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兰山岩画的形式既指述岩画具体的形式,也指述构成岩画的结构方式,它是我们研究并认识岩画的起点。任何贺兰山岩画的表达方式都是在点、线、面这三个基本形式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而来的。独体岩画是从整个贺兰山岩画里分解出来的最小的意义单位,其形式结构里存在着六种最基本的组合关系,并由此结构出了六种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形式结构类型。贺兰山独体岩画在能指层面上所具有的这种同一性的惯用表现法是由传统提供的,或者说是人们长期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2.
贺兰山岩画的形式既指述岩画具体的形式,也指述构成岩画的结构方式,它是我们研究并认识岩画的起点。贺兰山岩画的任何表达方式都是在点、线、面这三个基本形式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而来的。贺兰山岩画语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它主要包括图形的各种形式以及各图形之间的关系。贺兰山岩画存在着自由、唯一、黏附、简单和复合五种语法形式以及变图形、变形态、图序和形式的选择四种排列组合的方式。除此之外,贺兰山岩画语法形式中还有抽象实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我们能知觉到的贺兰山岩画的真实就是某种物体的形状,也即由一定的点、线、面要素组成的形式.有象性、节奏感和情感态度是一些贺兰山岩画能指层面的显著特征,并由此构成了其美感的宏观结构.一些贺兰山岩画千类万象,或实象或虚象,形体或正或斜,各尽物形,奇古生动.其间充盈着动态的节律,既能带给我们以鲜明的静态节奏感和平衡、宁静感,又不断唤起我们的情感,愉悦我们.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岩画是联结概念和视觉形象的、能所统一的视觉语言符号系统。就能所关系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里基本上存在着肖似、意象和抽象三种符号类型。包含着明确具体的指称关系、摹态关系的属于肖似符号,主要包含着表现关系的是意象符号,而指称或表现的对象是人的精神领域的则是抽象符号。贺兰山岩画里肖似符号的大量存在,使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单个个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而意象符号尤其是抽象符号的并存,特别是它们与各种肖似符号的组合运用,最大限度地突破了象形贺兰山岩画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增强了它的表意能力。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岩画研究目前仍基本上处在资料收集整理和初步描述分析的阶段,主要论著在文本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资料汇编。其文本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图录统计式、描述说明性和求证式叙述风格三方面。历史文化话语是贺兰山岩画研究的一种重要话语形态。贺兰山岩画研究的这种话语形态以及文本形式特点的形成既与论著者的身份有关,亦与世界范围内岩画学自身的发展分不开。  相似文献   

6.
岩画是远古时期人类智慧的产物,先民们在原始生活的过程中想把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可是那时没有语言、文字、纸、笔,这些工具,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发现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大事件以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刻画在岩石上保存下来,由此产生了岩画,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认识早期人类社会的钥匙.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岩画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可这种在人类社会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类文化遗产是不会就此止步的,今天藏族的壁画艺术我认为和远古时期的岩画艺术之间就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从岩画中最常出现的舞蹈图内容和壁画中的舞蹈图,来看看远古岩画与壁画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地处古代丝绸之路北道,是东西文明交流的关键节点。利用模式识别等数字技术,以贺兰山的人面像岩画为研究对象,构建贺兰山人面像岩画数据集并训练图像识别模型,成功实现了对人面像岩画的数字化识别,初步展示了模式识别等数字技术在岩画研究方面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人面像岩画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准确识别,可以有效降低个体视觉和经验判断的误差,可以辅助科研人员进行人面像岩画识别,这在岩画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为深入挖掘岩画文化信息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神秘的岩画     
《初中生辅导》2014,(18):F0002-F0002,F0003
岩画是指在岩崖、岩壁、岩穴、岩石上作的画,通过浮雕、彩绘、线刻呈现。古人用岩画来反映社会生产诸如狩猎、放牧、农业和人们的宗教信仰等,多表现崇拜、祭祀等民间活动。岩画是神秘的,岩画对于我们了解人类史前文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全球岩画的记载历史很长,从远古时代到现在已有四万多年的历史,全球五大洲都有发现岩画的记载,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和亚洲。  相似文献   

9.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是早期人类社会的一种艺术表征,其形式特征主要体现在整体与部分的韵律化、艺术形式的简化与放大以及艺术表达的崇高性。从美学的角度探讨花山岩画简洁艺术形式下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内涵,有着一定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在北方广袤的原野上,创造了一条著名的"草原岩画长廊"。它们用自己的智慧以岩画的形式体现了真实生动的历史画面。对远古先民而言,岩画不仅是一种表达的结果,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1.
