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古代叙事长诗。这里对以往学史认定该诗的“反封建”主题提出质疑,并从创作、编纂和接受三个角度分析论证了该诗主题的定位问题,认为“讴歌爱情”才是本诗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
孙艳 《海外英语》2014,(11):221-222
《呼唤声》是文学界有名的悼亡诗。作者在诗歌创作中既继承十四行诗的传统,又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之处。该诗情真意切,形式优美,彰显了作者醇厚的文学功底。笔者尝试从韵律,句法和修辞手段三个方面分析该诗的审美特点,解析该诗诗意美效果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角度,借助文字学和语义学的方法,对《诗经》名篇《野有死麇》中的关键词语作了考释,认为该诗是一首描写野合的性爱诗。通过对该诗的阐释,分析了远古社会的野合习俗。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琵琶行》诗序与诗正文的矛盾差异以及白居易的音乐理论和《霓裳曲》的演变等分析中,认为这是一首感时伤事的悲歌,并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得出了是“共鸣”而非“同情”的看法。另外,还认为音乐演奏过程旋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心理状态紧密结合是该诗主要的艺术成就,也是千百年来该诗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梅风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4):122-124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表面平淡无奇,实则内涵丰富。选择弗罗斯特的《圈套》一诗,从措辞及主题角度对其进行解构主义分析。该诗在探讨现代社会存在问题时体现了语言的不确定因素,并利用语言这一固有特性对宇宙的秩序问题进行了探索。解构了建构该诗主题的一系列二元对立:善/恶,秩序/混乱,圈套/偶然等;该诗对这些二元观念的含糊不清消减了诗中对现代社会"碎片化"特征的再现,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担忧。  相似文献   

6.
以吴嘉纪为代表的清初泰州东淘遗民诗群是这一时期泰州遗民诗群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团体,在清初诗坛和泰州地域文化史上地位突出,影响深远。然自严迪昌先生《清诗史》对该诗群正式命名后,学术界尚未对该遗民诗群作进一步考论。根据地方文献和相关史料,可以从地域与时代因素、王学左派思想影响、家族文化传统及徽籍遗民的参与等方面,详细考证出该文学群体形成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尹红 《考试周刊》2011,(18):39-39
《咏水仙》是威廉·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广为流传。为能真正领会这首诗的美之所在。本文从诗的格律、节奏及音韵方面对该诗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既是诗人对失恋感伤情绪的深情咏叹,又是诗人对孤苦生存境遇的有力揭示,更是诗人对人类生存价值的终极思考。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该诗,旨在揭示该诗多主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 ,杜诗《夏日杨长宁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写于大历三年荆州。这是错误的。从该诗所言及的“西江”、“扬雄宅”、“长宁”、“夏日”并结合历史典籍来考证 ,该诗应写于永泰元年泸州。诗中的杨长宁与杜甫有一定的交往 ,与戴叔伦等颇熟。该诗是一首应酬诗 ,其写作技巧较为圆熟 ,是杜甫应酬诗中质量较高的一首  相似文献   

10.
吴琳娜 《考试周刊》2007,5(26):113-114
本文立足文本,对艾米莉·迪金森诗歌“我的生命好像一只装满火药的枪”进行另类解读,认为该诗将两性关系隐喻为猎人和猎枪的关系,以女性的视角重解了诗中种种模糊意象,从而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诗歌,赋予该诗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靳沁方 《海外英语》2011,(14):240-241
柯勒律治不朽的梦幻诗《忽必烈汗》以其狂放不羁的想象和浓郁幽婉的异国情调,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英国文学最优秀的诗歌"。该诗也是欧洲人对神秘富饶的东方作出自我设想的典范之作。该文意在从诗歌的文本分析出发,探索诗中体现的东方文化,并试析欧洲文化中心视域下"他者"文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舒婷的诗《神女峰》混淆了“望夫石”与“神女峰”的传说,导致其内容多有张冠李戴、含混不清的失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大学语文》将该诗入选为课文,是对读者的误导。因此,建议从《大学语文》中删除这首诗。  相似文献   

13.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对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的鉴赏题,该题型提供了四个选择项,分别从诗的语词及形象、诗的隐喻及情感几个方面来系统考察考生理解品味现代诗歌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必须从语言入手把握意象,进而对诗的整体意境和诗的完整形象加以涵泳和鉴赏。从语言入...  相似文献   

14.
该诗为十九世纪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作品.这首诗的语调坚强、乐观,体现了面对人生不畏缩的勇气,为后人广泛传诵,也是第一首汉译的英诗.本文采用了黄杲炘、黄新渠和黄一宁的三个译本,分别从用词、翻译技巧和诗的韵律三方对该诗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约翰·多恩的《早安》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经典之作。该诗意象新奇,内涵丰富,给读者带来了极致的美学体验。从惊奇之美、意象之美、几何之美、人文之美等四种角度入手,对该诗进行了美学解读。  相似文献   

16.
陈红美 《文教资料》2008,(32):22-23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牛群>是他于一战期间发表的重要作品.本文试从该诗的写作背景出发,分析该诗的意义,以及意义的表现手段,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诗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诗法著述是中国诗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研究中,对这类作品价值的重视和激发却显得不足。《唐五代两宋诗法著述研究》一书,从诗法著述演进史的角度对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诗法著述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考索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该时期诗法著述的全貌与个案,并且获得了对许多争议问题的创见。例如对诗法著述的命名问题和诗法与诗话著作的关系问题的明确,对诗学史代表作品《二十四诗品》的真伪争议和《沧浪诗话》的类型归属的判定,都从诗法著述演进史的事实出发,提出了切实的学术考辨。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一诗流传千古,对该诗的英译也有很多。本文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的经验功能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两种英译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进一步检验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进行语篇分析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卞之琳的代表作《断章》之题意味丰富,诗作内容是作者从一首长诗中截取而来,故此得名。对该诗的解读,品评者大都直指其内蕴的哲理意味。纵观卞之琳的情感经历以及个人性格,并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其中内涵的爱情元素也是读者不能遗漏的解读方向,这也是卞之琳朦胧诗的创作风格使然。要全面解读该诗,并理解作者对社会、爱情的感悟和思考,就要走进并认识“此情此景”下的卞之琳。从诗歌教学角度,引导学生赏析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抒情诗之一。但就该诗的主题,现行教材却莫衷一是。人教版高中课本认为该诗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高教版中专教材则认为该诗抒发了热爱和留恋母校的情怀,但又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