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历史教学研究会、上海教育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教育》、《青年报》、《少年报》编辑部七个单位联合发起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习历史、热爱祖国”竞赛活动,已于1983年12月结束。这次竞赛活动是上海解放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大规模历史学科课外活动,时期长达四个月,参加人数近80万。竞赛活动分三个层次:高中学生参加“学史一得”征文比赛;初二、初三学生开展历史知识竞赛”;中学初一和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历史故事讲演。  相似文献   

2.
张宏 《甘肃教育》2007,(11X):31-31
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三个要素之一,是中学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讲好历史人物不仅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讲解历史人物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有关专家提供的一份调查报告令人关注。这项面向该区15所中学近2000名中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近30%的初三学生和普高生自述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恋爱,职高生达到三分之二;表示接受同龄人拥抱接吻的,初中生为40%,高中生超过60%。认为“相爱的双方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的”,近一成初中生、15%的高中生和35%的职高生表示“认可”。  相似文献   

4.
为了定量分析学生的会考成绩(目前是上海作为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唯一标准)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关系,同时也想客观了解我区学生实验能力的现状,我实验科研小组在87年10月对部分完全中学的新高一学生(即原初三学生)进行了跟踪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5.
常听到同行议论现在的学生语文水平如何如何的差,笔者也颇有同感。其实,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并非新问题。国家教委曾委托华东师大语文科学调查组对全国初三学生语文现状作过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是“学生阅读写作的总体成绩均未达到及格线,两项成绩不合格率均在45%左右,如果将两项成绩结合在一起计算,不合格率达4989%”。人教社中语室张厚感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花时多,效率不高,又是事实。从小学到中学,十年或十二年,语文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居首位,用两千至三千课时学习本国语文,却有很多人不过关,有的…  相似文献   

6.
邱丹红 《教育评论》2007,(4):152-153
我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近年来的中考,我校的历史科成绩均居全县榜首。我校是农村中学,生源在同级学校中不是很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那么,中考成绩的取得主要靠什么?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握好考前总复习。依据说明,把准方向。中学历史要求掌握的主要是陈述性知识,综合复习时知识量大,时间紧,因此必须仔细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当中列出了初三所学的内容,其他教学研究部门对每个知识点又做了较为详细的解释,传达了相关的有效信息。我们应紧紧把握考试方向,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是识记内容,哪些是理…  相似文献   

7.
求证两线段相等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题型,其证明方法较多.为帮助初三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证法,本文在《几何》第二、三册知识范围内,归类总结若干方法如下,供初三学生复习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委委托华东师大组织实施了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现状抽样调查,我市有三所普通的农村中学(赵湖中学、亨股中学、穿心中学)参加了这一抽样测试。华东师大在《一九八七年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咨询报告》(以下简称《咨询报告》)中,对我市作文教学作了这样的评价:“当阳市参加抽样调查的是三所普通农村中学,作文成绩却在全国名列前茅,议论、记叙、应用主题的总分甚至比全省著名的重点中学华师一附中还略高一些。”《语文学习》90.6期第14页)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诚如《咨询报告》所言:“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师资、设备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的特殊地位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具有与中学其它年级历史教学不同的特点和作用.1.《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科考试说明》是指导历史教学和高考备考的基本依据和权威性文件.《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能力的要求主要是围绕考试目标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选拔人才.高考历史科在考查考生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其学科能力.高三文科班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增强选拔意识.  相似文献   

10.
毕业班学生面临着毕业升学考试,因此毕业班语文教学尤应注意讲练结合与给学生以知识规律,以达到巩固所学与能力培养的目的。现仅就初三语文教学,略述浅见。讲和练是掌握知识规律的基础,掌握知识规律又要通过讲练来进行。讲,对初三年级来说,须在完成教学计划中特别注意以新带旧,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总结知识规律。例如,我在讲“复句”时,复习了初一、二年级学习的词组、单句的语法知识;结合讲授《白杨礼赞》、《藤野先生》等课,系统复习了修辞知识;通过学习《晋祠》等说明  相似文献   

