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贡献,有口皆碑,已成定论。将茅盾与鲁迅、郭沫若齐名,誉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又一面旗帜”,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探究茅盾文艺思想的发展轨迹时,往往将他一九二七——一九二九年视为“倒退”,所据的理由是,茅盾当时强调“革命文艺”的“第一要务”,是“在这小资产阶级群众中植立了脚跟”。而且其时创作的《蚀》三部曲、短篇集《野蔷薇》等,也专以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尤其是此类青年中的女性为描写的对象。对此,我难以苟同。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仰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头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头‘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接着说:“那我就做牛尾巴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郭沫若和茅盾的自喻蕴涵着谦逊与献身精神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初期的艺术功利观,表现比较复杂,因而也受到了不少的批评。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批评他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三十年代初,鲁迅在回顾创造社初期的文学主张时,也说:“创造社是尊贵天才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专重自我,崇拜创作……与同时上海韵文学研究会相对立。”(《上海文艺之一瞥》)直到茅盾逝世前写的回忆录中,还认为郭沫若当时有“唯美主义的观点”(《回忆录》·五)。如何评价郭沫若初期的艺术观,如何认识鲁迅、茅盾对他的批评,对于我们研究郭沫若初期的文艺思想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在历史小说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过,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茅盾、施蛰存、宋云彬、郑振铎、冯至、孟超等,这些作家的历史小说,以数量的浩繁、艺术形态的丰富、强烈的感召作用.成为新文学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支流.与此同时,相历史小说创作密切相关的历史小说理论批评,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不少历史小说作家、批评家以新的思想观念与审  相似文献   

5.
知识卡片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仰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了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匹‘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接着说“:那我就做牛尾巴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郭沫若和茅盾的自喻蕴涵着谦逊与献身精神的高尚品格。鲁迅自喻为“牛”,郭沫若自喻作“牛尾巴”,茅盾则自喻为“牛尾巴上的毛”。这一个接着一个的比喻从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形象,意趣盎然,从而给人以语言艺…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仰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仰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匹‘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接着说:"那我就做牛尾巴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郭沫  相似文献   

8.
有段意趣隽永的文坛佳话 ,极为耐人品味 :郭沫若与茅盾都非常敬仰鲁迅先生。有一次 ,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 ,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 :“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 ,我呢 ?我愿做这匹‘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 ,接着说 :“那我就做牛尾巴上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 ,郭沫若与茅盾的自喻蕴含着谦逊和献身的高洁品格。鲁迅自喻为“牛” ,郭沫若自喻作“牛尾巴” ,茅盾则自喻为“牛尾巴上的毛” ,这一个接着一个的比喻从大到小 ,由整体到局部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相映生辉 ,使表意生动…  相似文献   

9.
茅盾不仅在文学翻译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在开拓现代文学翻译批评上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独特的地位不容忽视。茅盾促进了传统文学翻译批评向现代文学翻译批评的转化,是我国现代文学翻译批评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与茅盾都非常敬仰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头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论郭沫若的编辑出版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鲁迅、茅盾等既是一代大文豪 ,又是出色的编辑出版家 ,他们的双重角色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构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文从强烈的主体意识、无私的园地开放意识、完美无憾的精品意识、热枕的读者关怀意识和全心全意的作者服务意识分析了郭沫若的编辑出版精神  相似文献   

12.
茅盾是中国杰出的现代文学评论家。他写了为数众多的作家论与作品论,评论了“五四”以来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茅盾对他的评论比较多,是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鲁迅及其作品的第一人。茅唐写《鲁迅论》的时候,和鲁迅“没甚关系”,“不曾见过面”,而是  相似文献   

13.
艾华 《教育与职业》2004,(17):56-57
一、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三大原则1.合理评价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任何时候,学术界对作家作品的评价,总是有差异的,如果没有分歧,没有争议,那就是不正常的现象,而且学术水平也难以提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作家在国内至少是没有人从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个极端的现象:一个是抱残守缺、不肯吸收外来文化的典型——国粹派的消亡;一个是全盘欧化、不结合民族特点的典型——象征诗派以至新感觉派的夭折。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当代文坛,似乎两种影子都可以看到。成功的例子也是有的,而且相当典范,这就是鲁迅、茅盾和郭沫若所代表的对中外  相似文献   

15.
蔡世平 《今日教育》2014,(11):12-12
“去中国化”说的是目前的状况,其实这一现象是有历史渊源的。中国长期以来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不够,这要往前推100年,优秀的文化传统被割裂了,现在应加以纠正和弥补。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了一批文化巨人,文学方面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人,美术方面有齐白石、徐悲鸿等人,他们身上交汇了横坐标和纵坐标,纵坐标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横坐标是指现代世界文化。这些文化巨人学贯中西,他们赶上了私塾的末班车,比如鲁迅古文化功底很深厚,唐诗宋词倒背如流,自己还能作旧体诗。  相似文献   

16.
茅盾以小说称誉中国文坛,早在他成为小说家之前,就已是国内知名的文学评论家。当他成为小说家之后,他仍始终坚持文学评论方面的写作。应该说,茅盾先生在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并不逊于他在创作上的地位。五四以来,茅盾特别关注代表新思潮的作家和作品。从1923年写作《读<呐喊>》一文直到1948年写的《论鲁迅的小说》,前后共达25年。在这中间,他还评论了王鲁彦、徐志摩、庐隐、冰心、许地山、丁玲、叶圣陶、碧野、臧克家、郁茹、萧红等作家及其  相似文献   

17.
重评胡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是驰骋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但与同时代产生的一批新文化人物,诸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相比,对胡适的研究和评价却大相径庭。鲁迅、郭沫若、茅盾被视为里程碑式的文化巨匠,有大量的论著研究他们,胡适则因“盛名之累”而迭招物议,只是由于他与新文化运动的密切关系,给他保留了最低限度的小小一席之地。关于他的历史作用,仅肯定他不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现代文学开创史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新文学的第一批著名的作家,差不多都曾为培育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出过贡献,写下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最初几页。例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许地山、王统照、冰心、赵景深等等,或从理论上倡导,或从创作、翻译上实践,或二者兼而有之。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19.
茅盾与翻译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的名字和鲁迅、郭沫若连在一起,被誉为我国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学的三大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们几十年的文学活动,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作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卓绝贡献。 茅盾从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工作,主要在早期,即大约从1916年至1925年之间。这段时间他的文学活动,一是从事文艺理论的建设和文艺批评,一是研究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他说:“……二十年代,我不曾写作,全力从事欧洲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  相似文献   

20.
鲁迅和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两位奠基者和开拓者,是驰誉世界文坛的两位文学巨匠,也是为中国新兴的革命文学事业共同奋斗的一对亲密战友。可以说,鲁迅与茅盾之间既是“主帅”与“大将”的关系,又是一对足为世人尤其是文学家楷模的忘年交。将鲁迅与茅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但限于篇幅,本文仅就鲁迅与茅盾在一九三六年的文学活动和战斗友谊作一些探讨,以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