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物质构成的奥秘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目标:1.明确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联系、区别、共同特点。2.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3.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  相似文献   

2.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可见,在原子,分子等微粒的基础上认识和研究物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任务。掌握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学习方法,并将微粒观纳人自身的认知体系,已成为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任务和必然要求[1]。中学化学的五个核心素养也包含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可见“微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由于微观的抽象性,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容易停留在宏观认识上,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多媒体在化学“微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李院生 《考试周刊》2011,(5):183-184
"人教版"化学2的主题1是物质结构基础,涉及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本文分别从原子之间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角度综述了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利于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初步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聚焦初中化学核心研究对象“物质”,整合课程标准规定的各主题中与物质相关的内容,明确认识物质的角度,建立角度之间的关联,构建初中物质的认识模型,应用认识模型解决问题,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在北京某中学初三年级进行物质主题复习教学,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了检验,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基于认识模型的初中物质主题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将角度充分展开并进行关联,才能实现认识模型的功能价值;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建构和应用认识模型;增加指导评价活动及评价性的教学语言;教师自身需将认识模型理解到位,并能示范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邱磊  武衍杰 《化学教学》2022,(12):59-64
“催化剂”概念蕴含着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既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高考的热点。基于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以及教学研究的现状,开展“多角度认识催化剂”的高三复习教学。设置了“基于物质变化辨识催化剂”“基于能量变化理解催化剂”“基于途径变化探析催化剂”三个递进性任务,并跟进基于问题解决的远迁移评价活动,在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同时构建催化剂多角度认识模型。  相似文献   

6.
陈锦 《化学教学》2010,(2):40-43
[设计说明]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化学的这一节课是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核心知识与考查方式《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结合“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四个二级主题的标准,分析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总结本主题的考查内容、核心知识及考查方式(见表1)。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认识路径是物理学家们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也是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高中物理“电磁学”为主题,举例分析其蕴含的认识路径,探索将物理知识与科学思维相融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视角对化学2模块教科书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的本体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的认识功能、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及其认识功能的落实途径,以及教科书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的逻辑顺序和认识发展思路,并在此基础上评析了相关的教学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盛颖 《化学教与学》2023,(2):64-67+63
针对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障碍点,设计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教学。以元素和物质为研究对象,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和能力任务,促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通性和转化关系,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稳定的认识方式。结果表明,模型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增强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初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冉波 《初中生辅导》2022,(30):69-72
<正>初中化学是同学们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而作为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开端,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三个课题的内容是对分子、原子等概念的理解、细化和拓展,是从宏观视角到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变化本质的开始,从而形成“微粒观”,可以搭建认识宏观、微观之间的桥梁,建立认识物质及其化学变化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不但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化学学科内容本身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而且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所以在课程上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5个一级主题依次安排教学内容,再将每个一级主题分成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观点回放: ◇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确定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内容主题。  相似文献   

14.
卢巍 《山东教育》2011,(8):35-36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主题下设定了"认识化学元素"二级主题。要求学生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以及元素周期表,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以大概念为统领进行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同时也是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途径。在大概念统领下,利用主题情境进行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并以“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进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串联各项教学环节,建构完整清晰的复习框架。  相似文献   

16.
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视角对教科书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教科书呈现的具体内容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教科书在渗透教学理念、呈现教学思路和过程等方面,是否关注并落实了教学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视角看教科书的编写,教科书的结构框架、呈现方式以及教学特征应起到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旨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以及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理解化学的本质.这一模块的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强.本文着重探讨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总复习中应采取的策略,希望该模块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学科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标解读 学习本单元.同学们对物质组成的认识要由宏观上升到微观,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之所在:认识元素的概念,从宏观上了解物质的组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和多样性,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分子、原子、离子)解释日常现象,如气体的压缩、扩散,不同液体混合时体积的改变,以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原子的构成,能从质子、中子、电子、电性、电量、相对原子质量等方面建立原子模型。  相似文献   

19.
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和核心素养理念不谋而合,同时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在心理课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自我,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心理教师开展“精彩人生,多元智能来助力”主题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亲身体验8种多元智能,感知自身智能发展情况,将认识自我与生涯规划相融合,增强学生培养多元智能的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秉承“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理念设计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整体教学,聚焦引导学生构建“微粒观”和“元素观”等化学观念。立足单元整体,分析教材内容的编写特点和教学价值,基于学生认知发展和学情基础,确定教学目标,从单元整体构思和课时教学理念两方面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并从化学观念建构角度对单元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