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孙显军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记》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汉书·景帝纪》载中元五年诏曰:"夫吏者民之师也。"韩愈讲:"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即此而言,古代中国从来不缺师资——上自帝王师,中及经师、人师,下至塾师、一字师,朝朝代代,在在处处,学高为师范、行足为师法者比比。  相似文献   

2.
<正>《学记》指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意思是说,君子既要知道教学取得成功的原因,又要明白导致教学失败的原故,这样就可以称得上一位好教师了。那么,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名优秀教师,怎样才能"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我认为,单靠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教育科研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徐特立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专教学生学知识的,人师是教学生做人的。"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应当怎样做教师?一、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社会主义国家的教师,应该像徐特立先生所说的那样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徐老说:“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学科知识的人,他应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世上既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道德义务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能否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书与育人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教书…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首先是老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授为人之道,就是育人,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授业解惑”,就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就是教书。古人称“授业解惑”者为“经师”,称“传道”者为“人师”,我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应该同时具备“经师”和“人师”两种品格。班主任老师既应当好“经师”,尤应当好“人师”,还要学会在当好“经师”的教学活动中当好“人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学生提出的严格要求,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带头履行,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做好,处处给学生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强调:“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有位哲人也曾这样说过:一位合格的教师知道教什么,一位优秀的教师知道怎样教。可见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教育理论。教育激励理论存在于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师德教育古今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说过:"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但就我国教育界的现状,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育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来看,要求教师要真正做到"经师"  相似文献   

8.
王小平 《班主任》2004,(11):39-39
常言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经师,教人以知识;人师,教人以灵魂. 现在,学校里的老师几乎都只是"经师",鲜有"人师". 一个真正的班主任,不应该像一个单科老师那样只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帮助他获得成才、成长、成功的真谛,也就是使你的学生既要得到经师之教,更要得到人师之育. 作为班主任,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正>"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因为凭借知识的汲取与积累,许多人可以当"经师",但如果不能以"传道"为使命,就不足以为"人师"。近日,细细品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徜徉在于老师充满色彩与温度的文字里,发现他的为师之道就是学做"人师"。概要地说,于老师理解的"人师"需要具备三种品质,即坚守信念、永葆童心、以文化人。一、坚守信念——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  相似文献   

10.
漫谈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高玉海,李向阳教书和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人才。教育家徐特立同志认为教师的职责应是“人师”和“经师”的统一。他说,教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师(因为过去教...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班主任是集"经师"和"人师"于一体的人,既要教学生求知,又要教学生做人。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使笔者深刻地感悟到: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在班级管理中倾注满腔慈母般的爱心,还需要注重教育教学的每一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人、成才都是与实践有密切关系的概念,教师工作的能力和成效是要靠实践来检验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决定于教师对实践的了解和把握能力。"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札记·学记》)也就是说,只有能通过实践认识教育兴衰的人才有资格当教师。韩愈对教师的职责使命有精辟的概括:"师者,所以  相似文献   

13.
学海一勺     
人师·经师东汉时候,有个叫袁宏明的学者说:“经师易遇,人师难求。”这句话后来常常用来勉励教师要作人师,不要做经师。什么是人师?人师是指德行、才识卓越,可作学生表率的人。《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时是经师,育人时是人师。如果经师和人师集于一身,那么一个教师就可以成为名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经师好做,人师难当。人师必须懂得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时是经师,育人时是人师。如果经师和人师集于一身,那么一个教师就可以成为名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经师好做,人师难当。人师必须懂得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韩愈在《师说》中曾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教师就要不断地谋“道”。这个“道”应该是教师自身思想品德的升华,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科知识的丰富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而且更主要的应是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学记》提出“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之也”和“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观点,对于每  相似文献   

17.
<正>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在教学与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族别不同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师生关系,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笔者认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徐特立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教知识),一种是人师(教行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合一的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古以来对教师的称谓就有“经师”与“人师”之别,盖有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之说,“经师”乃知识之师、专业之师,“人师”乃德性之师、教化之师,“经师”乃为师之必要条件,而“人师”乃为师之充要条件,“经师”由艺臻道后才能成为“人师”。立德树人的实施主体为教师,只有从“经师”走向“人师”,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人师”的养成面临现代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功利主义追求现实利益、理性主义忽视美善德性等挑战。“人师”之质,在于胜理行义,将教书与育人真正融为一体,在于经明行修,不仅通晓理论而且德行端正,言教与身教真正合一,在于德行道艺,不但自己明道还要有传道善教的艺术,由此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的名言,为大家所熟知。在儒家传统看来,教者传道最为重要,是教育的核心。授业与解惑,固然也是教师的要务,但不及传道之重要。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者,能传道之师也。  相似文献   

20.
“经师易得,人师难觅。”魏书生教书育人的艺术是人师的艺术而不是经师的艺术。“经师”和“人师”的区别,简单地说:人师既教书,又育人;经师只教书,不育人。在中国,人师有着深厚的传统,一部教育史主要是由他们写下的;孔子是人师,颜之推是人师,蔡元培是人师,陶行知是人师,叶圣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