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美国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一部美国文学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文章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主线,通过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的分析,探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美国梦"的特征和具体表现,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相似文献   

2.
王亦萌 《考试周刊》2011,(11):22-23
《鸡蛋》是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之一,他以工业化浪潮为背景,描述了一个乡村小人物的"美国梦"从实施到失败的过程。主人公"父亲"的种种荒诞想法和行为让读者在哑然失笑之后却为他感到悲哀。在新时代的冲击下,"父亲"放弃了原有简单快乐的生活而不断追寻着"美国梦",最终却惨淡收场,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胡渝镛 《考试周刊》2012,(71):26-28
1."美国梦"的清教土壤"美国梦"或称作美国理想,美国神话的存亡,伴随着整个美利坚民族文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正如评论家玛丽.E.伯顿所说,"美国梦"已经成为"美国理想与金钱的一场恋舞;更具体地说,是代表着从英格兰人文主义到中西部平等主义,再到南部上流社会的各种观念的混合体的美国男性,与从美国社会中诞生的难以捉摸而又诱人堕落的美国式阿芙洛狄特女神之间的一场恋舞"。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同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受到挑战,作为美国民族精神象征的"美国梦"也受到质疑。《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自小就是"美国梦"的追随者,却最终成为"美国梦"的牺牲品,他的悲剧结局完美地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盖茨比的财富观、爱情观和生活观,通过对比盖茨比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的残酷来揭示"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5.
卜巧玲 《考试周刊》2011,(76):45-46
《推销员之死》描写了主人公威利悲剧的一生,威利历来被认为是"美国梦"的牺牲者。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诠释琳达的悲剧命运。琳达是该剧女主人公,她是一个"天使型"的家庭妇女,是丈夫的坚定支持者,是家庭的核心支柱,却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梦"的直接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有"美国梦",中国人有"中国梦";你有你的"梦",我有我的"梦"……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是梦想;想拥有一张新书桌,也是梦想。大梦想有大梦想的价值,小梦想有小梦想的意义。没有梦想的人生贫乏,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有"美国梦",中国人有"中国梦";你有你的"梦",我有我的"梦"……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是梦想;想拥有一张新书桌,也是梦想。大梦想有大梦想的价值,小梦想有小梦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有"美国梦",中国人有"中国梦";你有你的"梦",我有我的"梦"……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是梦想;想拥有一张新书桌,也是梦想。大梦想有大梦想的价值,小梦想有小梦想的意义。没有梦想的人生贫乏,拥有梦想的人生充实。  相似文献   

9.
"美国梦"中体现的自由、平等的内涵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人民到新大陆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当他们踏上新世界的土地,迎接他们的并不一定是均等的机会和渴望已久的人权。"种族歧视"的出现不合时宜地与"美国梦"所诠释的"平等权利"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欧洲文化同一起源的美国文化,就像命中注定一样无法摆脱《圣经》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带给它的自身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做到避免矛盾,成功沟通。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有"美国梦",中国人有"中国梦";你有你的"梦",我有我的"梦"……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是梦想;想拥有一张新书桌,也是梦想。大梦想有大梦想的价值,小梦想有小梦想的意义。没有梦想的人生贫乏,拥有梦想的人生充实。守望梦想就是守望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有"美国梦",中国人有"中国梦";你有你的"梦",我有我的"梦"……每个民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想成就一番大事业,是梦想;想拥有一张新书桌,也是梦想。大梦想有大梦想的价值,小梦想有小梦想的意义。没有梦想的人生贫乏,拥有梦想的人生充实。守望梦想就是守望未来和希望。请以"梦想"为题作文,可谈梦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哲学大师和文化巨匠罗素把伦理牢牢建立在现实人性的基础上,认为现实的人性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把任何一种人性事实引向美好的人生。他要求人们对待现实人性的基本态度是尊重、满足和宽容。他倡导的基本伦理观是:人的一切伦理生活都应该有人性参数;应顺应自然人性,积极造就美好的人生;既要防止以往人们所认为的"好"的东西破坏人们的幸福,又要寻找以往人们认为"不好"的东西带给人们幸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刚毕业时,全学区公办教师尚未过半,大多是刚转正的"半路修行者"。初出茅庐的我,为了上好"亮相课",给领导和同事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花了一个月时间备课。我将课文《饲养员赵大叔》背得烂熟,反复推敲教学环节:从生字词教学到分段、概括段意,从指导朗读到理解句子含义,  相似文献   

14.
我心中的玉     
杨红霞 《宁夏教育》2011,(7):146-146
打开电脑搜索引擎,在百度网页里看到关于玉的很多说法:"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15.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经常性的主题。这一主题经过了从表现其实现到揭示其破灭的演变过程。韦斯特作品的核心主题即“美国梦”,且以解掏“美国梦”为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16.
"美国梦",即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是贯穿美国历史,最能体现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理想。作为对完美和幸福追求的一种理想,它曾给无数美国人以激励和鼓舞,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美国梦"的理解也在经历着变化。本文从20世纪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入手,再到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试图探索"美国梦"的变迁轨迹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们期盼幸福的生活,包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其中",学有所教"是构筑百姓幸福的"基石",是百姓幸福之源泉。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让老百姓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我理解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建设一方文明。因此,教育工作将带着新的使命,带着百姓的期盼向幸福出发,  相似文献   

18.
徐鲁 《成才之路》2010,(21):I0003-I0003
我一直坚信,阅读一些美好的书,就像是阅读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因为每一本美好的书都不仅仅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它们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完整的"小世界"。阅读一些美好的书,也像一个水手独自到茫茫的远方去航海,书中的忧愁与悲伤,就是你的黑夜和风暴;书中的欢乐与希望.就是你的阳光和云彩。  相似文献   

19.
据说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从马克·吐温的一句话中获得了撰写《返老还童》的灵感,那句话是这样说的:遗憾的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开始阶段,而最糟糕的时光则是在结束的阶段。菲茨杰拉德只是把这句话在一个完全正常的人身上做了个试验。将对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幻想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的多重主题进行细致的解读,从而揭露美国20世纪20年代人们精神生活的萎靡和颓废。如同小说主人公的生命一样,情感、荣誉和梦想等表面上美好的事物最后也将走向相反的一面。假象背后揭示的正是人们被掩盖的精神危机和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少先队辅导员的心声面有悲哀就到少先队员们中间来吧,他们的欢声笑语是解忧排愁的灵丹妙药。西少先队员是初升的大阳,辅导员的天职就是把太阳举得更高,更辉煌!凸辅导员的字典里没有"麻木"与"冷漠"的词。西青春是美好的,和红领巾们在一起,是美好加上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