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教育的目的即教书育人,教书指的是传授知识,育人则是指将学生培养成有健康人格、崇高道德的人。高中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巧妙启发,将思想教育有机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巧设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主体力量。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和育人实质上是一个问题,教书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从教书的角度来说,教师是“经师”,从育人的角度说,教师则是“人师”。 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以自己的博学去武装学生的头脑,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教育对象,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3.
教师不能只会教书,而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笔者想联系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承文化知识,也培养学生完美的品格。教师的任务自古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的能力,育人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的人,其中良好的人格品性是人生最大也是受用终生的精神财富,它能够引导人生方向,在人生遇到困难时给以人世间最有力的自我支撑,它是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美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读文,作文,做人;培养情操,磨砺意志,完美人格;教师是指导者、引路人,教书更育人。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呢?教师的智慧应来自职业的幸福感,来自育人境界的提升,来自热爱学生的心灵,来自持续的学习. 现在的学生希望他们的教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不仅精于教书,而且勤于育人.  相似文献   

7.
教书育人的含义,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尽职尽责,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体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教学活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教书和育人的紧密结合,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8.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那么,教师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责呢?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总结出的教师教书育人模式是:“优选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真理有人;通过品行、风貌潜移默化,以人格育人;与学生加强接触与交流,以情感育人”。一、优选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真理有人教师育人的前提、手段、方法等都离不开教书,他必须通过本门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达到既教书又有人的目的。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好书,就成了教师育人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9.
教书与育人一直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两个内容。教书乃育人之手段,育人方是教书之目的所在。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师育人之至关重要性。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美的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书与育人,本是教师之根本任务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确有一部分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培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书,是指教师通过具体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能力;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不限于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书必然育人。这是因为:第一,教书的方向、目的、内容总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要求,这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规律在教书上的反映。第二,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意识去教书并影响学生。第三,教书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和能力,为其提高思想觉悟奠定科学和智力基础,因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语)第四、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其言谈举止、品德修养、治学态度等人格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加里宁所说:“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日常现象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身正为范,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奠基作用、催化作用、修正作用、完善作用。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身正为范",以人格培养人格呢?教师待人要真诚;教师的人格要合格;教师要讲究文明,以身作则等等。  相似文献   

12.
教书首先是育人.这个人就是学生。历史属于人文学科。历史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有关历史知识.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任务。历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营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这一宝藏.价值很大,意义深远。中学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社会贵任感。  相似文献   

13.
人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及健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因素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过程,效果等都与人格因素有关,教育者不仅要教书,还要重视育人,应研究培养健康人格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独立学院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存在教学经验匮乏,课堂掌控能力不足;敬业精神不足,责任心有待提高;工作压力偏大,管理经验欠缺;急功近利和攀比心理严重,缺乏奉献精神的问题。对此,可通过加强教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强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培养教师对专业的持久热爱;加强学习、创新,不断钻研专业知识;以教风建设为抓手,创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独立学院教师在教学中实现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语文教学在人格翅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6.
王彦 《学周刊C版》2014,(10):92-92
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业,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个性。作为语文这门人文色彩最浓重的学科的教师,我们担起"育人"的重任更是责无旁贷。一、语文教学与人格个性培养之间的联系 所谓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相当稳定而不变的特质。  相似文献   

17.
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议论:某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其实,从广义上讲,世界上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因为教师用纯正的思想教育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是育人;用文化科技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是育人;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育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育人。看来,人们之所以说某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能是从狭义上讲的。狭义上的“教书育人”指的是: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自觉  相似文献   

18.
一、人格教育的必要性.作为语文教师,既要讲授知识,也要在教书中育人,即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1育人是教书的前提教书是教学生学会大量的知识,而育人则是教学生学做人的道理。教师的天职不是教书,而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而育人则是教书的前提。育人就是栽培一个人,首先教会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最起码的人生道理,为人处世的原则,给予他高尚的品质,让他成为在品德方面有高尚素质的人。然后再给他的头  相似文献   

20.
王小奇 《甘肃教育》2014,(10):30-30
正德育是教育之根本,对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学会做人,而后者是教育的根本落脚点。高中德育工作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更会育人。所谓教书,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育人,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学会为人处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人。一、更新德育观念,开展工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