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我校音乐系《声乐》课被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本刊讯(特约通讯员孟娇)7月,省教育厅公布了2007年度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名单,我校音乐系《声乐》课榜上有名。今年确定的60门高校精品课程是从37所高校申报的127门课程中评选出来的。以车绍留副教授为课程负责人的我校音乐系《声乐》课成为我省地州专科高校惟一入选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2.
国家精品课程是教育部为切实落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进一步巩固高校教工作的中心地位,推进高校课程改革,于2003年开始进行评选的,迄今,全国高校共有765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我院有9门课程入选,成为拥有国家精品课程最多的高职院校。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发出的(《关于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上网公示的通知》(教高司函[2005]238号),2005年度全国共有299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广东省共有31门课程入选,其中本科类16门,高职高专类15门。我院建艺系席耀良教授主持的《色彩》和软件学院余明辉副教授主持的《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两门课程入选。至此,我院已有包括《玩具制图与Auto CAD》、  相似文献   

4.
7月,省教育厅公布了2007年度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名单,我校音乐系《声乐》课榜上有名。今年确定的60门高校精品课程是从37所高校申报的127门课程中评选出来的。以车绍留副教授为课程负责人的我校音乐系《声乐》课成为我省地州专科高校惟一入选的精品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晓熙 《现代语文》2004,(4):29-29
据最新消息,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盛玉麒教授主持完成的《现代汉语网络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从全国推荐的494门课程比较优秀的课程中,坚持优中选优、精中选精,最终评选出151门国家精品课程。《现代汉语网络课程》是当选的12门文科精品课程之一。《现代汉语网络课程》的研制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的多媒体课程制作技术和经验,结合现代汉语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实现了文本教材、图形显示、语音播放等八项基本功能。目前,《现代汉语网终…  相似文献   

6.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了《关于200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上网公示的通知》,此次全国上网公示的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总计200门,我院医学系“涂料分析与检测”与计算机技术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等2门课程榜上有名。至此,我院已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  相似文献   

7.
5月7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公布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三批精品课程评审结果的通知》,全市9所高校共有30门课程入选其列。我校6门课程榜上有名。至此,我校市级精品课程已增至33门。我校此次入选市级精品课程的课程分别是:工商系张晓青老师负责的《推销实务》、信息工程学院余明辉老师负责的《计算机组网技术与工程》、  相似文献   

8.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3(1):F0002-F0002
2004—2005年,我院人文环境系的《世界现代史》课程先后被遴选为学院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经过课程组成员的艰苦努力,2006年《世界现代史》课程获得了“陕西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称号,成为我院首批省级精品课程之一,并被推荐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  相似文献   

9.
中文系《现代汉语》课程荣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近日,接陕西省教育厅通知,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全省普通高校推荐的省级精品课程进行认真评审。我院中文系张文元副教授主持的《现代汉语》课程荣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这是我院实施“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研兴院”战略以来又一新的学科建设成果。雷依群教授获得“陕西普通高校教学名师”称号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二届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雷…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我院4门课程入选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近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公布了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我院申报的软件测试、玩具机构分析与应用,包装设计、首饰制作工艺4门课程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第二。目前,我院已拥有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指导全省高校搞好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陕西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全省各高校申报的精品课程进行了认真严格评审,在最终确定的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中,由本人主持的“现代汉语”课程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是全省102门精品课程中惟一的一家“现代汉语”精品课程,也是我院今年惟一的省级精品课程。它表明我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狠抓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对我校课程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必将影响中文系其他课程甚至全院其它系各课程走向更高的境界。“精品课程”是衡量一个院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网站消息,经专家评审和评委会评议并经公示,我院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包装设计、色彩等三门课程入选2005年度广东省高校省级精品课程。目前,这三门课程已经被推荐参加2005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这是我院继2003年1门课程被评为首批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之后,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13.
让抽象变得显然 --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主持的两门课程“数学实验”和“线性代数”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有的朋友请我介绍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经验。这促使我反思自己到底是怎样建设这两门精品课程的。我在20年以前开始讲“线性代数”课时就开始建设这门课程了,“数学实验”是1997年开始建设的,在建设这两门课程的时候都不可能知道教育部以后要评精品课程。那时建设课程的目的就是努力把学生教好。不是为了评选精品课程而是为了教好学生,这就是我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因此,如果我的讲课能够对于学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情。有一位学生在…  相似文献   

14.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正式批准了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高函[2010]14号)。经过网络评审、专家会评及上网公示,全国各类高校共有763门课程入选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438门、高职高专课程229门、网络教育课程60门,  相似文献   

15.
2010年3月15日,根据《关于公布2009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通知》(粤教高函[2010]18号)文件精神,在广东省2009年度省级精品课程评选中,经学校推荐、专家网上评审、评议、公示等程序,确定了114门课程评选为2009年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其中本科65门,高职高专49门)。  相似文献   

16.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公布了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我院申报的软件测试、玩具机构分析与应用、包装设计、首饰制作工艺4门课程成功入选,入选数量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第二。目前,我院已拥有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7.
在2003年全国及北京地区精品课程建设评审中,北京联合大学有4门课程被评为北京精品课程,两门课程被评为全国精品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做好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立足学校定位,彰显办学特色,满足教改需要对精品课程建设中“五个一流”的内涵,我们认为应结合学校定位与举办的教育的特点来准确理解和把握,而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应与我校“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三教’统筹,高职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相适应;应遵循“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创建应用性大学”的办学宗旨。因此,我校在…  相似文献   

18.
高职PLC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坤 《机械职业教育》2005,(1):29-29,34
在2003年辽宁省教委组织评选的高校省级精品课程中,由我院推选的PLC课程脱颖而出,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下面对PLC教学过程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计划评审产生年度国家精品课程300门,推荐课程总数908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先期启动的四个项目之一,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2003年实施的首届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在全国494门推荐课程中,最终评出151门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称,今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将突出两个核心:“精品”和“共享”。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评审将继续采用网上初评,会议终审,网上公示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0.
国家精品课程的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精品课程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与内容分析法,从2003~2006年度评选出来并且能够点击浏览的国家精品课程中选择了88门课程,结合文中所构建的国家精品课程可用性评价指标,对国家精品课程可用性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国家精品课程可用性策略,以期能够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