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陇东红色歌谣是甘肃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年代陇东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甘肃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精神风貌。陇东红色歌谣以其时代性、思想性、群众性深受人民的喜爱。通过对陇东红色歌谣的形成与发展、音乐本体进行分析,结合革命战争时期陇东民歌的历史价值,探索甘肃近现代音乐历史中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音乐文化,从而丰富甘肃省近现代音乐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2.
甘肃文化走出去战略,包含了多方面的意义能指,以陇东南文化资源为重点即属其中之一。比较而言,陇东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滞后,在国际传播力方面还显得相当薄弱。目前陇东南文化走出去已具备良好的战略背景,从整个甘肃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角度观察,有着极其突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文化资源开发和创新的基点分析,陇东南文化走出去存在必达的现实性和长远的可能性。鉴于这些情况,我们应当探研陇东南文化走出去的策略与路径,以助于新时代充分开发利用陇东南文化资源并且走出去,汇入国际文化潮流,以此推动甘肃的发展、陇东南的进步,紧随重大历史步伐不断迈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甘肃文化走出去战略,包含了多方面的意义能指,以陇东南文化资源为重点即属其中之一。比较而言,陇东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滞后,在国际传播力方面还显得相当薄弱。目前陇东南文化走出去已具备良好的战略背景,从整个甘肃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角度观察,有着极其突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文化资源开发和创新的基点分析,陇东南文化走出去存在必达的现实性和长远的可能性。鉴于这些情况,我们应当探研陇东南文化走出去的策略与路径,以助于新时代充分开发利用陇东南文化资源并且走出去,汇入国际文化潮流,以此推动甘肃的发展、陇东南的进步,紧随重大历史步伐不断迈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该地区在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中的岁时文化尤其能代表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将陇东地区的岁时风俗进行整理加工,目的在于为陇东岁时风俗文化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5.
搜集并整理了"地方志"中关于清代甘肃陇东蝗灾记录的史料;从辩证与联系的观点出发,分析蝗灾与水旱灾害、饥荒的关系;从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蝗灾害的社会影响与成因进行探析;呈现清代甘肃陇东蝗灾发生的周期性、规律性和蝗灾发生的特点,并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该地区在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化,其中的岁时化尤其能代表该地区的化特色。将陇东地区的岁时风俗进行整理加工,目的在于为陇东岁时风俗化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7.
陇东民歌是甘肃民歌的"奇葩",是中国民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陇东民歌在发展和传承上遭受到了较大的外来音乐文化和其他新的音乐体裁的冲击。2008年,甘肃省将陇东民歌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传承和发展出台了多种举措,课堂教学无疑是最直观和可行性最强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农红军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进行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肃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十多个省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先后历时一年两个月,红军指战员的足迹踏遍了从陇南山区到陇东高原的广大地区,向甘肃人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立革命政权,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党中央在甘肃召开了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我刚从学校一毕业,就被分配到陇东偏远山区的一个小乡镇的初级中学。让我感到幸运的是,我这个“科班”出身的毛头小子不但被学校破格任命为理化生教研组组长,而且学校还给我这个组长配发了在甘肃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甘肃教育》杂志。从此,我和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
沁源秧歌,又称"沁源小调",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戏曲.它以农村生活故事为题材,具有较强的娱乐与教育功能.本文从沁源秧歌的历史渊源、发展及现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沁源秧歌,为进一步促进沁源秧歌的发展提供了有关建议和措施,对保护沁源秧歌等非物质遗产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肃陇东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曾经生活于此的作家或多或少地给予滋养,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资源。陇东文化对于邵振国的文学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从"理性审视乡村文化的弊端""精神家园的想象与表达"两个方面探讨陇东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秧歌,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胶州秧歌在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胶州秧歌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舞蹈爱好者更好地学习胶州秧歌,了解山东文化,引领优秀的文化和民间艺术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查了古知系声母在今甘肃陇东13县区方言中的读音,将其归纳为五种基本类型,着重讨论了知系合口字的演变特点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祁太秧歌,又称为"晋中秧歌"。以唱为主,具有优美的声腔表演特点,语言具有浓厚的地域性,是山西大地上一种很有名的表演艺术形式,赢得了山西晋中地区的一致好评,已经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见证了我国秧歌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陕北秧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舞种,秧歌与其它的地方文化一样,具有鲜明的地方主义色彩。自延安时期开展的"新秧歌运动"后,陕北秧歌就在全国得到迅速并且广泛的传播。伴随着陕北秧歌的不断发展,对中国舞剧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可以说,陕北秧歌在中国的民间艺术宝库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李帆 《考试周刊》2015,(29):21-22
创新是一切艺术形式的生命。胶州秧歌的创新是它被更多群众接受,走向现代化舞台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对胶州秧歌的艺术特征与当代舞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胶州秧歌与当代舞融合的可能性,对胶州秧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海阳秧歌在山东半岛南部广为流传,属于一种汉族民间表演形式,具有生动灵活的表演形式和独具风格的表演内容。海阳秧歌是山东历史文化的体现,是对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海阳秧歌在带给受众愉悦与大气感觉的同时,更具有一定的民俗价值与文化意义。本文不仅要厘清海阳秧歌的发展历程,还要深入探讨海阳秧歌具有的民俗文化形态,进而明确其具有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的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秧歌是我国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在北方以陕北、河北、东北、山东等地最为盛行,参与群众最广泛。这四大秧歌各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9.
名词重叠式在普通话中很少见,而在各个方言中却大量存在.本文就甘肃陇东方言中的名词重叠现象进行了考察,从其构词形态、语法功能和语义特征上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论秧歌的文化性质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利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法,来探讨秧歌的文化性质以及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研究表明,秧歌的文化性质具有功利的准宗教性、娱乐性、即兴性、传承性;秧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娱乐、健身、社交和审美功能,同时具有宣传和社会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