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朗读指导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的教学价值,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先带领学生读好字音、停顿、重音和语气,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再通过创新朗读教学模式,优化朗读训练,实现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评价初探湖北枣阳市吴店小学陈顺强在以阅读教学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这种有声语言艺术的训练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手段。而在朗读训练中,如何对学生在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基本朗读技巧上进行评价指导,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联系教...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训练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教师应在呼吸、停顿、节奏、重音、语调、体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加深对学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理解课文内容是朗读训练的基础刘玉堂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朗读训练,而朗读训练的基础在于理解课文内容,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我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把握文章线索.逐层深入指导在指导朗读时先不要讲授重音、停顿等朗读知识,而是让学生先理解文章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一门艺术 ,朗读训练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 ,教师应在呼吸、停顿、节奏、重音、语调、体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周礼宏 《文教资料》2009,(23):72-74
朗读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领略到文章的思想美、人情美和艺术美.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指导与训练,要从作品的基调,朗读的重音、停顿、语调、速度,朗读者的表情等几方面去设计朗读教学,还原出文本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相似文献   

8.
职业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据调查显示,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还有待加强,在语感、语音、停顿、断句等朗读技巧上还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在职业高中语文朗读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教师应该怎样解决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呢?本文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如何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江苏淮安市教育局教研室戴成锦近几年,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各类试卷的命题中,重视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考查。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朗读能力考查的项目主要有:朗读的语气、朗读的停顿、朗读的速度、朗读的重音以及朗读的感情等。一...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华娟 《广西教育》2011,(28):52-52
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训练沟通着听说渎写、知情意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那么,怎样才能把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12.
读 ,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读 ,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通过读 ,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教师在讲授课文时 ,要教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技巧。“正确”即要求学生读时字音要准确、清晰 ,不丢字 ,不添字。“流利”即要求教师先讲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 ,让学生动笔做适当记号 ,以便引起对本文朗读停顿语气的注意 ,然后再反复练读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是把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要使听者感受到一种艺术魅力,必须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朗读的一般技巧包括停顿、重音、快慢、高低等。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确定重音和表达重音是朗读好一部作品的关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弄清重音的概念和类型所谓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子中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它是由音译、音长决定的。重音有引起注意、突出重点、启发思维的作用。通过重音,可以融切表达思想内容,真切抒发感情。在朗读中一般把重音分为两大类,即"语法重音"和…  相似文献   

14.
笔者听过一节带有普遍性的公开课。教者指导学生朗读时先介绍朗读符号,诸如重音加圆点,停顿画斜杠,语调标弧线,甚至还分出一般重音和强调重音,停顿中又分大顿和小顿等等。再结合课文讲高低缓疾、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由学生做上相应的记号。最后学生在其“指挥”下,亦步亦趋,读出了较高的水平。然而评课时,听者却褒贬不一。有的击节赞叹,有的却不以为然,称其为“职业朗读技巧”培训课,学生的朗读是在教师授意下的外在形式上的机械照搬,没有内在心灵的贴近、情感的共鸣。简而言之,鹦鹉学舌而已。后者的话虽说得有些“尖刻”,却…  相似文献   

15.
“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朗读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能力,有利于学生通过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语调的轻重缓急和逻辑重音等,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来。阅读教学提倡的是多读少讲,以读带讲,整个教学过程应把指导学生“读”贯穿始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朗读指导和训练上。  相似文献   

16.
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因而,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那么如何开展朗读教学呢?首先,加强朗读的停顿和连接的指导。停顿与连接是朗读最基本的技能,朗读教学就是要指导学生能在朗读中连到好处,停到妙处。在教学过程中,哪里停顿时间长些,哪里停顿时间短些,哪里连而无间,哪里接而不停,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需要做合理安排,并将停顿和连接结合的技巧传授给学生。比如为表达感情的需要,有时需要几个词或短语连接着读,如飞流直下;有时又要一字一顿,如斩钉截铁。无论是哪种,都要做到…  相似文献   

17.
叶菊兰 《新疆教育》2012,(8):129-129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它对学生理解课文,增强语感,培养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应该从打好朗读基础开始,勤练并掌握朗读技巧:说好普通话,练好语调和语气,重音恰当,停顿合理,语速适宜.同时要理解作品,感受作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有法可依,教师示范,优秀朗读资源是很好的范本.在朗读中有效评价,可以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创造出优秀的朗读作品.  相似文献   

19.
1.加强朗读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语感就是人们快速感悟语言的能力,只有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中获取灵敏的、高层次的语感,才能领悟到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以及种种美感。   2.学会运用朗读的表达技巧。   ①重音技巧。重音包括词重音和语句重音。词重音是指多音节词里那些重读的音节。语句重音是指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短语甚至某个音节的重音。而重音的表达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重读”。   ②停与连的表达技巧。停与连是指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性的连贯。从生理上说,朗读中有时要换气,就必须要中断停顿。…  相似文献   

20.
浅谈朗读教学中的点拨●安徽程倩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字词句熟悉,朗读时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