段彩虹 《家教世界》2013,(7X):260-261
运用文献法和实物分析法,从体育形态学的角度研究贺兰山狩猎岩画的原始体育文化,其表内容为狩猎工具的使用和狩猎技战术的运用,使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我国原始体育文化的历史源流与特征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阴山岩画与原始人类生存的关系、岩画与原始象征思维的关系、岩画与主体创作情态的关系,论述岩画的诗性本质及艺术特征,并阐释了岩画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静 《文教资料》2012,(12):121-122
传统元素和现代艺术完美地结合,一直是现代设计者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史前岩画作为人类早期主要艺术形式出现,它与旧石器时代晚期及其以后的雕塑、装饰品和陶器,组成了人类早期艺术的绚丽图卷。要把岩画艺术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感在现代设计里面表现出来,使之既符合传统文化的审美心理,又反映出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使岩画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南北岩画艺术对比及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画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栽体。本文着重从风格、题材、技法等角度对中国南北岩画艺术进行比较,并分析中国岩画对现代艺术在审美形式、情感、精神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岩画是古人类绘刻在岩石上的图画,其中的乌兰察布草原岩画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遗留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图画的艺术形式描绘了古代诸民族的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生动图解。乌兰察布草原舞蹈岩画,根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不同的舞蹈形式去表现当时人们艺术创作的风格和特征,每一种类型的舞蹈都透视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以象征符号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6.
龙里巫山岩画是一处尚未被人们认识的远古人类文化遗址 ,笔者与有关机构的专业人员对它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 ,描述了岩画的生态环境、保存现状 ,讨论了岩画的内容、特点、价值和意义 ;进而对岩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研究。同时就岩画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黑龙江流域及其支流的沿岸和大兴安岭森林之中,先后发现有分布广泛的原始岩画遗迹,原始岩画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存,利用原始岩画对绘画艺术的发生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是一种有力的证据和独特的视角。本文结合前人对我国境内牡丹江流域的群力屯岩画及大兴安岭"交唠呵道"、"阿娘尼"等处岩壁画的考察及研究成果,运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探寻其与鄂伦春族的文化关联性,对鄂伦春族存在原始绘画的可能性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龚鹏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2):98-101
北方草原岩画从内容上分为生产生活岩画、舞蹈岩画、宗教祭祀岩画、生育岩画、符号岩画、征战岩画等,每一类岩画都反映出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岩画是通过岩石这一物质载体,经过刻、凿、划、画等技法,来反映人们生活生产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文化象征的符号,以一种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象征意义反映人们的观念和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9.
岩画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表达形式,对人类文化、宗教信仰、艺术审美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北方岩画主要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丝绸之路沿线省区分布,数量众多且年代久远。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备受大众关注。本文以北方草原大兴安岭彩绘岩画为例,探讨北方草原彩绘岩画数字化保护的新趋势、新功能、新路径,对比传统岩画的展示方式,重点分析北方草原彩绘岩画线上专题展示路径与数据库建设工作,为我国北方岩画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史前岩画、傩戏与中国前戏剧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中国史前岩画是中国戏剧的源头之一,是中国艺术文化的先导。“戏剧起源于很远古时期人类最初的村社的宗教仪式”。被称为戏剧发生学的“活化石”的“傩戏”正是脱胎于这种宗教仪式,孕育于这种宗教文化,进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戏剧艺术形式。神格的面具化是傩戏艺术的显著特征。如果说戏剧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傩戏,那么傩戏的源头则不难追溯到史前神格人面岩画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