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单元都安排有一两篇自读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欣赏、领悟文章。但许多老师总是不放心让学生自读,往往按讲读的方式帮学生分析、归纳、讲解。这样学生就失去了自读的机会,只能一味听老师讲解,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也很累,效果很不理想。我们应该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自读课文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充足的阅读时间、思考时间和辩论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思中悟、辩中明、说中得。  相似文献   

2.
每一册中学语文教材都将阅读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大部分,两部分课文的份量相当,各占50%左右.对于教读课文,教师重视,经验较多,研究也较为深入,教学上较为自如.而对于自读课文,如何让学生学好,则讨论得较少,探索得也不多.  相似文献   

3.
陈红 《教书育人》2014,(7):56-56
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包括自读、精读、诵读三个渐进的过程,许多老师往往只重视精读,留给学生在自读感知阶段时间比较少,在小学生对整篇文章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分析、段落剖析。同时,缺少诵读表达的过程,学生对课文中老师所理解的观点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不容易形成自己的共识。因此,教师在引领、点拨的同时,应重视多给学生点时间让他们学会自己动手动脑动心。通过熟读、背诵,使课文的书面语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用语,拥有自己的理解,从而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单元都有共同的主题,由体裁、内容、特色等类似的课文及其相关内容组合而成。涉及到的篇目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共200余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讲读课文,顾名思义,讲读课文是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学习的课文,重点体现老师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另一类是自读课文,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的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前者,老师们的态度显然都很一致:深挖教材;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自读课文已成为语文教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遵循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落实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使自读课文教学真正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课文一般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许多误区。如有的老师认为略读教学就是简略地读,老师往往只花半节课时间甚至更少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读说说,完全变成学生的舞台,老师不加评论、不予总结。还有老师就容易把略读课文当精读课讲,面对一些经典名篇时,用一课时来消化,意犹未尽,于是将略读课文的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精雕细琢,  相似文献   

7.
薛瑞雪 《现代语文》2013,(10):131-132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往往被忽视,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大量的时间用在对课文琐细分散的讲解分析上,导致学生读书的时候,声音不大,吐字不清,断句不当,读无表情,更不要说有抑扬顿挫之美了;因为课文没有读好,学生不能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对课文理解不深,更不要说去欣赏语言的优美和感悟文章的意蕴了。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学自读课文时应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读、自测,检验学生阅读能力与自学能力。文章从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现状出发,分析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从结合助学系统教学、注重读写结合、注重个性阅读等方面阐述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教材都编排有自读课文,对于自读课文的处理,常常出现两种尴尬局面:一种是“牛不喝水强摁头”,学生被强迫读书;另一种是“越俎代庖”,教师干脆自己讲,满堂灌。这两种方式都是事倍功半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特别是对于文言文自读课文,学生常常是望而却步,即使自学也常常是或虎头蛇尾,或半途而废。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自学、自读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某天我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做一回老师,为某篇自读课文出一份题目?为出题考别人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了。于是我就在我所带的高一班级做了一次实验,课文是苟子的《劝学》,这是一篇很重要的要求全文背诵的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张雪 《考试周刊》2011,(90):59-59
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进入了误区.表现如下:(一)将略读课文作为“自由文本”摆在课外,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或轻描淡写、放任自流,课堂上,让学生随便读几遍,老师不指导,不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轻轻带:吐。(二)略读文本难以取舍,非常谨慎。略读文本在内容或语言点来看,文质兼美,深受学生喜欢。但如果对略读进行精细的讲解,又有浪费课时之嫌。(三)略读和混读,无主次,无差异,可谓“齐头并进”。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对所略读课文内容、性质认识不够清晰,对所略读课文的谋篇布局,没有彻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熟读透,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杜绝逐句讲解、繁琐分析的现象,一定要体现以读为主,就是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反复读;但也不能很枯燥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从朗读人数的多寡来分有个体读、小组读、集体读等。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这三种朗读方法都呈现了不足之处;通过讨论与  相似文献   

12.
关成明 《学子》2013,(1):35-35
小学语文课文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都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就精读课文习惯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然而,在教学中,略读课文往往处于较尴尬的境地,教师要么当自读课文轻描淡写一读而过,要么当成精读课文教得过细,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中的阅读课文,如果...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思、议,也能够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作文课除外)。语文老师都把上课的时间用在讲解分析课文的字、词、句,分析课文重难点上。课堂上要么老师讲,要么学生读、思、议,整节课显得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4.
王月娥 《教师》2011,(5):94-95
一、自读课文的有效教学的含义及其模式探讨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几乎占了每册课文的一半,过去一部分教师对此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精读课文没什么两样,既耗费了时间,又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一部分教师干脆不教。  相似文献   

15.
一、注重引导,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我都非常注重引导,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尽量让学生自读自悟。  相似文献   

16.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其实这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读懂”。因为,“读懂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保证读的时间,加强读的训练,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读课文,激发读的兴趣,教给读的方法,丰富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学科的教学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为陈旧的模式:这就是老师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几乎是字词句段章结构选材,段意,中心、写作特点等包罗万象的一股脑儿向学生硬灌,似乎以为灌得越多越好。有的教师甚至把教材安排给学生自读的课文也不厌其烦的以讲代读。其结果是学生学得厌,实际能力差,教师教得累,赞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18.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是容易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的部分,有的甚至形成空白。自读课文为什么会被忽略呢?一、自读课文教学受忽略的主要原因1.师生认识不足,课文未被重视自读课文是单元编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  相似文献   

20.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也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 ,以对话为主要叙述形式 ,人物形象鲜明 ,很能吸引学生朗读和表演。因此 ,教学本课时 ,我一改传统的串问串答的教学 ,而确定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充分地自读自悟。为此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读一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一 )自读我首先放手让学生主动自读课文 ,自己朗读 ,给足时间 ,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1 因文激趣 ,让学生喜欢读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课我便导入 :同学们 ,你们喜欢寓言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