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卷头语     
《视听界》1991,(4)
盛夏七月,绿野千里。就在这个季节,我们的刊中刊《绿野》同大家见面了。“刊中刊”是一种新形式。它相似于专栏,又有不同于专栏的地方。它有自己一定的完整性,而且比专栏的篇幅为大,一般用于刊物宣传的某一重要而突出的方面,如《南风窗》中的《公民指南》即是。  相似文献   

2.
用名栏打造名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4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的“科技与社会”被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名栏”。作为栏目主持人 ,略谈工作体会 ,以期抛砖引玉。   一、“名栏”和“名刊”的关系  首先 ,“名栏”是刊物特色的基础 ,没有“名栏”的“名刊”是没有特色的“名刊”。刊物没有独具特色的优势栏目 ,就如同一个人没有鲜明的个性而沦于平庸一样。作为反映学报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名栏应该体现学报自身和学校学科建设的优势。学报通过特定的栏目 ,连续发表某一重大问题的相关系列论文就可以体现一定的特色。特殊的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3.
■≠刊     
《新闻知识》去年第9期目录中的“评刊员之窗”栏目,第52页文中所冠栏目却是“评刊员之窗”。似乎“刊”与“刊”无异。其实这是误解。《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均只有“刊”字,未收入“刊”字。《中华大字典》注释;刊,“丘寒切音看寒韵义即剟也;斫也。”刊,“七见切霰韵[与刊异]切也。”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4.
“专门家”与“无名作者”我在编刊物的过程中,常听到人家批评:你们刊物的作者专家太多。这个批评说出了一个现象,《文史知识》的作者队伍中专门家多。尽量请专门家撰文,正是我们刊物的主张。我是这样想的:专门家对所论述的问题有专门研究,他们所写文章一般都有较高的质量,能给读者准确的知识,这不是很好吗?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专家路线,照你这样去做,怎样培养青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报刊几千种,广播电台、电视台上百家。在新闻百花园里,受欢迎的好栏目(好节目)恐怕不下几百上千个。本刊从这期起,开辟“好栏目”专栏,将陆续介绍各报、刊,台的好栏目,欢迎读者推荐、评介。  相似文献   

6.
近来,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收到读者大量的反馈信息,而越是具体的信息对我们的启发作用也越大。 穆青的文章精彩而深刻 穆青同志的专栏“我的记者生涯”中的系列文章受到大多数读者的喜爱。在反馈信件中,许多读者将当期这个栏目的文章列为自己最喜爱的文章。江苏省盐城市读者顾寿义认为,“我的记者生涯”专栏中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贵刊《说长道短》专栏,我十分爱读。原因是这个栏目里的文章短小精悍,从不同侧面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一针见血,主题鲜明,语言泼辣,有较强的哲理和说服力。如去年以来,这个栏目先后刊登的“说更新‘官’念”、“为何不增加一点透明度”、“警  相似文献   

8.
一见《宜昌日报》时事专栏“但愿宜昌无此事”,脑海便触电似的跃出几句“好专栏”“好专栏”来! 仔细拜读了这个栏目的一些文章,均是新华社播发的新闻报道和图片。专栏所集纳的报道,大都是针对时弊,或社会事故,或反面典型,或不良现象。如  相似文献   

9.
说长道短     
乡亲们盼“农村万里行”时下,每每看到新闻界有关“万里行”的报道,比如“中国质量万里行”,“南方万里行”。“绿色长城万里行”等,欣慰之余笔者也产生了一丝困惑,我们这个拥有九亿农民的农业大国,为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反映农村现实的“农村万里行”呢? 农民的状况如何关系重大,新闻工作者应该对整个农村和农民有个全面的了解。可有人就是对农村现状“拿不准”。记得前一两年,报上有些文章说“农村形势一片大好”,农村和农民问题已“基本解决”,可去年底中央领导乃至全社会关注农民问题后,又有些文章说这几年农民实际上是“增产不增收”,农民负担太多,“白条子”太多,农业问题已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一会儿这样,一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的《生活》栏目使人耳目一新.内容、形式贴近百姓,是一档耐看的综合性经济栏目.办好栏目,关键之一在于准确定位,即从实际出发,制定一个合适的栏目方针,它应该规定传播者(谁办)、传播对象(办给谁看)、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生活》这个综合栏目是由几个固定的小专栏(小板块)组成的,各小专栏的定位也比较清楚,例如,其中的《背景》就是“为您打开生活问号”的一把钥匙.《生活》作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办的栏目,它是面向全国观众的,它在“说身边事,听家常话”中,反映经济生活,引导经济…  相似文献   

