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学新课程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使学生积累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做一些解释或推测,经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促使他们持续进行观察研究活动。这样就能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渐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学也是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自我否定。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学习的错误,及时引导学生自我否定,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批判性的再思考,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正确理解。下面谈谈老师如何利用学生的错误,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命题的否定"中一些常用词语的否定只是死记硬背、一知半解,致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记忆的失误而把结论搞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一些词语的否定理解起来有困难.如果我们在平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经历"发现问题—探索改进—深入反思—再度探索"的改课过程,探索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达尔文曾这样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是呀,学习科学课的过程就是利用感观来观察世界,从感观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融合而形成的科学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去验证和应用的过程,也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解释)—分析、验证假设—寻求新的证据—作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中验证真知,在真知中寻求真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力求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爱好和兴致,让他们从此爱上科学课,激发求知欲,走向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6.
苏魁元 《成才之路》2014,(24):57-57
在小学阶段,有这样一种语法知识——"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有的学生由于不得法,改得乱七八糟。文章先对各种问句进行再认识,然后从反问句的类型(肯定形式的反问句、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把肯定形式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把否定形式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方法提炼三方面进行举例分析,以让学生循序渐进,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7.
<正>"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思维以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而不断发展。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改革语文教学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质疑水平呢?一、有效预习,生成疑问"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  相似文献   

8.
化学讲评课是纠正学生错误、巩固知识、完善解法、培养能力,"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思维深化过程,因此要课前充分分析,课上要有重点,师生共进,并能借题拓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结论,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背景] 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历各种实践活动,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需求,不断地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创造的精神追求.基于这样的新课程理念,我在"认识分数"一课中,努力营造一种认知、生活、情感、人格等协调互动、共同融合的多层次、立体型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从学习中吸取数学学习的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素养,引发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97):27-28
反思对于教学而言,它是一种教师课后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教师课堂回顾—解析正误—课堂体悟—课堂重构—提高自我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成为教学中的反思者,这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在对教学的不断反思过程中,无论对自己的教学的肯定或者否定,都是一种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精神表现。它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改善课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手"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是应该把公开课的"磨"课作为一个不断矫正、充实的成长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教师体验到了山重水复后柳暗花明时的意外收获,它是教师不断地否定、超越、感动自我的"众里寻她千百度"。教师只有多经历这样公开课的感悟,教学观才能由原先的片面、模糊,逐渐走向整体、清晰。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65):134-135
教学是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假设—类比推理—实验论证—再质疑—再实验论证,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获得学习方法,培养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用"场"的观点分析主题活动可以发现,它具有"场"的本质,也是一个"场"的能量运动的过程。主题活动所生成的"场"是学生自我教育"场":策划是互动生成"场"的过程;实施是激活"场"的过程:而合作反思则是优化"场"的过程。学生就在班级主题活动的"策划—实施—反思"中不断增强影响力,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说"请认真听,请注意听",殊不知"听"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的痕迹是模糊的、不深刻的.面对"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作者以"发现—归纳—猜想—证明"为主脉络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不断地让他们体验成就感,走出了"教"和"学"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5.
<正> 图表曲线题大多是以知识的获得过程为背景,或以知识的发现过程为背景来设计的,所获取的知识往往不是课本上现成的结论,有的还要求学生"现学现用"。这样的考查过程,实质上是在评价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读懂、读透图表和曲线等题中呈现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再理解、再整合、再升华的过程。针对不少学生看图、识表、读图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平时应对学生加强这方面习题的训练和讲评。  相似文献   

16.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可用"感知—探究—反馈"来概括其流程。通过感知教学内容来发现疑难问题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探究来解决疑难问题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等能力,再通过反馈矫正达到巩固和拓展知识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完全内化知识并将其变成自己的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这一个过程分为"感悟—尝试—练习—能力"这样几个环节。本文以本人执教的苏州市教育学会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科学的核心就是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探究,使学生成为科学的发现者、探索者。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探究效果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探究效果。一、让学生参与实验材料的准备著名教育家兰本达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发现、领会都是经历、卷入与参与的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的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立"疑"设"障",从而创设一种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思维的场景,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著名的"桑代克迷笼实验",把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联结—试误"说.这一学说虽不完善,但不可否认,试误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和方法.学生在解题时往往犹如迷笼里的猫,需要通过不断地尝试,经历一定的曲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得到最优过程和最后结果.下面,笔者以2020年宁波市中考数学压轴题为例,探求走出"桑代克迷笼"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