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安全稳定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共创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学校应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维护安全稳定的重任。俗话说得好:"平安就是福。"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2.
学校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开学伊始,泽州县教育局就确立了以安全管理为抓手,以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推进全县学校平安和谐发展的指导方针,大力编织安全网络,打造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3.
俞洁 《考试周刊》2011,(74):233-234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学校安全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更不能抓抓停停、边走边看,而需要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一句话,就是要实现安全工作的常态化。为此.我园制定了“创建省平安校园,实现和谐教育”的工作目标,以创建工作为重点,以巩固“昆山市、苏州市平安校园”成果为抓手,以完善各项安全措施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宁夏教育》2014,(2):F0002-F0002
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建成于2009年9月,现有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25人,专任教师59人;占地面积29726平方米,建筑面积8290平方米。建校以来,学校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思路,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以创建自治区"安全规范化示范学校"工作为抓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提升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后受到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的督导检查并得到好评;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交通安全示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平遥县把学校安全工作做为各项工作的底线和基点,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以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为重点,扎实加强全县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使全县教育系统持续保持了平安、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杨屹 《江西教育》2006,(10):1-1
开展和谐平安江西建设活动,是省委、省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是建设和谐平安江西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加强学校安全教育是确保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从学校角度对当前我国学校安全教育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的分析表明,学校安全教育的可以通过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安全意识教育、完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及强化管理力度等对策来改善。学校安全教育可以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加强全面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预防校园学生欺凌要以"大安全"的管理模式,建立大安全观的管理思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综合治理,将消防、饮食、教学、治安、网络、交通、集会、心理、校园设施安全和校园暴力预防、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等统统纳入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构建起全覆盖、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预防和消除校园学生欺凌。学校要严格日常安全管理,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在预防学生欺凌中的作用,加强平安文明校园建设,要求学校安全管理中必须建立预防学生校园欺凌的大安全观。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是学校教学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确保学校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阐明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力求总结出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从而确保学校消防安全的高度稳定,保障学校教书育人的平安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引导广大中小学校大力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大对各地各学校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和特色学校典型的宣传力度,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主办,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承办的"共建和谐校园采访纪行"活动,近期全面启动,并从今天起开专栏刊出。我们将组织记者深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集中报道各地各学校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的经验和风采,以推动全国各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步伐,努力为中小学生创建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近年高校学生特殊群体人数己愈来愈多.他们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学风建设、校园稳定、社会安定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高校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好特殊学生群体档案工作,加强心理普测与心理咨询,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形成全员参与的合力,变"特殊"为"正常".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2.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深入推进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按照《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基本标准》要求,以"做到四个到位、做好六个坚持、推进四项特色工作"为核心,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机制,为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3.
大连医科大学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不断探索,以"安全辅导进基层,自我教育促平安"为有效工作载体,从组织、制度和管理上保证学校平安创建工作形成长效机制,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4.
校园暴力一直困扰着校园和家长,为此,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采取"法治进校园"的措施,将法治宣传触角延伸到每一名学生,以创建"平安校园"的方式推动学生树立遵纪守法意识,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本文从《内蒙古法制报》作为自治区唯一的法制专业媒体,对校园欺凌的现象非常关注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法制专业媒体开辟《平安校园》栏目的意义和效果。从《平安校园》栏目记者走进校园、教育局、司法机关,深层次地了解校园欺凌的原因,并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就如何防范校园欺凌出台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读,法制专业媒体从法治的角度予以报道,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反响,引发社会关注。《内蒙古法制报》利用法制专业媒体优势,采取宣传创建平安校园、促进"法"进校园、共享"普法佳肴"三个角度营造出平安校园的法治氛围,也为媒体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安全工作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学校安全事故有所减少。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学校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09年春节即将来临,为了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校园的稳定,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以学生、教师为本,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岳喜彬 《文教资料》2010,(30):119-120
校园安全是关系到师生安全、学生成长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教育策略、管理策略、行动策略三个方面论述校园安全的管理方法,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营造平安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教育系统齐心协力下,全省学校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各类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校车事故和食物中毒事件,全省学校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下降。学校安全,事大于天,责重于山。我们必须牢记承担的使命、扛起肩上的责任,要以"平安校园"创建为载体,以"护校安园"行动为抓手,着力强化制度  相似文献   

18.
“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保障校园正常秩序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从“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出发,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通过“九年一贯”安全教育链的实施,动员学生一起构建“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义乌市鹤田小学创建于1924年,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以"明德至善知行合一"为校训,以"创建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教师舒心的生态型文明特色学校"为办学目标,加强文明校园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目前校园建设成绩可喜,"净化、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学校以陶研会为依托,开展"生活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培育知行合一的人。学校校风良好,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于2008年被评为"平安校园",2009年被评为"无邪校园"。2010年成为"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直属实验基地学校",2010年获得"义乌市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获得"义乌市卫生先进单位"、"义乌市绿色学校"称号。  相似文献   

20.
校园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作为以生命而存在的人,都渴望学校教育生活成为其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都期望通过学校教育而整体提升自身存在的水平。构建和谐校园,首先必须树立人本意识,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树立“以人为本,安全首位”的思想。建设平安校园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没有校园内师生的平安,便没有校园内的和谐,因此,学校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