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雪强 《文教资料》2008,(22):14-16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本文结合其具体作品从自我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男性革命者导引下的女性独立意识和封建礼教下的女性独立意识三方面来展现丁玲前期作品中的女性的生存状态、独立意识的觉醒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既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又是阅读教学无法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词语教学处理得好,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解词方法,让词语教学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发挥其应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来,中国女性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女性的文学创作无法与男性相匹敌,只是到了"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女性个人的独立意识渐趋觉醒,于是出现了一大群女作家.女作家们以女性独特的眼光审视社会,从不同角度透视人生,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写出一曲曲婉转动人的乐章.女性文学犹如一股汹涌澎湃的浪潮喷涌而出,为中国现代文学长廊涂上了绚丽灿烂的一笔,开创了女性文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大多充满心计,内心世界复杂。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用尽手段。她们经常玩弄男人于股掌之中,但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的限制,又无法摆脱父权的束缚,身上或隐或显的有一些小女人的气质。她们渴望自由,成为新女性,但又无法摆脱封建社会的限制。她们也试图积极的把握自己的命运,出国留学,独立工作,争取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独立。可以这么说,小说揭示出了40年代中国知识女性的想要突破传统束缚的生存状态和又不得不向传统屈服的无奈命运。  相似文献   

5.
丁玲的作品中渗透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以及为争取人格独立而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在这部作品中,她用日记体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莎菲这个独立、坚强而且叛逆的女性形象.作品留下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独立、个性、自由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迹.莎菲身上的一些品质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丁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镜花缘》是清代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古典小说,当中尤以女性为主.书中的女性都是有学识、有思想、有主见、追求人格独立的“新女性”.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其男女平等思想的阐述和对女性解放的呼吁.而其女性思想更是非常富有进步意义,与其他任何的文学作品相比都更加独特和先进.虽然难免会有一些缺陷和不彻底性,但其思想的光辉始终是无法磨灭的.故此本文的主旨就是分析《镜花缘》中的女性思想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蕉园诗社"看清初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封建社会末期,中国女性中部分文人的女性意识渐渐觉醒.清初蕉园诗社的主要活动及其作品为我们展示了女性的平等独立意识、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对男权世界的反抗与颠覆.  相似文献   

8.
舒婷以自我心灵的抒写,独立人格价值的觉醒,颠覆着苍老的男权文化的陈规旧习,呼唤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从抒情主人公的理想爱情中我们看到了女性自我救赎的道路,犹如看到女性异化境地中的一丝光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商人形象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女性商人、商业以及作者的创作动机做综合的专题性研究.《聊斋志异》中表现的“女性独立,必须以经济独立为基础”的新思想是在明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影响产生的,是处在当时社会中女性谋求发展的表现.蒲松龄塑造这些女商人形象,在肯定她们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后世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奥斯汀生活的时代,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定位是:愚昧无知,天生在智力和能力上低于男性,无法独立,一生只能局限在家庭,做一个谦卑、顺从的妻子或母亲。作为一位女作家,奥斯汀对这样的女性定位极其不满,在小说《劝导》中创造了独立、睿智、在婚姻中不依附丈夫的克劳福德夫人和安妮等女性形象,表达了她超越时代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女权运动,这个词仿佛离我们渐行渐远了,在常人眼中从近代社会开始,女性就逐步走向独立与解放,在他们看来女性解放的道路是奔放的,但我认为恰恰相反,中国近代化开始于西方列强的入侵,而中国妇女的解放从一开始就是整个近代化的一部分,无论是作为口号还是措施,在这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中国的女权运动无法摆脱民族国家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白鹿原》中,女性大都依附于自己的男人,很少有独立的个性。但是,田小娥、白灵、鹿冷氏三个女性却足以让我们对《白鹿原》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进入心灵世界。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三位女性人物的灵魂,并从性心理的角度对三位女性人物形象的成败得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金粉世家>里的冷清秋都是从家庭中出走的女性,了解她们的婚恋观念、生活经历、性格特点、出走的动机以及她们诞生的社会背景,对我们分析中西方迷离无爱情婚姻的女性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对女性独立人格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所谓现代女性意识,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本文试图以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根据,研究陈染小说中女性对存在的思索与追问.通过这些女性对孤独的体味坚守,从而展示她们孤独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女性翻译理论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翻译以女权主义运动为背景.它的出现和繁荣是对父权文化的挑战,同时也是对父权文化的扰乱和瓦解,表达了女性要求政治独立、性别独立及文化独立的愿望,实现了女性生存的社会价值.女性翻译理论的建立使女性翻译走向理论化,正规化,有序化.女权运动的文化性质决定了女性翻译理论的研究是跨性别、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6.
曹禺通过对一个个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揭示出在新旧社会交替时刻,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繁漪的疯狂、陈白露的自杀、愫方的出走。这些美好的女性的毁灭引起我们对她们悲剧命运的深思。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作为独立的"人"的权力被剥夺,经济上的不能独立,在社会中没有地位,沦为男性的附属物,几乎无力抵抗其强大的异化力量。这一切,注定了她们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对个人的爱情、自由、人生、幸福的追求,只能是悲剧结果。  相似文献   

17.
《莉莲的故事》中女性身份的颠覆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莉莲的故事》(Lilian s Story)是澳大利亚当代女作家凯特.格雷维尔(Kate Grenville)在1984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曾经获得"澳大利亚沃格尔文学奖",并奠定了格雷维尔澳大利亚当代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的地位;该作品刻画了一位与父权社会不断抗争,追求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勇敢女性——莉莲.辛格(LilianSinger);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女主人公莉莲颠覆传统女性形象,与父权制度不断抗争,最终重构独立女性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37):22-23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中蕴含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这种弘扬人格独立的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现实情况、个体意识差异等层面探讨女性独立意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爱》主人公简.爱是一个感情丰富、勇敢执着、独立自尊的聪慧女孩,在传统的社会压力下,追求着自己的独立和忠实的爱情。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剖析了简.爱的性格对她生活的影响,进而探索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女性对于爱情婚姻的选择,总结出对当今社会女性意识的思考并对当今社会女性爱情婚姻选择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父权的解构:H·H 理查森短篇小说的女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澳籍女作家亨利·汉德尔·理查森因长篇小说一举成名,但其创作的短篇小说却被批评家贬为具有女性狭隘性,被严肃文学拒之门外.但是在女性政治、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女性文学极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理查森的短篇小说.事实上,她是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短篇小说向世人宣告,女性作家也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审美意识,女性文学也有它的自在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查森的短篇小说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是文学领域里反映女性话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