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这是一节有趣的语文课,讲的是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说它有趣,不单指课堂气氛热闹、师生情感投入,更是指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师生都在忙着给孔乙己安排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讲授《孔乙己》一文时,我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探究学习方法,围绕孔乙己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这一主问题,自主提出子问题,然后将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分组讨论。其中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趣很独特的问题:孔乙己一出场为何就要温两碗酒?这对塑造孔乙己的形象有没有作用?于是我临时改变了教学思路,启发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以解决这个问题为契机,完成对孔乙己形象的分析。有的学生说,孔乙己要温两碗酒,是故意摆阔,以此来回应(抵消)旁人对他的取笑,以及故意掩饰别人揭他伤疤带来的难堪,从“排出九文大钱”这个细节可以得到应证。他不反击别人的…  相似文献   

3.
如何选取课堂设问的切入口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操作。一、从兴趣点切入兴趣 ,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可贵心理品质之一。爱因斯坦说 :“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在课堂设问中 ,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 ,抓住学生兴趣的“感点”(名人效应、新颖有趣的内容和不依常规的写法等等 )巧妙切入 ,一下子扣住学生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探求欲 ,可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孔乙己》一文 ,一上课 ,便可这样设问 :1 鲁迅先生说过 ,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 ,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 ?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  相似文献   

4.
从十三年"孔乙己续写"看学生作文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5年以来,我执教过六次<孔乙己>,1995、1998、2000、2001、2002、2008这六届学生都写过<孔乙己续写>,这些作文我保存下来了.纵览它们,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十三年来学生作文发生了巨变,人们的生活及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变,在作文中可以找到清晰的线索.本文主要分析变迁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语文活动。   首先以课本为本,进行迁移训练。进行课文内容总结时,组织一些别开生面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讲完《孔乙己》之后,设计作文练习《孔乙己之死》,让学生们为鲁迅小说《孔乙己》续写情节,发展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讲古代诗词曲时,则引导学生做古诗文赏析。不少学生结合"唐诗宋词元曲"这一文学史上特定的现象,不仅能谈出诗词曲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且能从"诗庄词媚曲俗"这一角度,谈出它们内容及写作手法上有趣的共性和不同点。   其次,以单元为网,进行专题讨论。根据单…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深刻地揭示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结果。孔乙己的命运和他生活的那个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小说一开头就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场所,为展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后传     
被打折腿的孔乙己自光顾咸亨酒店之后就神秘失踪了,据作者猜测: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那就是说孔乙己还存在生还的可能性。如果孔乙己还活着,他最终能把当年欠下的十九个钱还上吗?  相似文献   

8.
教学《孔乙己》时,从小说情节入手,抓住描写孔乙己和他身边人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整节课,由"孔乙己其人"开始,初识主人公形象;到"孔乙己的故事",了解小说情节;再到"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逐步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最后,由讨论"谁是凶手"来探究小说的多元主题。各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又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咸享酒店和绍兴老酒凡读过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人都不会忘记孔乙己经常去喝酒的咸亨洒店。当年,咸亨酒店(古人有“品物咸亨”之说,作为店号是取其通达顺利之意)在周家新台门所在的东昌坊口,是鲁迅先生的远房本家开的。有个象孔乙己这样的人常常去喝酒,此人的绰号叫孟夫子。鲁迅写“孔乙己”并非为那孟夫子写照,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牺牲品中的典型人物。当时象孔乙己这样不肯脱下长衫去做工,却已  相似文献   

10.
好友孙伏园在概括鲁迅当年告诉他喜欢《孔乙己》的意见时说:"《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应当成为我们解读《孔乙己》的一把钥匙。孔乙己的确算是一个苦人,不论是就其生活的物质层面而言还是从其精神世界来讲。而"一般社会对于孔乙己的凉薄"则表现为孔乙己周  相似文献   

