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解释性报道是在“客观报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美国出现。三十年代在西方有了迅速的发展。现在,解释性报道已经成了西方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据美国新闻学家统计,英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的新闻,百分之九十左右是解释性报道。在我国,虽然以前不用“解释性报道”这种提法,但是这种报道形式实际上是早就存在的。近年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还出现了“新闻分析”这种解释性报道的重要形式。那么,什么是解释性报道呢?我认为:解释性报道就是主要通过背景材料的运用,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更深一层意义的报道。解释性报道的三个规定性是:  相似文献   

2.
新闻分析性报道.是记者面对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与社会问题.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分析的一种报道形式。它较之于新闻述评.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报道的内容更为详尽‘报道的方式更带有分析性,其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具有明显浓厚的思辨色彩、面对当今社会政治与经济快速和不规律发展.人们的经济生活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更新.记者如果在关注新闻事件主要矛盾的同时.透过新闻表象抓住事物本质.使之辩证分析的论点丝丝入扣,岂不更能打动读者?近两年,我在报道实践中注意运用了这种报道形式.先后写出十几…  相似文献   

3.
蒙君 《新闻窗》2005,(3):26-27
工作性新闻,即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貌性、经验性或典型l生的报道。近年来,工作性报道如一道隔三岔五就要吃的“家常菜”,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坦率地说,工作性报道因其从形式到内容的生硬、枯燥,缺乏信息量而不太受欢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改进报道内容,挖掘工作性报道中的新闻“富矿”,创新报道形式,使工作性报道与时俱进、常报常新。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族新闻”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民族新闻”现状的思考益西拉姆所谓“民族新闻”,即有关少数民族的报道。“民族新闻”是我国当代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特定范畴,在报道内容与形式上具有相对规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也一分活跃,使得以报道少数民族活动与生活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所谓分析性新闻,就是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多用于社会热点、难点以及未被人们普遍认识的新生事物的报道;在活跃人们思维、拓宽人们思路方面有着其它新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体裁近两年在报端偶有所见,像新华社播发的“关于物价的通信”、“换个角度看盈亏”等,以及不久前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三资企业”、企业资金问题的系列报道等。 分析性新闻与新闻述评、新闻分析、新闻综述、思辩性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等中外新闻  相似文献   

6.
7月17日至31日,湖北日报“特别关注”版推出了“关注‘第三学期现象’系列报道”。这组报道灵活运用了多种新闻体裁和表现手法,如消息、新闻分析、深度报道、精确新闻、大特写、表格报道、小言论、读者来信、资料链接、问卷调查、图片等形式。图片与表格:增强新闻的视觉冲击力这组报道开篇时,采用了两幅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其中压题照是一幅“湖北科教大厦院内一培优班正在上课”的图片,读者一眼就可看到:几十个学生将一间教室挤得满满的,一名教师正侧着身子,用右手食指指着黑板上的字符讲课,角落里还有几位家长在听…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农业的生产模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农业农村新闻也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并反映这种变革。本试图结合在“新闻前线”栏目中的工作实践,就加强农业农村新闻的时效性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丁莹 《新闻三昧》2001,(11):28-29
解释性新闻也称分析性新闻或背景新闻,是深度报道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我国,报纸上常见的“新闻分析”、“新闻述评”、“新闻综述”、“观察与思考”、“瞭望”及“平民观察”等栏目都属于解释性新闻。对什么是解释性新闻有多种说法。综合各家意见,解释性新闻是介乎纯新闻与调查性新闻和新闻评论之  相似文献   