11.
这是我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撰写的文章。这篇文章以充分的论证,对去年本刊“两月一评”和“新闻改革笔谈”专栏的部分文章作了分析和评价,对本刊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值得提出的是,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好,刊物从内容到编排形式都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改进和提高。童兵同志已经指出了一些,我们也对本刊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检查总结。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经常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12.
“阿凡提新篇”是北京晚报一九八○年复刊后新创办的栏目。这个栏目,以其幽默、诙谐的内容及活泼生动的形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最初给这个栏目撰稿的,是中央民族学院的李耀宗同志。晚报刚刚复刊,他便送来了一组新编的“阿凡提故事”。刊载时加上了“阿凡提新篇”的小栏头。这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印象:似乎这是为李耀宗个人开办的“专栏”。后来,工人日报社的孙理同志看到这个栏目的文章,写了两篇,寄给了报社,其中有一篇发表了。这时,人们知道了这个栏目不是一个人的专栏,于是也纷纷给报社撰稿,使这个栏目反映的社会内容更加广阔、深入,富有群众性。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一部书稿的价值在于它研究的深度,一本刊物的生命在于它的导向:而编刊主导思想明确,栏目主题思想突出,则是保征导向的重要条件。读者的期待,作者的支持,领导的关心,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这一期,我们突出了几个栏目,编发了几篇重点文章,中心就是一个——繁荣出版。为繁荣出版而呐喊是本刊一个时期的主导思想和突出主题。从这个主题出发,我们编发了中宣部出板局副局长高明光同志的《实实在在抓好出版繁荣》,作为本期的头题文章,同时用“双月谈”栏目配以广东、浙江、湖南、四川四省出版局长对繁荣的看法,在“本刊综述”栏目中,分析了《近年大型图书出版的状况及走向》和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编辑部: 我是一名身居基层乡镇的新闻报道爱好者,从事业余通讯报道工作20多年了,一直很想寻找一份有指导性和学习参考价值的新闻业务刊物。去年,我在报刊征订广告中看到人民日报主办的《新闻战线》,从介绍的内容中得知,此刊的品位较高,就自费订了一份。现在,我已收到几期了。每一期都使我爱不释手,我有选择地一篇一篇文章学习。学习后,我深感找到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好老师”。 我最喜爱的是《前沿关注》专栏,这个栏目中的重点文章,很多都是各报的总编辑执笔写的,有观点,有事例,生动活泼,读后使人深受启发。 我…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三昧》2008,(1):46-46
为开阔读者理论视野,关注国内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进展,从本期起,本刊开设一个新的栏目“新闻期刊扫描”,摘编国内各种新闻理论刊物所发文章的新观点、新提法、新论述、新材料、新信息等,力争使其成为读者博览群刊的一个窗口。希望读者喜欢这个栏目,并推荐好文章。  相似文献   

16.
说刊标     
刊标,亦称刊徽,是刊物的标志。当今,在繁花似锦的刊物丛林中,刊名类似,甚至雷同者,并不鲜见。区分同类型的刊物,刊标也是一种方法。每种刊物最好能设计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刊标,这样便会一目了然地把它们区别开来。诚然,办好一种刊物,决非一个刊标所能解决。不过,刊物配上一个得体  相似文献   

17.
友刊链接     
为了及时、全面地反映广播电视最新学术成果和研究动态,展示系统内广播电视理论期刊的学术风采、《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拟从本期起开辟因定专栏──“友刊链接”。摘要发表业内各刊近期刊载或将要刊载的精彩文章的内容简介精彩片断。此栏目的开办将不仅有助于增加中广学刊的信息含量,更有利于各刊积极主动地宣传自己,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学术形象,推动全系统理论研究的活跃和蓬勃开展。我们希望这一栏目成为业内各刊共同耕耘的园地和精诚合作的良好开端,并诚挚地希望得到大家的鼎力相助。现将有关事项约定如下:1、每刊每期精选的必须是刊物中最具特色、亮点和质量最高的;2、选取文章中最精华的部分作成摘要;3、摘要一般不超过500字;4、来稿一经采用,本刊将向供稿者酌付稿酬。  相似文献   

18.
兵说兵事     
现在,同志们一起谈论这个专栏,常说这个专栏取得了“收获之外的收获”。我觉得这个“收获”,不仅仅是针对栏目的效果说的,对于我这个编辑队伍中的“新兵”,更是一种业务上和思想上的收获。回顾这个专栏一年来走过的路,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要关注士兵。关注士兵,是社里开设这个专栏的初衷,也是这个专栏的情感底色,这个道理不用多讲。这里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关注不是俯视,更不是仰视,而是平视。战士写战士中发生的事情,他的视线是水平的,从摄影和美术的角度讲,平视的目光最有亲和力。借战士的一  相似文献   

19.
《新闻知识》编辑部: 贵刊今年第八期“通讯员经验谈”专栏里的《博观约取抓其特点》一文已在今年第五期《新闻与成才》杂志上发表过。我们觉得作为一个带有“新”字刊物的贵刊,应尽量避免刊用已在其它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作为读者,总希望自己喜爱的刊物多登一  相似文献   

20.
评述《新闻知识》新辟“改改评评”专栏。看出编辑为办好刊物绞尽了脑汁。我是它的忠实读者,被这个专栏吸引了,不由得对刊发的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