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是初中化学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本次改进用铁(铜)丝捆小玻璃管或竹管做阶梯组成两个"并排式高矮阶梯"代替一个"前伸式下降阶梯";用100mL烧杯代替250mL或500mL烧杯做反应容器,用一块玻璃挡板立在中间平分烧杯空间成两半便于倾倒二氧化碳;用生日蜡烛代替照明蜡烛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1设计思路人教版9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主要学习碳和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是其中重点之一。教材中把高低不同的蜡烛用铁丝固定放在大烧杯中,如果集气瓶倾倒气体的角度不对,或倒入二氧化碳的速度不当,都会导致这个实验失败,目前针对这个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有众多教师从实验的一体化、微量型、组合型等不同的角度设计和改进了此实验。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一册学生实验六,学生在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时,往往集气瓶底已朝上,气体已倒尽,蜡烛火焰却不熄灭。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才能做好该步实验?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具体操作中总结出应主要掌握好以下几点,供老师们借鉴。1点燃蜡烛后,应立即倾倒二氧化碳,否则由于蜡烛燃烧时间过长,烧杯内温度升高,造成二氧化碳的过量挥发,致使火焰不宜熄灭。2倾倒时,采用快、慢、快的方法,开始快,是为了让杯底迅速充满二氧化碳;中间稍慢,是为了能自然观察到蜡烛火焰逐渐减弱的变化过程;最后快是为了确保蜡烛火焰的熄灭,因此时烧杯内温度已逐步…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时 ,往往出现集气瓶底已朝上、气体已倒尽 ,但蜡烛火焰却不熄灭的情况。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呢 ,我们在指导学生操作的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a .点燃蜡烛后 ,应立即倾倒二氧化碳。否则 ,由于蜡烛燃烧时间过长 ,烧杯内温度升高 ,造成二氧化碳的过量挥发 ,致使火焰不易熄灭。b .倾倒时 ,宜采用快—慢—快的方法。开始快 ,是为了使杯底迅速充满二氧化碳 ;中间稍慢 ,是为了能自然观察到蜡烛火焰逐渐减弱的变化过程 ;最后快是为了确保蜡烛火焰的熄灭 ,因此时烧杯内温度已逐步升高 ,且集气瓶内的二氧化…  相似文献   

5.
在做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时,要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法有多种,笔者经过反复尝试,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第一,如图1所示,用半截矿泉水瓶的1/4(截面图)做成一个可挂的挡板,挡在烧杯尖嘴一侧,使其下端距离烧杯底部约1.5cm的高度,上端挂在烧杯上沿,这样倾倒时就不需用手扶着它,比较方便,且二氧化碳能沿着烧杯尖嘴一侧流入烧杯底部,使下部的蜡烛先熄灭,上部的蜡烛后熄灭,实验效果非常  相似文献   

6.
a.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 此实验是把无色的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里慢慢倒入立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把空气排出,使两支蜡烛自下而上先后熄灭.倾倒时,需谨慎小心,让二氧化碳沿器壁流下,若操之过急,会使高位烛火先熄灭,或同时熄灭,导致实验达不到原设计要求,而且也少了实验的趣味性.对此实验略做改动,成功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7.
a.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此实验是把无色的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集气瓶里慢慢倒入立有两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把空气排出,使两支蜡烛自下而上先后熄灭。倾倒时,需谨慎小心,让二氧化碳沿器壁流下,若操之过急,会使高位烛火先熄灭,或同时熄灭,导致实验达不到原设计要求,而且也少了实验的趣味性。对此实验略做改动,成功率可达100%。在立有蜡烛的烧杯一侧插入一塑料板或玻璃片(不可全插到底部,底部要留有空隙)。在一侧倒入二氧化碳,速度快慢都会使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补充实验:用一个大烧杯倒扣住3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着…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原人教版是用向纸筒内倾倒二氧化碳的方法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图1),该装置的灵敏度有限,实验效果不甚理想。现行人教版2012年版的化学教材中没有设计专门的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是通过第117页实验6-3(如图2)"二氧化碳熄灭蜡烛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装置改进江苏省江阴市周西中学(214423)赖智《初中化学》课本(全一册)第三章二氧化碳一节的实验3—4,如按书上的要求操作,稍不注意或倾倒方式略有偏差,就会造成上面的蜡烛火焰先熄灭或者两支蜡烛火焰同时熄灭的结果,致使实验失败.在...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全一册第87页[实验5-6]较好地说明了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但对于欲要说明的关于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可以像倾倒液体那样把其从一容器倾倒到另一容器里的问题则描述不足。因为用两支蜡烛作参照比,其数量显然太少,而且位差大,较难使学生产生对二氧化碳有类似于液体的直观感觉.为此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把原来的两支蜡烛改成由10支自下而上梯度升高的串式蜡烛灯,见困1所示.实验前分别在10个灯碗里放人细铜线作灯芯,并滴入蜡烛液,而后按【实验5-6]操作·经此改进,实验时随着…  相似文献   

