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高考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湖北省也在进行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目前全国有3+3、3+1+2和3+2+1等几种模式。本文针对3+1+2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从3+1+2模式的优势、3+1+2模式的选科组合、3+1+2模式的高校招生计划以及3+1+2模式下如何选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2017年起,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制——"3+3"模式。如今在两会上又宣布有17个省也将在2018年实行"3+3"高考模式。针对现阶段高考模式下,物理学科出现"冷对待"的问题,分析物理学科在"3+3"模式下的地位,并阐述了学习物理学科的重要性。针对高考改革相关内容,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结合高考物理选考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符合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模式的实施,使得考试科目内容和考试题目形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以河北省新高考模式下的改革为背景,从新高考形式、某县城普通高中的选科情况以及河北省2021年高考录取结果和河北省物理自主命题方向四个方面对"3+1+2"模式进行分析,为高一新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近三年来3+X+1新高考模式下基本能力测试试卷的分析,认为山东省3+X+1新高考模式对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导向作用不明显,普通高中对于理科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很不重视,并就此现状提出了三点建议,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新高考改革正式提上日程,浙江省、上海市成为第一批改革试点开始实施方案。2019年4月24日河北、湖南、重庆等八省市宣布新高考改革方案,确定实施"3+1+2"选考模式。文章利用三圈理论,从"3+1+2"选考模式的价值圈、能力圈以及支持圈三个角度对这一政策进行分析,解释这些省份实施此种选考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A4):94-96
物理是高中课程中重要的学科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中,高中物理的学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在新高考实行之前,高考是3+文综/理综模式,理综含有物理、化学、生物。新高考"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1"为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考1门,"2"为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考2门,"1"和"2"均由福建省自主命题。新高考的实行给高中物理带来了新的变化,并且新高考更倾向于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针对高中课堂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  相似文献   

7.
"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有很多方案,本文对"3+X"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进行分析,论证了"3+大综合+1"高考科目设置的优势,提出"3+大综合+1"是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方向,它的实行必然会对中学教学和高校改革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3+X”方案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高考改革是对“3+X”方案的继承和发展。要厘清新高考改革与“3+X”方案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传承,深刻认识“3+X”方案在当代高考改革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回归“3+X”方案开启了“窗口期”。回归“3+X”方案“开放、包容、多元、自主”的“本源”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接轨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回归“3+X”方案面临的学生偏科现象加重、选考科目“冷热不均”加剧、等级赋分“同分不同质”、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不配套的挑战,要积极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考制度,改革等级赋分办法,强化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牵引,切实赋予高校依法招生录取自主权。  相似文献   

9.
"3+x"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从1999年由广东省率先进行试点,2000年试点省扩大到5个,2001年又扩大到18个,2002年开始在全国普遍实行.同时数学科试内容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作好应考准备,适应"3+x"这一高考科目设置的新变化,我们根据<考试说明>和近几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部分省市的"3+x"试题,谈谈"3+x"高考数学试题的基本特点,同时为高考考生的复习应考提供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高中学段传统的文理分科教学和分科考试的模式逐渐被淘汰,“3+3”和“3+1+2”的新高考模式自提出后就逐步在各省份投入实践,如今我国很多省份都从高中入学开始为落实和践行新高考模式打基础。但不管是传统意义上的旧高考模式还是新时代背景下“3+3”或“3+1+2”的新高考模式,数学永远都是三门需要统一参加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即所谓的三门主科或“3”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出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仍然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对此,本文中就围绕着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展开分析,从几何这一大的数学知识板块入手,对新高考下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导向和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求能够帮助学生适应新高考的改革趋势,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并考入理想的院校提供助力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新高考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使用“3+2+1”的形式进行高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物理成为学生二选一中的一个选项,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当进行创新和改革,充分考虑新高考带来的改变,以此来提升高中物理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阐述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原则,然后提出了在新高考视野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当前的物理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3+x”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 ,从 1999年由广东省率先进行试点 ,2 0 0 0年试点省扩大到 5个 ,2 0 0 1年又扩大到 18个 ,2 0 0 2年开始在全国普遍实行 .同时数学科试内容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作好应考准备 ,适应“3+x”这一高考科目设置的新变化 ,我们根据《考试说明》和近几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部分省市的“3+x”试题 ,谈谈“3+x”高考数学试题的基本特点 ,同时为高考考生的复习应考提供一些建议 ,以供参考 .1 “3+x”高考数学试题的基本特点1999年广东版的《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 ,数学科高考的考试目标是“发挥数学…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计划2024年高考全面与国家并轨,采用3+1+2模式进行新高考。2022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对英语高考进行提前调整,2023年黑龙江省高考题型提前调整,计划2024年高考听力计入总分。面对英语新高考的提前来临,我们必须对高中英语复习策略做出必要调整。文章在分析试题变化,考察要求的基础上,对普通高中英语的词汇、语法、写作、听力、短语、完型、口语等方面提出了复习建议,以期对新高考英语复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即将实施"3+1+X"的新高考模式,这个模式有12个组合。利用现有资源满足所有学生个性化需求,是每一所普通高中必须提前考虑与准备的。文章以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和桂林市第十八中学为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3+4"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中高职职业教育的壁垒,将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融合,推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化培养,切合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需求。本文以面向中国制造2025人才特征为视角,从人才培养标准、能力素质结构、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导向等方面,分析"3+4"模式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并结合"3+4"衔接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的成果和经验,归纳"3+4"模式重构的原则,探析新形势下"3+4"模式改革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一、广东高考采用3+X方案后划线困局的形成1.1999—2001年,高考科目地位平等问题及解决1998—1999学年度,广东高考实行较大改革,采用了"3+X+综合"方案(其中,3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X为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考生至少选其中一科,综合为物理、化学、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高考侧重考察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识图能力、概念间联系的构建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结合高考方向和新课标要求,本文初步构建高中生物"3×3+1"课型,即以三类课型为基准--章头课+新授课+习题课,分别以三种思维为主线—概念图构建+思维引导+模板教学,以一个学科活动为融合剂,保障课堂的高效,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同伴交往和求助倾向四个维度探讨四川省藏区"9+3"学生在内地学习生活期间的文化适应现状,且据此提出了促进藏区"9+3"学生文化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龚世星 《文教资料》2008,(27):190-192
近年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兴起.本文以"3+1"办学模式下就读的大学生为关注对象,探究了这些大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同龄人的新特点,以及这些新特点给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的影响,并对以"3+1"为办学模式的高校应采取的相应策略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考改革迈入新阶段,考试科目、考试方式和录取方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以2021年实行新高考省份的地理试卷为研究文本,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维度出发,探讨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复习备考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