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每临近毕业季,每届毕业生都会挖空心思,用拍个性化的毕业照、班级聚餐、毕业旅行等活动来纪念即将逝去的大学生活和青春时光。近年来,毕业生又增加了一种新潮的纪念方式——"晒遗憾"。早在2012年5月,由湖南科技大学2008级商学院的周璐发起,她和两名同学,各自手持一张A4白纸,上面用黑笔写着个人的遗憾,拍照后传上微博,引发了全国各地毕业生参与的热潮。近三年类似行为一再掀起,越临近毕业,参与的毕业生越多,人数呈几何增长,跟风"晒遗憾"从微博扩散到论坛、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大今年为2014届毕业生打造了5980枚毕业戒指,作为送给毕业生的礼物。每枚戒指都刻有唯一编号,对学子们来说,是很好的青春纪念。据悉,毕业戒指是限量打造,材质是钛钢合金,每枚造价约几十元。而创意是模仿美国西点军校,目的是给毕业生们一个青春纪念。(据《新华网》)好不好、该不该,得听学生的。很多同  相似文献   

3.
陈思  马小铃 《大学生》2014,(12):10-18
正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告别生活的城市和身处的校园,离别那一刻我们难以抑制情绪。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将发生改变,而是心理、情感需要告别——告别给我们打上文化烙印的城市,告别校园、老师、同学,从此踏进完全不同的社会生活。也可以说,这是一次对青春的告别。因此。离别前,让我们梳理下青春再离去。是离开,并非逃离六月,又是一年毕业季。对于那些已经在收拾行囊,即将踏上离京征程的大四毕业生们而言,临别北京,感受怎样?心情如何?北京的四年带给了他们些什么?为了感受毕业生们真实的想法,我们采访了10位离京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4.
十五岁,活力四射的年龄。"风华正茂""生机勃勃""热情奔放",这些词都一直被用来形容我们。我们就像那初升的太阳,永远闪耀着满是活力的光芒,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只要有我们在,就会有一片生机。初三了,快毕业了,也同样意味着同窗伙伴们就要分开了,大家都很舍不得,想为初三留下点纪念。在写同学录时,小K的"狗吠猫散图"以其搞笑的风格,简单明  相似文献   

5.
继"大学毕业生集体恶搞学士服"之后,知名学府复旦大学校园内,同样出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该校两名应届毕业生为纪念毕业,以"最后的坦诚"的名义,在校内裸奔.  相似文献   

6.
<正>"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前段时间,辛夷坞的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搬上了荧屏,而导演,正好是许多年前以最青春的面孔闯入我们视野的赵薇。出道十余年,她成功蜕变,从偶像剧女主角华丽转变为电影导演,这是她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她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与其说这部电影纪念了许多人的青春往事,倒不如说这部电影正是赵薇用来纪念自己出道十几年的岁月浮华。那些青春,你拼过,跌过,争取过,失落过。青春,不是一部需要用票房来证明结局的电影,只要存在,用心对待过,就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为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2018年9月,高浪小学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中心。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倡导"捧着一颗心来"的职业情怀,围绕"青春"主题,组织开展"青春·情怀""青春·引领""青春·历炼""青春·求索"等系列主题活动。从一手好字、一篇好文、一堂好课、一副好口才、一项特长等多方面入手,全员化、多元化、系统化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8.
那个暑假     
费慧 《新高考》2010,(11):62-63
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在记忆里成为青春的陈列物。我知道我考的还可以,因为文综有几道大题被我"背到"了。但分数没有下来之前,我不便明说。考试结束的那个晚上,学校要我们清理铺盖全部走人,说白了是怕我们闹事。但我们学生都不肯走,因为男生们压抑了几个月的"球瘾",现在要爆发一下;女生们是当然的啦啦队。这当然是"借口",三年来一直悬在头顶的"剑"终于落下来了,谁都松了一口气,想做点什么来纪念一下。青春热血时期,做了三年的乖孩子,现在要以另外的面孔来释放一下。  相似文献   

