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正>《秋声赋》选在苏教版必修四"文以气为主"这个板块中,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看,是从文章体式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赋"的特点,进而体会作者蕴藏在文章中的独特的个性和气质。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苏轼的《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特别是《阿房宫赋》是比较典型的赋体文,可以说学生对"赋"不陌生,但面对《秋声赋》的时候,学生又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做了一个课前的学情调查,要求学生把读《秋声赋》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历来后世学者对欧阳修晚年作品《秋声赋》的意旨持因政治生涯苦闷而悲秋或与人无争、养生保命的消极思想。笔者从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及创作《秋声赋》的背景中探求新的解读视角,从而还原一个"夷险一心"、追求不朽的欧阳修。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分析了《秋声赋》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作者“悲秋”的思想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4.
一、一堂好课,首先要能准确把握文本形式什么是文本形式呢?德国大文豪歌德曾经说过一段话:"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以下我们以欧阳修的《秋声赋》一课的教学为例,去探索这个秘密,去解开这个秘密。《秋声赋》的文本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文本的结构。《秋声赋》的文本结构有三重:第一重结构是文本的表层结构,即首先写秋声,然后写秋声从何而来(从表面的秋状而来,从深层的秋气而来),最后写  相似文献   

5.
田汉在《秋声赋》中依据对母亲易克勤的回忆塑造了徐母这一角色,剧中诸多情节都可以在田汉和母亲过去的生活中寻到原型.这不仅是因为母亲对田汉的成长和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以及对徐母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赞颂.作为话剧《秋声赋》中徐母的扮演者,通过对人物和文本的深层挖掘,了解到易克勤的生平与经历,体味到田汉赋予《秋声赋》这部话剧和徐母这一人物的深刻意义,更感受到在表演过程中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韩姝婧 《文教资料》2008,(35):11-12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名篇<秋声赋>沿袭了中国传统诗文中的"悲秋"母题.其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超越了此前众多的悲秋之作.<秋声赋>卓尔不群之就在于其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抒发了深沉的内心体悟.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7.
《秋声赋》是一代文宗欧阳修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优秀赋作,也是我国赋史上一篇堪称笼前范后、“成文赋开山之功”(日本铃木虎雄《赋史大要》,殷石臞译)的重要作品。 《秋声赋》以其富于创新意义的审美特征,为古老而又窒息的赋体注入了新的生机,为赋体文学的新发展作出了起死回生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隐秀》是《文心雕龙》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即使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史中,隐秀篇也可占一席之地。从文本出发,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隐"与"秀"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复杂的,文章通过分析欧阳修的《秋声赋》,剖析"隐秀"带给读者的艺术美感,以及透过流利而酣畅的语言表面所表现的作家深沉而隐晦的文思。  相似文献   

9.
《秋声赋》是著名剧作家田汉的优秀作品之一,田汉以亲身经历,以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为创作背景,及其感人的塑造了徐子羽及其一家人携手抗日的舞台形象,激励民众的爱国情怀,表明了自己全身心投入抗战的坚定决心.通过对创作背景、人物关系、演绎感受等方面,分析《秋声赋》中作家徐子羽的形象性格,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10.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选有峻青的《秋色赋》。文章首尾都提及宋代欧阳修的名篇《秋声赋》,它以《秋声赋》中肃杀凄凉的景象和悲秋情绪作为反衬,热烈颂扬了社会主义时代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和奋发蓬勃的时代精神。人们读了这两篇文章会思考一个问题:大自然的秋声、秋色,在两个作者笔下何以显示出如此迥然不同的色彩和情调?《秋色赋》的结尾作了回答:“因为在这里(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国——引者注),秋天不是  相似文献   

11.
咏秋诗话     
从汉代刘彻《秋风辞》,晋代潘岳《秋兴赋》、宋代欧阳修《秋声赋》到现代峻青的《秋色赋》,描绘秋色、抒写秋感成了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金秋时节吟诵品味这些咏秋诗,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2.
"合"在《乐记》、《声无哀乐论》中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内涵。本文从思想渊源、内涵和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他们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解读《秋声赋》我们不妨从“秋声”入手。按词语的原生语义.秋声.应是在秋天出现的各种声音。既有风吹树叶的萧瑟声,也有果实落地的喜悦声。陆游有诗《秋声》,那是打猎练武,驰骋疆场的慷慨昂扬之声。那么,在《秋声赋》中,它又是哪一种声音?是实的,还是虚的?为何同一种秋声。同样的场景却唤醒了童子和欧阳子不同的审美体验?这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赋,这种古代文体,在现行高中语文课本中多次提到。第一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曾提到魏晋时向秀的《恩旧赋》;第二册,峻青的《秋色赋》中曾引用过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第三  相似文献   

15.
"点染法"本是国画写意山水的主要表现技巧之一,后被广泛运用到古诗文创作中。欧阳修的《秋声赋》借鉴了这种点染技法。该文不仅在借景抒情上灵活采用了叠染和烘染等多种手法,而且在论世说理上巧妙地结合了点染的技法,使文章写景、抒情、说理透彻全面,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6.
读秋     
有人说:秋是悲凉。宋玉在其名篇《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在《秋声赋》中也发出了“噫嘻悲哉,此秋声也”的喟叹。  相似文献   

17.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应邀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吸收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在新时代的新阐释。深入探究马克思《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由一个统一的整体到异化再到统一的历史过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马基雅维利传世政治巨作《君主论》《论李维》以及相关资料的爬梳,对其国家治理思想的内涵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发掘。马基雅维利对国家治理工作的实践和从政经验的总结,是形成其"实用主义"治国理念的关键因素。其治国思想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以人为本思想、注重领导者素质要求以及对制度的高度认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安徒生童话集》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童话集,它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深受成人读者喜爱。《安徒生童话》的魅力在以下两方面:在思想内涵上,《安徒生童话集》表现了安徒生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同时强烈的悲剧意识贯穿其中,童话对黑暗成人世界的无情揭露更加深其思想内涵;在艺术特色上,《安徒生童话集》充满神奇的想象力与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0.
宁中国 《高中生》2011,(2):26-27
欧阳修的《秋声赋》是继《醉翁亭记》后又一篇经典之作。作者在文中借司空见惯的秋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将心中的喜怒哀乐与自然界中的季节变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臻于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