11.
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恐怕都忘不了孔乙己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孔乙己似乎与“半”字有不解之缘,因此本文想从“半”字这个角度来谈谈孔乙己。孔乙己可怜可笑,可悲可叹的一生始终都未逃脱一个“半”字。姓名之半:孔乙己姓“孔”,姓是真的;名字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描红纸上得来的,这是一个绰号,名字“乙己”是假的。一个人活着,在日常生活中连身边最近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个人活着就成了多余的人。正如小说中写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姓名之半是对孔乙己人生价值作…  相似文献   

12.
应该理解孔乙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乙己是初三课文《孔乙己》中的主人公,鲁迅先生通过对孔乙己的生活描述,对残酷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孔乙己的一生是悲惨的,或许也是可笑的。但是我们若从另一个角度为孔乙己着想一番,会发现他并非一无是处,举动之间甚至还渗透着几分优良的品质。首先,孔乙己的生活是贫困的,因而欠帐是经常性的。然而,他却“从来不拖欠”、“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以至于信誉良好,表现了他性格的质朴和忠厚的一面。当在店里旧帐未还,却又不得不再欠新帐时,他的表情是“羞涩”的,能够意识到难为情,这些都说明他有着较好的品行;其次,孔乙己为自己的生适…  相似文献   

13.
初读《孔乙己》,觉得鲁迅先生让孔乙己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孔乙己死要面子,是咸亨酒店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迂腐又以设问句做标题,引起思考,激发读者兴趣。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孔乙己是“小丑”,他的悲剧看似自食其果———初读感受。喜卖弄学问,竟然不合时宜地想要告诉小伙计“回”字有四种写法……总之,初读时我感觉正是孔乙己自身的“小丑”行为导致了他的悲剧。细读《孔乙己》,便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很发人深省。孔乙己善良: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小孩子们享用。我想那些慢慢踱进…  相似文献   

14.
鲁迅说,《孔乙己》“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并没有别的深意。”孙伏园在简括鲁迅当年告诉他最喜欢《孔乙己》的意见时说:“《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但多少年来,《孔乙己》一直是放在“五四”背景下。按照反封建的政治革命主题被诠释着: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他自命清高,放不下架子。鄙视劳动,不会营生,  相似文献   

15.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小说《孔乙己》中的悲剧人物。造成其悲剧的直接原因应该是教育,即封建思想教育对其思想的侵蚀,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误导影响其人生观的形成,社会教育摧残其身心,所以孔乙己的悲剧是教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鲁迅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虽然历经数十年研究、探讨,但的的微妙细节仍然没有挖掘出来。对孔乙己排出的“大钱”,孔乙己最后欠的二九个钱,孔乙己的偷书,这几个细节的深入探究,对鲁迅作品的语言魄力、鲁迅小说的特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于漪课堂] <孔乙己>教学片断 师: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遇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小说里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麻本不仁者的艺术形象——“短衣帮” 《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多次写到“笑”:“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的“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语,常常“引起众人都哄笑起来。”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是在别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别人的笑声中走向死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这样结尾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笔者加点)句中“大约”是表估计、推测副词,而“的确”是表确实,肯定的副词,同时用来修饰“死”,岂不前后矛盾?孔乙己究竟死没死?这不是课文的教学重点,却是教学难点。说孔乙己“大约”死了,这好理解。虽然还没有关于孔乙己之死的消  相似文献   

20.
朱强  郑园林 《考试周刊》2014,(16):25-26
<正>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从微观的角度写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遭受践踏、凌辱,完全失掉人的尊严,最后被社会吃掉的悲剧。小说的主人公孔乙己善良、儒雅,却善良得迂腐、儒雅得可怜。许多人认为孔乙己的死是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笔者认为当时的封建科举制度固然有弊端,但是把孔乙己的死因完全归咎于封建科举制度有些不妥,笔者认为对孔乙己的死负最大责任的应是他自己。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固然对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