9.
每到毕业临近,总有不少学生情绪忧郁、顾虑重重。面对中考,再加上家庭、社会对升学考试的过分关注,本来心情就很复杂的毕业生更显得迷茫,许多学生在离开老师和母校时神情木然,分别场面冷冷清清。有些曾经挨过老师严厉批评、与老师有"过结"或与同学有过"恩怨"的学生,则怀恨在心,想乘机"发泄"一把,一时形成了离校前的"毕业乱象"。对此,学校和老师都感到十分痛心。倘若让毕业生就这样怅然地离开学校,对"过激行为"被动应付,就会给他们的青春年华留下灰色的记忆。为了给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抓住毕业前夕这一契机,我们特意组织了一次"让我们留下最后的精彩"主题班会。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学习力是其有效发展和长效发展的保证,提升儿童的学习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从"下一次,如果只有学生自己"这样的假设出发来设计教学,让"这一次"的引领为"下一次"的儿童自我生长奠基,让儿童在"发现力""研究力""迁移力"的作用下,逐步自主开展问题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毕业季,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总会带走一件物什作为纪念,纪念在母校度过的青春岁月。一群毕业于邵阳学院的学子,把有关校园的记忆印刻在明信片上,将青春的笑脸定格在自制的扑克牌上,向属于自己的青春致敬。明信片上的校园画室的布置一如既往凌乱,颜料将地板染得五颜六色,一幅完成的画作改编自刘奕的摄影作品《金色童年》,6个孩子填满整幅画面……这是由邵阳学院"UN传媒"设计出品的明信片封面上的一景。  相似文献   

12.
青春短章     
青春是一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连续剧,每一个情节都让人流连忘返;青春是一株生机勃勃的紫藤萝,每一朵花都代表着成长过程中的一份苦与乐;青春是一串美丽的风铃,每一个铃铛都象征着一次经历,挂在我们窗前。鱼说":是青春让我在广阔的大海中自由地遨游。"鸟说":是青春让我在蔚蓝的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相似文献   

13.
《当代学生》2013,(7):8-9
日前热播的电视剧《北京青年》,讲述了4个堂兄弟的一次"叛逆"之举,在生活平淡安逸到让他们无所适从、只能选择麻木的时候,一次毅然决然的"重走青春之旅",让他们体验到了别样的人生。这部热播剧引发了一系列"热血效应"——在各种穷游、驴友论坛上,呼唤"辞职去旅行""过  相似文献   

14.
苏永銮 《中国教师》2009,(18):11-13
<正>不经历感情的青春、战斗的成年和思考的晚年,生活就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布伦特从教的起点与途径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这批师范毕业生正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祖国与家庭、青春与抱负、去向与足迹等问题,撞击着我们的心头。我递交的"支教"申请书被  相似文献   

15.
临近毕业,校长和毕业生一起拍张毕业照留作纪念,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然而,笔者发现在拍毕业照时却普遍存在一种"怪现象":校长参加完第一个班级的拍照后就离开了,接下去的班级合影在第一排除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外,仍留着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又一年毕业季的来临,校园里再次热闹起来。近年来.标准的“毕业三部曲”——拍照、吃散伙饭、K歌已经难以让大家宣泄毕业时的情绪。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毕业生们另辟蹊径,挥洒创意。纷纷用恶搞的、温馨的、雷人的等方式为自己的毕业礼画下一笔浓重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闫艳 《中国德育》2013,(12):30-34
据权威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中小学毕业生有3375万之多,[1]可以说毕业生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但在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背景下,一些学校对中小学毕业生的毕业教育逐渐被小升初、中考和高考所代替。毕业生考试结束后,常常会落寂地离去,独自留下丰富的情感而无处安放。笔者以"毕业季""毕业季活  相似文献   

18.
凌龙华 《人民教育》2012,(21):55-56
28年前,中师毕业的我们,唱着"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的青春之歌,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过了第一个教师节,这些都仿佛还在昨日。日历却告诉我近30年的时光一晃而过。不知不觉中,我开始怀旧了,怀旧或许意味着衰老,但怀旧也让我有了一种全新的角度看今天,我看到——今天的多数"有为"学校都在搞"企划"与"经营","规模化"、"现代化"、"星级化"、"名校化",让人眼花缭乱的概念与追求,使我非得来个脑筋急  相似文献   

19.
正说起毕业纪念,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毕业照和留言册,但霸州四中的毕业生却拥有一份与众不同的毕业纪念,那是一本名为《永恒的回忆》的纪念册,是学校截取每一位学生成人仪式的精彩片段精心制作的。学校还把一些相关的视频和相片制作成光盘,把这些作为毕业纪念品送给每一个参与成人仪式的学生,让大家每每回忆时都能找寻到记忆的痕迹,随时可以重现当时的感动,更时时重新沐浴在感恩之中,学会珍惜,努力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0.
又一次在吉大毕业了,今年却和以往不同。绵延无期的阵雨,让长春增添了几丝婉约,颇有江南城市的味道。毕业的季节,细雨交织的雨天,翠绿葱茏的校园,忙着合影留念的毕业生,彼此相互映衬和点缀,都有种动人心弦的美。其实,"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和你一起躲过雨的屋檐。"当毕业赶上雨季,当毕业生遇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