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01年3月14日,中国考古专家在雷峰塔地宫里挖掘出沉睡了1000多年的珍贵文物59件,另有古钱币数百枚。文物专家称,这次出土的文物对研究中国南方当时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对外交流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考古重大发现,因重修雷峰塔而得。雷峰塔地处浙江省杭州西湖南岸的夕照山雷峰上,传说是吴越国国王于975年所建。为重建这座古塔,浙汀省文物部门从2000年12月开始在雷峰塔遗址进行考  相似文献   

2.
雷峰塔于1924年9月倒坍。鲁迅先后作《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二文,认为雷峰塔的倒掉乃是大众普天同庆之事。同时亦指出,"倘在民康物阜时候,因为十景病的发作,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78年后——2002年,一座新的雷峰塔果然被再造出来。其实这是拂逆民意的。因为在人民群众的心中,雷峰塔早已演变成为了威权欺压平民的一个象征,一个文化符号。所以,此塔的重建至少在客观上倒是有点继承法海之遗志,将革白娘子的命进行到底的意味。雷峰塔的重建无论是在实际操作上抑或在象征意义上都是鲁迅所说的"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的一个典型。当下,最热衷于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即"修补老例"者,莫过于所谓新儒家了。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正如鲁迅所说乃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培养奴性的文化,是虐杀生灵、压抑人性的文化,是使我们"要从‘世界人’中挤出"的文化。这成为鲁迅的"大恐惧"。  相似文献   

3.
赵征 《文化交流》2003,(1):20-22
千年一盼,千载难逢,千年一叹,这些词与新雷峰塔紧紧连在一起。 举世瞩目的新雷峰塔落成在西湖南岸林木郁秀的夕照山上,它那黑古色铜瓦、富贵红铜斗拱、铜月梁、铜额枋、古铜红栏杆,在阳光下通体闪耀着灿烂金光!你道为这名闻遐迩的雷峰塔穿上彩色艺术铜衣的匠人是谁?他是中国铜雕王朱炳仁! 中国的大地上分布着3400多座古塔,许多名塔人们都耳熟能详。但千古盛名的雷峰塔重建后应该是什么模样?仍  相似文献   

4.
王倩 《文化交流》2002,(3):14-15
1924年9月25日,杭州西湖之南的夕照山尘埃蔽日,雷峰塔残败的身躯在吐出最后一声沉重的叹息之后颓然倒塌。然而,那尘埃并没有湮没人们对雷峰塔的记忆,反而将西湖十景独缺一景的落寞情绪渲染得更为浓烈。近一个世纪来,每个爱湖者心头始终缠着雷峰夕照情结,重建雷峰塔的呼声此起彼伏。 终于,“雷峰复染夕阳红”的画卷将要在杭州夕照山再现。涂抹这一绚丽画卷的不仅有全国的各路专家,还有千千万万的杭州市民和爱湖者。  相似文献   

5.
雷峰塔最初是公元975年吴越王因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所建,所以当时称黄妃塔。后人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由于雷峰塔位于风光绝佳的西子湖畔,夕阳西照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也由此成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杭州,纵火焚塔,塔檐等木结构件被毁,仅剩砖结构的赭黄色塔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24日在杭州举行的"雷峰塔与名人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一位满头银发、温文尔雅的学者,以一篇《雷峰塔历史文化杂谈》为题的发言语惊四座,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赵征 《文化交流》2008,(12):48-52
短短10年间在中国大地上留下雷峰塔、峨眉山金顶铜殿等十大铜建筑的朱炳仁大师,站在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长河的前列,同时将目光投向  相似文献   

8.
正是三月春风绿江南时节,西子湖畔的雷峰塔迎来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师:他银髯飘拂,儒雅绝俗,那“三千银丝”加一支竹杖,显得半儒半仙,风流倜傥,见过他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论他的气质、  相似文献   

9.
正是三月春风绿江南时节,西子湖畔的雷峰塔迎来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师:他银髯飘拂,儒雅绝俗,那“三干银丝”加一支竹杖,显得半儒半仙,风流倜傥,见过他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论他的气质、外表,都会令人想起2000多年前那位轩昂高吟的屈原  相似文献   