11.
1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实验的改进原实验方法是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倾倒CO2,注意观察蜡烛先后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两个结论:(1)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CO2密度比空气大,还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倾倒CO2。在实际操作中,该实验方法往往会出现两个问题:(1)两个蜡烛往往同时熄灭.(2)既使有先后熄灭的现象,但时间差很短;现象不太明显.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有两种:方法一:两支短蜡烛分别用两根细铁丝系住,使一支蜡烛放在烧杯内的底边上,另一支蜡烛放…  相似文献   

12.
初三化学课本第三章第四节介绍,二氧化碳是一种比空气重、没有颜色的气体。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把二氧化碳从一个容器倒到另一个容器里。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集中通过课本P112介绍的“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一个演示实验来验证。但按课本图示操作,实验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经常是上面一支蜡烛先熄灭,而不是下面一支蜡烛先熄灭,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实验6-5]如图1所示,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但在具体实验中,往往由于操作难以把握而造成上层蜡烛先熄灭,导致实验失败。贵刊2010年第3期第25页刊登了肖利辉对该实验的改进一文,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笔者对该实验的改进方法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实验6-5」图1所示,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但在具体实验中,往往由于操作难以把握而造成上层蜡烛先熄灭,导致实验失败。贵刊2010年第3期第25页刊登了肖利辉对该实验的改进一文.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笔者对该实验的改进方法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教师引导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和生活经验猜测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师:有些性质我们还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现在大家分三组做三个实验:①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②向装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③向紫色的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并将所得液体加热。请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第10册《二氧化碳》一课中的第二个实验是:在烧杯里固定两根蜡烛,一高一低,点燃蜡烛按图中的方法,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其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这种现象,由此认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做这个实验比较容易,实验现象也很明显,但分析解释为什么低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生理特点和以前的知识基础,插入了一个过渡性实验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a.实验准备: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改进验证蜡烛燃烧产物与点燃白烟探究实验的途径,提出借助矿泉水瓶和冰袋定性研究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采用手持技术定量研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以及利用彩色生日蜡烛点燃蜡烛燃烧引出的白烟等实验改进措施,以期让实验操作更简单、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实验操作细节的改进1.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实验的操作细节改进。教科版小学科学十二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课,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按照课本范例,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倒向燃烧的蜡烛,可是做了很多遍,蜡烛就是不熄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呢?我请教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指出了问题所在。一是蜡烛没有放在杯中,倒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无法集中;二是药剂量不够,导致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量不够,容易被上升的热气流冲走,实验容易失败。他指出了要改进的环节,实验时要用短的蜡烛,并放入玻璃杯底,这样倒入的二氧化碳气体才能集中下沉,淹没火焰而使之熄灭。如果蜡烛太长,火焰离杯底高,二氧化碳倒入杯中可能无法覆盖火焰,实验可能就会失败。可是,杯子口太小,徒手无法放入小小的蜡烛头。怎么办?把硬纸板做成"L"型,将燃烧的短蜡烛粘在勾上,探入玻璃杯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做好这一切后,用大烧杯来混合药剂量较大的小苏打和白醋,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把二氧化碳气体缓缓倒入玻璃杯中,蜡烛火焰缓缓地熄灭。按照改进的操作方法来做,实验成功率就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实验是为了直观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达不到目的的实验往往给学生造成错觉,因此,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 我在做一个简单的“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化学演示实验时,竟连续三次都不成功。其原因:一是集气瓶容积小于烧杯容积,瓶中的二氧化碳虽已倒尽,蜡烛火焰才刚好转暗。显然二氧化碳未充满整个空间,是由于此时二氧化碳浓度太低,火焰不能熄灭,反而由暗转  相似文献   

20.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