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单元以“自然奇观”为主题编写,包括导语、课例、“语园地一”三部分内容。课例安排了《观潮》、《鸟的天堂》两篇精读课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两篇略读课。  相似文献   

2.
罚站     
《中学教育》2006,(2):10-11
小学语教材第四单元,我最喜欢课《童年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语课程标准》将原来的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口语交流的双向互动性,使其具有待人处世、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方面的高素质。因此,教材每单元都设置了口语交际课。但这些一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课无疑会使口语交际训练受到限制。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课资源,适当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相似文献   

4.
潘东辉 《小学语文》2007,(12):26-27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8课《毛主席在花山》,是本册教材第八组中的最后一篇,是本册教材除选读课文外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这篇精读课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对祖国灿烂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语第二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第二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第七组中共有5篇课,其中4篇是原教材课,1篇是新课,即有趣的童话故事《熊猫妈妈听电话》。总计有40个生字,一个单元复习以及一次口语交际。根据新大纲精神和新教材要求,教学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期第一单元第二课的课文,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显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三克镭》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课通过三克镭的故事,赞扬了科学家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伟大品格。本课所在第四单元的训练项目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可以深化对课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但要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必须先“读进去”,“读进去”是“想开去”的基础。在教学《三克镭》时,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读进去”,还要引导学生“想开去”。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背景《我跟妈妈看演出》是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的第3课,属“学做文明人”的单元,课文根据康康熊、创创鼠和爱爱鸽的提示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怎样文明看演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李杨 《青海教育》2011,(1):42-42
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乡村四月》和《乡下人家》一篇是古诗,一篇是精读课文,虽然课型不同,但同为田园风光内容,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和田园生活的和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就古诗“绿遍山原自满川”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语试用修订教材第二册第四组共有五篇课,即《人有两件宝》《乌鸦喝水》《小猴子下山》《司马光》《六个孩子七个坑》。其中《人有两件宝》和《六个孩子七个坑》是新选的课。这个单元还有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即“错在哪里”。下面就这一组教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曾昭葵 《山东教育》2004,(35):50-50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共编排了6个单元,其中第一,第二,第四个单元的首篇,都是诗歌。这种编排法,完全打破了过去按文体编辑单元课文的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师生对这3首诗歌爱不释手,大家引吭高歌,激情澎湃,好似川江上的号子,增了情,添了力,发挥了其他文体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任何事物都具有可比性.章也是一样。同类课的比较阅读,就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同类课之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从而探讨章写作的方法、技巧的基本规律的阅读方法。在语教学过程中运用的较多的是把一个单元里面的同类课进行比较阅读;无论是记叙、议论、说明单元.还是散、诗词、小说、戏剧单元,进行同类课的比较阅读,都可以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下面分别举例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对每位教师而言都是陌生的,可是第五、第六单元的课文却让我们倍感亲切。第五单元《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都是老课文,如何老课新教,让学生品一杯清新的茶呢?我做了以下尝试。一、具体课例分析尝试一:感悟实践,诱发积极探索。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  相似文献   

15.
何美云 《教师》2012,(7):83-83
寓言《坐井观天》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坐井观天》一课在单元教学中是  相似文献   

16.
日前,听了堂语课,课是《微笑着承受一切》。听后思绪联翩,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17.
高中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选人的课中有房龙的《(宽容)序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略读课文《刷子李》的教学设计,探索如何通过一篇课文学习,带给学生更多的拓展、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略读课文《刷子李》的教学设计,探索如何通过一篇课文学习,带给学生更多的拓展、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刚刚上完这一课,感慨良多,浅谈一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