9.
“补偿网络”: 作为传播社会学研究的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补偿网络”是作者在讨论我国新闻改革过程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分析中,作者受到传播社会学研究的启发,感到我国正在展开新闻改革,触及到一些新闻体制的基本点,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社会资源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形态;由于这种资源形态的变化,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现实的工具,它所构筑的现实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补偿网络”概括的就是这种变化,它包括两个方面:资源—首先是经济资源—分配的形态及其相关的社会关系,以及这种形态和关系在新闻媒介内容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赵敏 《视听纵横》2003,24(6):44-46
新闻要想吸引公众的注意,就必须有与众不同的新闻内容和报道形式。然而目前,记要想采访到独家新闻已很不容易。新闻要想吸引观众或读的眼球,取得较好的收视率和阅读面就必须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下功夫。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新闻杂志栏目《走进今天》开辟“新闻连载”板块就是媒体在新闻领域中的一次积极实践和探索,取名为“新闻连载”是因为它采用了连载的形式来报道特定内容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议程设置是指媒体“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要引起受众对该报道产生兴趣,必须突出信息对受众的效用,即要使受众与所报道的新闻具有关联度。这种关联度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两方面,内容上要从人的本能需要到个人经验到生存利益达到关联,形式上关联度则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特性,吸引受众关注。作为“权威性”的舆论引导媒体,人民网抓住最近连战“破冰之旅”,宋楚瑜“搭桥之旅”重大活动,结合网络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关联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文学评论,新闻作品的分析并非简单的文本分析,更不仅仅是写作技巧的问题。新闻分析所要涉及的理论问题非常广泛,新闻理论和传播理论当中的许多基本观点和重大命题都将运用于新闻分析的原理与实践,本文试图运用新闻传播理论,探讨如何建构科学的新闻评价体系。 新闻文本,不论是消息、通讯、评论还是摄影,都是新闻媒体所传播的内容。作为载体,媒介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名人郑板桥关于文章写作有副名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种领异标新的精神,在新闻采写中尤其重要。因为新闻的要义是“新”。这种“新”,除了是“新近发生”这一时间上的要求之外,还应体现思想上的新、内容上的新,甚至形式上的新,读了之后,确实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由此可见,搞好新闻采写,必须有一种领异标新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是建立在对事物认讽的历史与现状的深剂性、广泛性基础上的。就是说,你在采写报道某一事物时,要想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必须了解以往人们对这一事物有过什么认识和说法…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到来,新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媒竞争也必将更加激烈,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占领相对稳固的受众市场,成为广大传媒思考颇多的问题,这种思考与探索的直接结果,表现为传统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形式上的全面创新和理论研究上的空前活跃。有的新闻理论工作或报业同仁认为,要想占领受众市场必须跳出可读性这种低级形式,探究为受众所普通接受的“必读性”。对此我认为,“必读性”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在实践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追求可读性,才是报纸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评论和新闻分析在《美国之音》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九七六年七月,美国国会通过批准的《美国之音章程》第三条规定:“美国之音应清楚有效地报道美国政策,同时也报道对这些政策所进行的认真讨论和意见。”这一规定可以说是《美国之音》评论和新闻分析的指导原则。《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的官方电台,但是,为了争夺听众,它又竭力标榜“客观”和“公正”,摆出一副不受官方控制的样子。“美国之音”的记者和编辑人员认为,他们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同那些商业性电视广播电台和报纸杂志中的从业人员一样。但是无法否认的  相似文献   

16.
隗鹏 《青年记者》2007,(11):58-58
无论什么样的稿件,在写作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为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逾越三个关口.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7.
“摄影文章”并不是以文为主的文章,而是美国新闻摄影报道的一种体裁。它是以照片为主,以几张、几十张,甚至更多的照片,组成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来阐明一个主题,或深入地探讨一个问题。“摄影文章”与找国的摄影专题报道有类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摄影文章”最初出现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展到今天,它包含的内容越加广泛,形式也日趋多样,在报道手法上也有着不少的发展与创新。美国《生活》杂志曾以“摄影文章”的报道形式闻名于世,后来不少画报、杂志也竞相采用这种形式。有不少的“新闻摄影文章”还汇集成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新闻中涉及大量国际性足球、篮球等赛事,国内电视台对其报道的素材一般来源于世界几大通讯社,包括图像和稿,因而体育新闻内容具有高度的同一性。既然内容一样,体育新闻要做到“独家”,只能在新闻播报形式上独辟蹊径。体育新闻的播音作为新闻制作过程中再创作的一个环节,成为关键因素。翡翠台体育新闻播音语言独树一帜,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本就其播音语言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闻在报纸上所占的比重很大,然而相当一部分读者对经济新闻不满意、不爱看。前几年,我们曾力图通过规定每个版的发稿条数、增设各种集纳专栏、美化版面等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不于在报道形式,而在于报道内容。读者对经济新闻不满意、不爱看,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报纸上宣传的与他们想知道的或自身所感受到的不一致,有的距离甚远。读者最关心的、议论纷纷的“热点”,报纸上没有反映;有些是非一时不易辨清的“难点”,读者迫切期望探讨,寻求答案,而报纸却一言不发;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喜欢反面文章正面作,报喜不报忧,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的求深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广 《军事记者》2004,(12):17-17
深度报道,有人又叫“问题新闻”、“热点新闻”和“释析新闻”,是目前颇为盛行的一种兼有新闻和理论章双重特征的体。作为一种报道形式,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读的青睐,原因是这一形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改革开放后所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那么,深度报道之“深”有哪些方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