11.
杨军 《考试周刊》2014,(51):116-116
初中历史这一学科历来不被重视,虽然近年来纳入中考的参考范围,但只是在初三才重视。结果,学生在初一、初二上历史课时根本不听,认为只要到初三突击一下就可以了。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但目前基础年级的历史教学没有很好地兼顾这三大功能,导致学生忽视全面掌握知识,淡化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由《历史教学》、《史学月刊》、《文史知识》、《历史教学问题》、《历史知识》、《中学历史》、《中学历史教学》、《中学文科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生学习报》、河南历史教学研究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历史教学杂志编辑工作会议第三届年会,经河南《中学生学习报》编辑部、河南历史教学研究会等单位同志的努力,已筹备就绪,拟于1986年8月1日至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测绘学院内召开。这次会议除根据“四化”建没的需要交流编辑工作经验之外,还将邀请各省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中学《社会》是一门新创设的综合文科,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叙述了社会生活的基础知识,从社会学的视角吸收史地学科和其他有关我国国情方面的必要的知识内容,它改变了中学历史地理学科内容过细过专的状况,突破了中学历史地理学科的专业界限和知识体系,它和现有的历史地理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中学《社会》学科的知识面广。 中学《社会》和中学《历史》这两门学科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中学《社会》与历史学科明显不同的是涉及的面广,知识容量大,信息量大。以中学《社  相似文献   

14.
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是传授知识的任务。大纲还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训练  相似文献   

15.
一、引导课外阅读 中学历史课本上的许多历史故事,只是一个梗概,情节比较简短,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故事内容.如讲《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课时,我向学生推荐《郑成功》这本书;讲到唐宋八大家时,我从图书馆借回唐宋八大家专辑,让学生用课余时间阅读.许多课外书籍,作者在符合当时历史情况的前提下,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使故事具有文学性、趣味性,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历史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6.
今年暑假,西安市几乎所有中学的新初三年级和新高三年级学生,都得在学校补课。学校并不怕教育部门来查处,因为征得了西安市教育管理部门的允许。(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17.
梦圆:你好:我是上海市第一中学初三的一位女学生,我想圆的梦或许与别人不同:想与本校高二年级的殳俏姐姐合影。殳俏是我们学校的文学尖子,同时还担任了《中学生知识报》的学生记者和电台一档  相似文献   

18.
国家教委委托华东师大组织实施了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现状抽样调查 ,我市有三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参加了抽样测试。华东师大《全国初中三年级语文教学抽样调查咨询报告》 (以下简称《咨询报告》)对我市作文教学作了这样的评价 :“当阳市参加抽样调查的是三所普通农村中学 ,作文成绩却在全国名列前茅 ,议论、记叙、应用三题的总分甚至比全省著名的重点中学华师一附中还略高一些 (见上海《语文学习》)。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诚如《咨询报告》所言 :“究其原因 ,并不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师资、设备条件或是生源素质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而是他…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的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课,也不同于阶段复习课,它是在学生学完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起步的。由于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较多,多数学生处于已经掌握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但还不能达到全面巩固的程度。因此历史课总复习的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恳求同行指教。一、全面落实基础知识学生读书时不甚注意教材中历史分期、大小标题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因此,在安排总复习时,先用两课时进行读书指导。要求学生精读《中学部分学科教学内容要点》中的历史部分。其中,强调三点,1.……也  相似文献   

20.
1987年,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室主持编制《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实施《目标》,有了浅陋的体会。一、《目标》提出的各项要求可以在教学中贯彻《目标》对历史教学三大任务作了具体规定,为历史教学提供依据。教学中应当实施、体现《目标》的各项要求。第一,用《目标》指导备课。以往我们在备课中提出学生应掌握的史实知识往往比较笼统,着重点在说明教师讲课的知识范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和掌握知识的可能性,没有指出史实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到怎样的程度。由于对史实知识要求不明确,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试缺乏划一评定标准。用《目标》指导备课,就要明确指出某一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