作文是学生的价值观的思想。让学生更有效地写作文,关键是构建崭新的作文教学体系。1.构建生活化的学生作文模式。学生在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实验缘起 "接龙"作文,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四人为一写作小组,在一定范围内学生自主选择作文的形式内容,相接作文,相接评改,相接反馈,共同练习写作的一种组织方式."接"就是相接相连合作的意思."龙"指的是四人既是系统完整的整体,又各具特色富有变化--写作时将四人分为"龙头""龙胸""龙腹…龙尾"四个部分.此外,龙是充满激情活力、变化无限的象征,所以,取名为"接龙".  相似文献   

15.
作前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写作前提出的命题、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指导即"指导学生写什么"和"指导学生怎么写"。当学生的作文批改完之后所做的讲评是写作后的指导,笔者认为这是更重要的指导。作前的过度指导很容易成为学生作文的束缚,容易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作后的讲评就如管建刚老师所说:先"号脉",再"下药",这药就能下的准。先让学生写,写出来了,就问题,再诊断,开药方治病。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进行了"作后讲评"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传统作文教学把学生的视野框在教科书中的作文训练题上,使学生的作文活动与丰富的生活割裂开来,这样的作文过程必然是封闭和乏味的,无法触动学生的写作情感。长此以往,学生"谈文色变""望文兴叹",作文成了"榨文""苦役"。  相似文献   

17.
杨振宁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教师从"观察""积累"有机结合、"阅读""仿写"有机结合、"指导""讲评"有机结合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并积累素材,学会借鉴优秀文章中的精华,学会修改作文,从而爱上写作,并写出优秀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刘云霞 《学周刊C版》2019,(9):125-125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从"了解乡土文化习俗,积累作文素材""鼓励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作,介绍乡土地域风味美食""抓住本地新闻事件,培养学生乡土情怀""走近乡土文化名人,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等方面积极挖掘乡土写作资源。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自己想写的东西,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有创意。"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个性化作文不单指学生的个性化作品成果,更是指学生经历个性化作文的过程。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诚实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写作水平很低.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着"三不"问题,即"不爱写""不敢写""不会写".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依本人浅见,略谈点滴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