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从中国法制史和民族法学的视域看,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在法史学的研究框架内主要运用的是历史学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法学的兴起,使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拓宽了空间并带来研究方法的创新.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学的发展应在坚持史学学科本位的前提下融入历史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法学教育一直以来比较偏重理论教学,在法学实践教学方面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法律学生实践的需要。模拟法庭教学是法学实践教学方式的一种,要探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就需改变孤立地研究模拟法庭教学法,而将模拟法庭教学作为法学实践教学中一个教学模式进行系统地探讨。  相似文献   

3.
法律思维方式作为法律人基本思维方式,为我们所习惯和熟知。本文试以法律思维基本特征为基础,从科研、司法实践、法学教育三个方面,对法律思维与法学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强调除了法律思维基本要素以外,我们应当注重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性、说理性。  相似文献   

4.
实现对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中受教育权的保护,是法律价值的体现,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重要途径。系统法学理论为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高等教育中受教育权保护制度存在效力过低、制度建构的缺失、制度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从系统法学的整体性、闭合性、动态开放性等特征分析受教育权保护制度如何实现运作自成一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学教育职业化就是实现法学职业专门化教育、法学职业化教育的基础教学和训练,并遵循职业的制度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法制教育职业化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需求,法制化的社会需要懂法能用法的法律职业人,所以法学教育职业化是法学院重要的任务。而且,法学教育职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市场对法律专业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
韩国法科大学院教育制度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高素质法律家,韩国决定通过司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改变法学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讨论,2007年,韩国公布了《关于法科大学院设置和运营的法律》。该法对法科大学院的设立条件、招生方法、课程设置原则、教员的配备、教学评估等进行了规定。法科大学院的建立对法学本科教育、司法考试制度、司法研修制度等带来了诸多影响。韩国的法科大学院教育制度是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建立起来的,通过这一制度实现了法律家培养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渐完善,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更加急迫.这要求我们去重新审视法学教育的目标,把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同社会发展以及法制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法学教育的职业化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法学专业实训教学是高校培养法律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对提升法律人才质量尤为重要。文中以美国法学实践教学发展对我国法学实训教学的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美国法学实践教学发展情况及我国实施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改革法学实践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法学教育的宗旨是培育具有法律信仰、人文情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职业素养的法律人。当代的法学教育是教科书法学模式,与法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相悖,需要在新的价值理想追求的关照下重建。  相似文献   

10.
法学教育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立足点。案例教学是衔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纽带,是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纽带。案例教学具有辅助性、典型性和关联性特征。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表现为展示法学知识,提炼焦点争议,运用法律思维,给出案件研判。积极探索和推广案例教学将有效地提高高等法学教育质量,为法治建设提供卓越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学校体育价值论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指导理念,科学发展观对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从科学发展观包含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协调发展观"三个基本要点出发,对学校体育进行了价值论阐释.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它主要围绕着三大基本问题和三大规律展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以人为本律、和谐发展律和共建共享律;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民心向背律、法定程序律和能力适应律;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律、协调发展律和可持续发展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它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发展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立足于时代、根植于实践的伟大理论创新,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背景、实质和政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背景是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政治意义在于注重效率、强调公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促进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理念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发展理念,并结合国外社区体育实践经验和我国国情,从体育项目设置、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立法观是支撑民族立法乃至整个民族法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立法工作取得的快速发展是坚持科学民族立法观的必然结果。当前指导我国民族立法工作的根本指针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民族立法观。认真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些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民族立法思想对于进一步健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校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要抓住和用好这一发展机遇期,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推动高校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设置了国际法教育,开启了近代法学教育之路。从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西学,法学教育全面兴起,到20世纪初晚清新政期间,借助修律活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从深度和广度均取得飞跃发展。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肇兴与民族矛盾日益加深、自救图存抵御外侮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一方面培养了大批新式法律人才,促进中国近代法学的产生;另一方面,因缺乏本土性,移植色彩浓厚,又带来诸多弊端。反思中国近代法学教育有助于当代法学教育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回溯了从体育竞赛到体育赛事的产业化发展历程,认为现代体育赛事的法治诉求表现为:由行政化办赛向法治化办赛转变;由体育竞赛的法律规制为主向体育赛事相关活动的法律规制转变;由以国内法为主的规制向与国际法接轨转变,并提出顺应法治诉求的体育赛事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