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的发明和事物在不断地被人类创造,新的思想和概念在不断地形成,这一切都需要新词采反映,而新词的命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是词的理据。词的理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同一事物的词在不同民族语言中有不同的理据。维吾尔语对事物指称的依据是语音、形体、感知、语义和语法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理据集中表现为词的理据,词的理据主要是指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具有某种内在联系。词的理据可分为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源理据。本文通过对词在简单句中的误译现象的分析,得出造成误译的主要原因是译者不了解词背后的故事而造成的。因此,将语言理据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平时的学习和翻译过程中,将对翻译实践尤其是词在简单句中的英汉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词的理据     
词的理据指的是事物或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主要研究词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词语理据的综述、定义、类型和研究意义等进行阐述,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义,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董琳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481-482
英语词汇极其丰富,用来表示事物、现象、现念等。然而,人们用词给事物命名时并非都有依据。只有一部分英语词汇的形式和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逻辑上的解释性,即词的理据。本文旨在分析词的拟声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及词的理据与文化历史的关系,以期对英语词汇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英语词汇极其丰富,用柬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等。然而,人们用词给事物命名时并非都有依据。只有一部分英语词汇的形式和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逻辑上的解释性,即词的理据,它包括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逻辑理据和词源理据。本文旨在讨论一部分词的理据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以期对英语词汇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词的理据关系着语言符号的产生和演化,它对外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词的理据有可能变得模糊乃至丧失.由于模因具有复制、转化和传播的特性,因此,可以模因论在词的发展与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为理论基础,从词的形态模因的变化、词义模因的多频率嬗变、词的语法模因变异以及词汇模因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焦灼等方面来解读词的理据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比较现代蒙古语和现代维吾尔语的某些共同词的词义及其运用特点入手,进而比较这两种语言的非共同词的词义、运用特点以及某些常见谚语的构成及意义,试图论证蒙古语和维吾尔语具有共同的语言底层。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和历时的角度研究语言象似性在词义演变过程的作用。通过对一词多义历时演变方式的分析,发现词汇的基本义和衍生义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理据关系,表现为象似性。这种象似性以事物之间多种相像关系为依据,是隐喻产生的基础。在词义演变过程中,人们利用隐喻达到词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9.
语言理据性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理据是指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划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源理据。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对英语理据性加以倾斜,引导学生提高对规律性的重视,以帮助学生克服词汇"僵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自二十世纪以来,语言是任意性的观点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英汉两民族有着相同的和不同的认知概念结构,也反映出他们在语言上相同和不同的相似方式。通过对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对比和研究,找出英汉词汇理据性的异与同,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词义的民族性是指词义中所融进的民族个性.词义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语言中的“特有词“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有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文化;反映同一客观事物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会因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社会习俗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表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生和引申历程,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色彩词、数词、动植物的象征义、比喻义无不渗透着民族的文化心理,蕴涵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刻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12.
“形容词+双音节名词”构成的“1+2偏正形式”在汉语中很常见。文章运用“词汇的完整性”原则。通过区分“句法词”和“词汇词”得出结论:汉语的词具有“多维性”,“1+2偏正形式’’的是以短语的生成方式所造的词,既有词汇特征。又有短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考察现代汉语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力。结果显示,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识度较高,但使用率不高;新词语的词性、语义、构词方式、语言竞争规律等都影响其活力。总体来说,从语义上看,新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事物的生命力直接决定着新词语的活力;从词类来看,动词类新词语的活力大于名词类新词语;从构词方式看,派生类词语的认知度较高,而标数类新词语的认知度较低;从语言竞争机制看,如果汉语词汇系统中已有与新词语意义相同或高度相近的词汇,那么新词语的活力将会很弱。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而词义模糊则是语言模糊性中最突出的方面。论文分析了汉维语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表达方式、词义模糊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指出汉维在规模、数量方面的词义模糊现象是人类思维模糊性的共性的体现,而其差异则是汉维文化差异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列举了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维语新词,简要分析了维语新词的产生方式,归纳为派生词、复合词、从其他语言吸收新词、缩略词、旧有词语赋予新义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剖析了兼类词、词类活用和同音词,指出维吾尔语虚词()是兼类词,维吾尔语虚词是同音词.与名词时位格形式()是同音语法形式.  相似文献   

17.
布政传令、直接作用于现实的公同样要在炼辞炼意上下功夫。炼意必须炼辞,炼辞即为炼意。言随意遣,辞以达意;理逐言深,语以精义。要达到言意谐适和言意相资相促是有蹊径可寻、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的。  相似文献   

18.
徐时仪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2):19-22,27
古文字字库建设与古文字研究手段现代化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古文字研究面临的一次新机遇和新挑战,也是古文字研究与当代信息社会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以“样”和“怕”为例,理想的古文字字库应载明字库中各字的本字本义,且应揭示古今用字之异与其所表词义及假借义的演变。汉字形音义衍变递嬗的古文字字库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产物,代表着古文字研究手段现代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词的义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多义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一个词的各个意义,是层积状,并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一个义位表示一个义层,义层是以义位层层相叠的形式存在的。义层和词义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义层的形成往往反映词义系统内部的调整,同时又促进新的同义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蓝"与英语中"blue"这对颜色词极其构成的词语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分析汉语颜色词"蓝"与英语颜色词"blue"在英语翻译中意义的对比变化,指出在英汉翻译中也应注意到其他颜色词在翻译中意义的变化,并应注意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准确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