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同时提出了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要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力度。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整合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数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数学学习离不开图形知识。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数学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数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施教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实质性地成为数学课程教与学的必要工具,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学好或教好数学课程的必要条件.这里主要探讨利用图形演示策略、情景激励策略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引导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努力学习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数学学科更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工具学科。它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提供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并对学生智力发展和健康个性形成起着促进的作用。将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使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既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数学教学的双优化。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不仅仅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改变了教学的内容及呈现形式,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突破了数学的时空限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全新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开放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县中小学校园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班班通"的普及,学校的软硬件环境的日益改善,"课程整合"已经提到我们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面前来了。数学是信息技术的的支撑学科,信息技术为促进数学及数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因此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之间本身具有天然的联系,将它们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整合具备其他学科没有的先天优势。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必将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宋莉 《教师》2013,(10):105-105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段话明确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营造学生能够经历、感受并同时获得持续学习能力的环境,才是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的真正目标。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起来?1.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  相似文献   

8.
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并将之融合于学科教学的过程,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课堂知识和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究、创新的教学环境及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就以我校数学学科知识链整合中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这一课为例,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尤其关系到用学校和美网络平台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研究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应用上,国外已经开始从整体上重构和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及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上能将信息技术自主、流畅地渗透到学科教学整个过程中。美国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它影响所教的数学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技术(计算器与计算机)应该广泛合理地使用,以达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在教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师生互动是其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是其灵魂。整合的教育功能包括优化数学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实现有效教学。引发的思考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和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尝试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并不是将两者简单地结合,而是有机地融合.整合思想包括:优化学习环境、丰富学习资源以及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利用数学软件开展数学实验、建立个人教学辅导网站等方法,可以引发以下思考: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提高.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几何教学的整合,即在几何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易学的学习环境,创设合理的活动场景,提高学生认知技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人们关注的热点。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现,同时也给广大教师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改革,教育信息化就是实现变革的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就有了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作为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就有了整合的必要性了.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新课程教学创新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教学,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以丰富的网络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信息化课程资源以及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我们每个教师所面临的新挑战。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在数学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有如下几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洪放 《辽宁教育》2008,(6):44-4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热门话题。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9.
马名伟 《亚太教育》2019,(12):85-85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将课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能使数学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对新课标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我们应该积极寻找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点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的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与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