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感日报今年把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作为新闻宣传上新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在突出重要会议报道、突出主要领导人活动报道、一手抓“减肥”,一手抓“美容”上取得了较明显效果。其主要作法是: 一、坚持重要会议突出报道,一般会议压缩报道,开业、庆典不作报道的思路,切实让重要会议重起来。在每年每届的党代、人大、政协会议和全市带战略意义的会议报道上,我们都是首先拿出报道方案、作出报道计划,组成以总编辑、值班总编辑为正副组长的报道专班,对会前、会中、会后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真正把会议的精神、决议宣传好宣传透。如今年6月,孝感市委召开“学习理论、振奋精神、加快发展”大会,会议提出了孝感第二次创业重大战略思想。对此,我们不仅组成专班,对会议期间的领导讲话,讨论发言等多方面进行报道,并进行了强化处理:在一版头条用通栏标题,并加提要题发消  相似文献   

2.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点,改进会议报道,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把会议报道做新 一是选择最有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许多会议涉及多个议题,报道会议要拎出“新闻眼”,抓住最具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问题进行报道。一篇稿件通常只有一个主题,只有抓住主题,突出重点,才能抓出新闻甚至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3.
文山会海贻害无穷。从改善领导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出发,减少会议是必须的;同样,从提高报道质量、更好地服务读者的意义上讲,压缩和改进会议特别是一般性工作会议报道也是必须的。可是,事物总有两重性。压缩、改进之风在给新闻事业带来活  相似文献   

4.
刘国华 《记者摇篮》2008,(10):12-13
会议报道是党报报道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有关会议更是如此。有的会议召开本身就是重要新闻;有的会议富含重要内容;有的会议参会人员令人关注;有的会议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等等不一而足。纵观目前我们的党报会议报道,普遍不受读者欢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会议报道形式几乎成了千篇一律的“程序”他文章。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是最能反映记者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报道题材。如何使形式单调的会议报道丰满起来?如何使相对静态的会议富有动感,使电视传播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在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电视会议报道的改革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让会议新闻回归新闻本位,成为很多电视台时政记者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会议新闻是我国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会议新闻相对于其它报道领域而言,具有政策性强、权威性强、新闻性突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如何作好会议新闻报道,创新会议报道形式,丰富会议报道内容,提高会议报道质量,是提高报纸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会议新闻如何创新,是记者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也是增强报纸可读性的一个“重大技改项目”。会议新闻报道的改革和创新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议新闻的报道方式如何创新,二是会议新闻的报道内容如何创新。  相似文献   

8.
通过会议报道的形式,准确、及时地把党和政府召开的重要会议精神,传达到群众中去,这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上,我们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往往是通过会议的形式,一层一层地贯彻到群众中去的。因此,搞好会议报道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从事新闻业,会议报道必可不少,怎么让枯燥的会议变成出新出彩的报道,可以说,是每个记者都面临的问题。在笔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里,笔者参加了数以百计的会议,参加了十几次省、市两会报道,笔者认为,会议新闻其实是一座等待细心挖掘的“金矿”,需要有心人去“陶冶”。  相似文献   

10.
重大会议报道,通常被媒体称作“战役性”报道.这一形象表述,足以体现会议报道的重要性.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如何抓住会议报道的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规定动作求稳,自选动作求新 会议报道中,程序报道是基础,不可不重视.以大众日报2017年省两会报道为例,自2月5日会议报道开始,到2月12日会议报道结束,共刊发新闻85篇,其中程序报道51篇,占到60%.  相似文献   

11.
会议报道是近年来令新闻单位头痛的一个问题,读者怕看一般的会议报道,报社怕用一般的会议报道,记者怕写一般的会议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人都想到要记者少参加会议,少写会议。于是许多有识之士建议记者“多下基层,少泡会议”,“多往农家跑,少在会堂转”...  相似文献   

