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何谓人文性?笔者认为,人文性不是文学性,不是文化性,也不是人的自然性,它应该是三者有机融合而折射出的人之为人的东西,是一切有利于人“健康”(身心健康、情感健康、道德健康等)发展的东西。就语文教育而言,谈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2.
赵德成 《成才之路》2010,(16):47-4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何谓人文性?笔者认为,人文性不是文学性,不是文化性,也不是人的自然性,它应该是三者有机融合而折射出的人之为人的东西,是一切有利人“健康”(身心健康、情感健康、道德健康等)发展的东西。就语文而言,谈人文性,离不开教材、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体现"人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何谓人文性?笔者认为,人文性不是文学性,不是文化性,也不是人的自然性,它应该是三者有机融合而折射出的人之为人的东西,是一切有利于人“健康”(身心健康、情感健康、道德健康等)发展的东西。就语文教育而言,谈人文性,离不行教材、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不是文学性,不是文化性,也不是人的自然性,它应该是三者有机融合而折射出的人之为人的东西,是一切有利于人“健康“发展的东西。语文人文性的内涵之一:提供自由的文本,关注生命个体,尊重个性差异。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不同思维和情感特征的生命个体。为此,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文化中介“一语文教材,它必须具备文学性、开放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文学性,是相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具有的基本性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特点、教学目的决定了"语文味",那么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一、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前提是净化语文课堂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比如,语文课不是品社课、美术课,也不全是语言课、语文知识课,当然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特点、教学目的决定了"语文味",那么怎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呢?一、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前提是净化语文课堂首先要知道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比如,语文课不是品社课、美术课,也不全是语言课、语文知识课,当然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工具性,淡化甚至回避其人文性,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叶圣陶指出:"语言是一种工具,工具是用来达到某个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比如锯子、刨子、凿子等."显然,叶圣陶更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他认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教师与学生双向体验生命运动的过程.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也是人文性的应有定义.  相似文献   

9.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迄今为止最为科学、准确的论断,这和过去片面强调"工具论"有着明显的区别。现代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容易使人淡忘人文性对于人的根本意义,过去我们常说语言是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泛指的静态"语言",而不是动态、具体的"言语"。言语在具体环境的使用中只能是"外衣",里面必须是"人文",也就是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言作为符号是因意义而存在的,离开意义,符号也就失去了符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然其基本要义在<语文课程标准>和众多专家的"解读"中,却始终未能清楚解释.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当今流行的权威辞书对"人文"二字的释义有误;二是我国语文教育界对当代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人文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与"科学(工具)"相对的"人文"一词,只能是指"人类社会中一切以人为中心、主体的,能体现人的本性的各种文化现象",而不是如<辞海>所解释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章在澄清以上失误之后,着重对"人文性"及其相关术语作出简要而规范的解释,并以课文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直接关系到21世纪创新型语文课程的建设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导向问题.况且所谓"人文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西方的"人本"到我国古代的"民本"等无所不包.因此,研究、探析语文课程"人文性"理念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就语文课程"人文性"理念进行辩证发凡,管窥蠡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的性质首先是具有工具性,然后具有人文性,人文性就是语文课程所体现出的人文思想内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分析语文课程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接受思想的洗礼,成为一个有"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人。借助海量阅读,通过文本背景知识,联系文中生活实际,抓住文章地域,文化差异,多途径发掘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一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历来论战不休,各抒己见,不是工具性战胜人文性,就是人文性战胜工具性,这就违背了语文本身的规律,而如今却又使人文性有所淡化或缺失,严重影响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此下去,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扼杀、感情被禁锢、心灵被扭曲。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苦本身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的人的客体,而是主体,它满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的体念,因此人文精神就是语言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生活。"生活就需要真实。《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何谓人文,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没有真情,人文关怀何以来?所以,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必须卸下虚伪的面具,还课堂一个真实。  相似文献   

15.
李猛 《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50-15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无数语文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他们工作的前提。那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语文课程标准》和以往教学大纲相比较,其最大特征在于新,这个新不是一般的新,而是全方位的新。从对语文内容的安排到语文方法的选择等等,都是一种新的姿态。其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这么一句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承载文化的交际工具,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的维度,可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但现实教学中恰恰有人忽略这一点。为什么人文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忽略呢?这值得我们去思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身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呢?  相似文献   

18.
高金秒 《河北教育》2004,(10):35-36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二是语文课程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揭示的是语文课程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其核心是“人文精神”。它的教育价值,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也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承担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真正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师应加强提升人文素养,变"匠"气为"灵"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