10.
正当你受到过所有的挫折,你的心都粉碎的时候,可以到白堤、苏堤去走一走,到于谦、秋瑾、张苍水、章太炎的墓前走一走,到雷峰塔、保俶塔、六和塔走一走……古往今来的所有英雄豪杰美人都会向我们扑面而来。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冲着这么美好的世界,我们还是应该有意义地活着的。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文明史上,印刷技术的发明居功甚伟,而我国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发明国,在当代电脑激光排版技术发明前,承载人类文明的书籍典册,都是靠传统的印刷术来印制的。在卷轶浩繁的文献典籍中,吴越刊刻的佛教典籍璀璨夺目,光耀古今。五代吴越国时,杭州的佛经雕版印刷兴起,著名的雷峰塔藏经堪称佛教典籍的精品。吴越王钱弘俶仿效古印度阿育王铸造8.4万个小佛塔即阿育王塔,同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文学中都有关于"蛇"的作品,其中塑造的蛇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与英国约翰·济慈的叙事诗《拉米亚》表达了蛇妖与凡人相爱的爱情悲剧,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仍有许多的差异。时代与文化背景不同,作品所表现的内涵也各有差异。两个文本反映出中西方蛇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平行研究对两个文本的主旨与中西蛇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揭示出中西蛇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表现与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白蛇·缘起》是一部以"白蛇故事"为原型的影片,讲述了晚唐年间蛇妖小白与捕蛇村许宣的爱情故事。与传统"白蛇故事"相比,影片虽以二人感情为主线,但在此基础上作了较大改动。借由格雷玛斯叙事学分析方法,将其与成熟范本戏剧《雷峰塔》对比,可发现根本矛盾由"人蛇异类恋"到"妖的转变"、人物塑造由白蛇到许宣的重心转变、主题由"颂真情"到"赞扬善"等一系列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14.
韩斌 《文化交流》2003,(5):27-29
最早知道崔巍,是舞剧《阿姐鼓》。自从在1997年的舞蹈大赛上一口气拿下七项全国大奖之后,这《阿姐鼓》此后几乎把全国的大奖都拿了个遍: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编舞崔巍的大名便也因此在圈内擂响了。只是,当时不知,这个雄伟、男性化的名字后面,居然是个清秀的小女子。 小女子崔巍长得娇小苗条,令人好生羡慕。后来才知道,这一米五八的个头,曾是她心头久久的痛。 2002年,已为杭州歌舞团副团长的崔巍,因执导雷峰塔音乐大典而再次为人瞩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历史档案资料,追述了伦敦大火后英国圣保罗大教堂重建时期石材采运的历史,揭示了各类石材的开采与运输方式、建造中引发的问题,并首次对石材的供应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呈现了石材采运如何成为圣保罗大教堂的重建历时35年之久的主要原因之一。圣保罗大教堂的石材采运问题并非独特案例,同类型的石材在同时期其他建筑中曾被广泛运用,因此对研究那个时代的砖石建筑具有更普遍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七七 《旅游世界》2023,(8):119-121
地处汶川县南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的水磨古镇,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在"5 · 12"大地震后更是被誉为灾后重建第一镇,是汶川震后重建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邵群 《文化交流》2002,(6):48-50
金秋十月,杭州市政府斥巨资重建的万松书院,在杭州凤凰山东麓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重建万松书院是杭州市政府开发凤凰山周边旅游区的一个序曲:今后万松书院将与它东面的南宋皇城遗址文化公园、南面的吴越文化旅游区连成一片,成为杭城的一个地域特点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新亮点。  相似文献   

18.
湖南常德市的太阳山是一块富有传奇色彩的圣地,常德市人民政府为了充分展示绚丽多姿的太阳山文化,弘扬人民群众对光明和美好未来执著追求的精神,近年来把太阳山的开发建设纳入文化名城的创建范畴。除了重建一批寺庙宫观和人文景点外,最有影响、最富魅力的建筑是规划重建中的标志性宫殿——太阳殿。本文从太阳殿的"图"和"底"入手,解读该建筑的艺术特征,展示出一座图底和谐,道法自然,具有当代气息的和谐建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乡统筹,城规划法的发布,灾后重建等,社会对高职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建烨 《职业圈》2007,(2S):186-187
文章结合番禺龙湾水闸重建工程船闸基础搅拌桩施工实例,阐述了深层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要点,对施工中常遇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