12.
提及党报中的会议新闻,由于长期以来此类报道形式“八股化”、报道手段单一枯燥,许多人都认为会议报道尤其是政务报道太多影响版面质量,降低了读者关注度,应当“大量裁减”。事实上,会议报道中包含的党务政务信息,对于党报来说应该是自身的优势,不该少报不报,而应注意报道的活化、细化,大家应该做的是,把会议当作丰富的新闻源,留心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何学元 《新闻界》2003,(1):63-63
会议报道历来是令人头痛的一个大问题,读者怕看会议报道,报纸怕用会议报道,记者通讯员怕写会议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人想到要求记者、通讯员少参加会议,少写会议报道,主张多下基层。然而实践证明这是很困难的。道理很简单,作为党委机关报,党委开会记者不参加不行,记者、通讯员参加了会议,不写报道也不行。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从会议报道写作的程式化开刀,既深入会议,又跳出会议,寻找新的视角,新的亮点,用“神来之笔”写出有精气神的会议报道,从不同角度满足报纸、编辑、读者的需要。抓住一个精彩场面。记者、…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孝感日报把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作为新闻宣传上新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在突出重要会议报道、突出主要领导人活动报道、一手抓‘减肥”,一手抓“美容”上取得了较明显效果。其主要做法是:一、坚持重要会议突出报道,一般会议压缩报道,开业、庆典不作报道的思路,切实让重要会议重起来。在每年每届的党代、人大、政协会议和全市带战略意义的会议报道上,我们都是首先拿出报道方案、作出报道计划,组成以总纪、值班总编为正副组长的报道专班,对会前、会中、会后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真正把会议的精神、决议宣传…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时间观念越来越强。受众对报纸、电台、电视台上大大小小、流于形式、味同嚼蜡的会议报道,往往不感兴趣,望而生厌。从而造成我们不少新闻同行对参加会议采访和报道也持消极和应付态度。对此,我认为对具体问题应当作具体分析。我体会到,会议需要新闻报道,新闻也需要会议。因为许多好的新闻稿件的得来是与会议分不开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善于从会议中发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善  相似文献   

16.
会议报道一直为媒体老总、新闻专家和记者所关注。因为会议报道陷入了忽明忽暗的误区:或是会议“鲜鱼”溜掉,报道毫无新意;或是会议报道铺天盖地,传递的新闻质量却低得可怜。看来如何改进会议报道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7.
表彰会、计划会、工作会会会登场;讲话稿、发言稿,总结稿稿稿亮相。会报一张。这幅对联,是一些报纸的写实。面对“会海”,不光读者倒胃口,编采人员也觉棘手。作为地方小报不能把会议一概拒之门外,又不能大会小会照登不误。那么如何处理好会议与报道的关系?近几年,我们《随州报》在改革会议报道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除市党代会、人代会等重大会议外,其它会议采取了“会讯”专栏集纳法、黑体标题显示法相“会海”捞“珍”处理法。  相似文献   

18.
会议报道,往往是新闻报道中令人感到头痛的问题之一。对于一般的、业务性的会议报道,记者厌写,受众厌听或厌看,几乎成为新闻传播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压缩会议报道也变成了记者与受众的共同愿望。可是,大量的会议报道与受众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地市级党报,报道好市委、市政府的会议.宣传好会议精神.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改进会议报道,让读者爱读,增强宣传效果,还需要我们在新闻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完善。众所周知,会议是新闻报道一个不可缺少的新闻资源。对于任何一家新闻传媒来讲,会议新闻同一切新闻一样,不是要不要报道的问题,而是如何报道好的问题。地市级党报拥有其他生活类报纸不可比拟的政治优势,我们更应及时、准确、生动地报道好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20.
记者从会议上千辛万苦抓回的新闻,常常被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和报道方式破坏得毫无价值。“老面孔没看头”,记者应当千方百计防止将会议中获得的新闻淹没在死板的形式里。 体裁要广泛 会议开幕发消息、中间搞专访、闭幕再发消息的报道方式在不少报社已成为固定模式,除消息和专访外,在体裁的选择上,似乎是“江郎才尽”了。 报道会议应当广泛运用各种新闻体裁。专访、特写、花絮、随笔、侧记等体裁并非与会议无缘。我们在读各种大报小报时注意到搞得比较活、读者爱看的会议报道。在体裁的运用上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