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贝多芬第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大约于1799-1800年完成,献给卡尔.利赫诺夫斯基公爵。此奏鸣曲的最后阶段,也就是第四乐章仿佛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不知疲倦的生活喧嚣的画面,画面中不仅有欢快的歌曲片段、抖擞的进行曲加强重音,骑马的滑行,还有威风凛凛的不安步伐。直至作者在尾声中采用了他所喜爱的音乐手法表达渐渐远离,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第七钢琴奏鸣曲》又名"斯大林格勒奏鸣曲",与第六、第八钢琴奏鸣曲一同被后人称为"战争奏鸣曲"。本文通过对乐曲中和声方面的分析,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的"敲击性"音色特点中的和声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帮助演奏者在弹奏中理解和表达出普罗科菲耶夫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画面,传达其深刻思想。使此曲能更深刻形象的表现出那种描写战争场面上机械的"冰冷"无情真实的一面及对自由热烈渴望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3.
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降b小调、作品35号是肖邦于成熟时期创作的一首占据独特地位的杰作。这部规模宏大的奏鸣曲套曲体裁作品,刻画出作者在焦虑、愤懑直到反抗后,自身渴望以豪迈的气势和力量奋起,但在他意识中却仍出现了令他悲恸欲绝的民族葬礼的画面。本文从曲式结构、音乐语言、演奏法方面对这首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一首幻想曲似的奏鸣曲,是他最有独创性、最充满灵感、最感人,也是流传最广的钢琴奏鸣曲之一,整首奏鸣曲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和浪漫的激情。第三乐章是贝多芬在所写的钢琴奏鸣曲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首作品,其个性十足,尽显贝多芬暴风雨般的情感和内心复杂矛盾的冲突。文章从音乐的形态、曲式结构,及其演奏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的艺术境界,试阐述其内在的涵义。  相似文献   

6.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是20世纪俄国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他一生写有百余首各种体裁的钢琴作品,音乐风格独特新颖,其中九首钢琴奏鸣曲是他钢琴曲中最具代表性、最优秀的作品,贯穿他整个创作生涯,体现出他创作风格变迁的轨迹。《第四钢琴奏鸣曲》创作于早期,属于作曲家对新的现代技法和风格进行探索的一个时期,体现出明显的多元风格——既融合了古典传统,又有富于个性的创造。本文通过对《第四钢琴奏鸣曲》音乐本体、音乐风格特征的分析,试图探讨与诠释普罗科菲耶夫《第四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及演奏要点。  相似文献   

7.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苏联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共创作了九首钢琴奏鸣曲,其中《第七钢琴奏鸣曲》是最杰出的一首,1943年获斯大林奖。本文将通过分析《第七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探讨普罗科菲耶夫后期作品的革新手法。  相似文献   

8.
张熠 《文教资料》2007,(12):121-123
通过对奏鸣曲、交响曲的简述,结合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分析,说明了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认为这部作品中奏鸣曲式的运用更加确定、体裁更加完善,体现了奏鸣曲对音乐的统一与发展,也体现出人类理性思考在音乐实践中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简要地介绍了贝多芬《A大调奏鸣曲》,以它为例对贝多芬晚期风格特点加以说明。结合笔者的实际练习对该奏鸣曲第四乐章中出现的三大演奏难点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和他的第五钢琴奏鸣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前承古典风格,后开浪漫先河,并充满了斗争精神,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独树一帜。通过对贝多芬的生活经历和他的第一首具有斗争性的钢琴奏鸣曲——第五钢琴奏鸣曲的部分片断的剖析,揭示了贝多芬作品的深(?)的美学思想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一生创造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其中《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音乐家们的"新约全书",可见其在音乐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贝多芬的奏鸣曲篇幅通常较大,充满戏剧性的冲突、对比和张力。虽然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还较多的承袭了莫扎特的衣钵,但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文以《f小调第一奏鸣曲》中的"第四乐章"为例,浅谈对这部作品的演奏体会,了解贝多芬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2.
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前承古典风格,后开浪漫先河,并充满了斗争精神,在众多的音乐作品中独树一帜.通过对贝多芬的生活经历和他的第一首具有斗争性的钢琴奏鸣曲--第五钢琴奏鸣曲的部分片断的剖析,揭示了贝多芬作品的深邃的美学思想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78年,莫扎特在这一时期里连续完成了五部钢琴奏鸣曲,是莫扎特作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这首钢琴奏鸣曲是莫扎特早期音乐作品风格的代表,本文对这首作品进行介绍,并着重分析了第三乐章的演奏技法,借此浅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被誉为“乐圣”,一生创作大量流芳百世的音乐作品。在他笔下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八首《c小调“悲怆”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初期的巅峰之作。《c小调“悲怆”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9年,当时的贝多芬听力已经逐渐减弱,作曲家将对社会现状的愤慨和激情、反抗残酷命运与黑暗势力的情感寄予作品之中,力图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二十世纪经典作曲家之一的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共创作了九首钢琴奏鸣曲,其中《第七钢琴奏鸣曲》被认为是最杰出的一首。该作品以二次大战为创作背景,用普氏个性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真实深刻地再现了残酷的战争场面,集中地反映了战争中人们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主题突出,创作手法个性鲜明,堪称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中的经典。本文通过阐述《第七钢琴奏鸣曲》的主要创作特点,为教学和演奏以及欣赏该作品的人们提供了能够更好更深入的理解该作品可靠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章通过对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三个乐章的曲式结构、和声布局以及写作技法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对本曲艺术成就、创作特征以及其人内涵进行探索和研究,试图从人性关怀的角度揭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过程中的心灵历程及其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虽属其早期作品,但在创作手法上已与海顿、莫扎特有了很大区别,作品更为复杂、宏大、更富创造意义,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其中、后期作品的某些发展趋势.该作是贝多芬的钢琴代表作之一,与作品57(热情)、作品13(悲怆)、作品27之2(月光)、作品28(田园)、作品53(黎明)等奏鸣曲相并列.探索该作独特的创作技法,对于进一步研究自古典到浪漫时期创作手法的发展及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之作,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莫扎特的17首钢琴奏鸣曲,大多数富有生活风俗性的和歌唱性,本文通过解析钢琴奏鸣曲kv.332第三乐章,以求对莫扎特的作品有一个更加细致地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9.
普罗科菲耶夫《第六钢琴奏鸣曲》(0p.82)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个性风格,也充分展示了作曲家处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民族性情怀。通过从整体到局部分别对《第六钢琴奏鸣曲》曲式结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普罗科菲耶夫在曲式方面对传统结构思维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卡巴列夫斯基,前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创作了多种体裁的钢琴音乐,钢琴奏鸣曲则是他音乐风格的集中体现。《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946年,是卡巴列夫斯基众多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这部作品打破了原有的音乐语言元素,融入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元素,体现了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创作风格。本文从民族性和传统性和创新性三方面论述了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