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注重个体自身内在的道德心性修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把修身养性作为人生要务,源于先秦诸子阐发的共同思想.修身之根本的确立,则造端于孔子,显明于儒家.孔子的修身之道,即为孔子所倡导的内圣之道.实质就是用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改造,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和道德境界.修身的过程也就是内圣的过程.本文就试图探讨修身之道的道德修养目标,并解析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知识阶层与西方知识阶层迥然不同,十分重视“修身”。这是因为中国血缘宗法关系浓重的社会是“人治”社会,各级统治者的个人品质直接关系到政治清明与国家兴亡。所以,历代统治者选官时,都把道德标准放在首位。而知识阶层由于自身出路狭窄,只得扰着地投身于政治,同时以良好的自我道德修养作为进入仕途的资本。知识阶层“修身”的社会作用有四:一是使知识阶层具有高尚的人格;二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重视内心完善,轻视外在事功;四是使知识阶层主体意识弱化。关于“修身”传统的思考与启示:一是注重自我道德修养可丰富内心世界;二是“修身”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今天应更新其内容;三是自我道德修养应与政治教育相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四是应提出切合实际的道德标准与要求,而不是像传统“修身”的要求那样试图使个人成为圣贤的最高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3.
修身与为政是孟子仁政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倡导"性善说",希望人君或者执政者通过修身和道德培养成为仁君仁臣,从而推行仁德与仁政,最终实现王道政治。以修身为前提并最终实现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政治理想,然而过多强调道德修养在政治中的作用,往往使人误以为孟子将道德修养与为政二者混为一谈,即只要能够通过修身做到道德修养的提升,便自然会得到理想的政治局面,无需其他的政治建设。这也成为儒家政治思想受到现代政治学说诟病的原因之一。事实上,孟子不仅仅强调个人品格的修养在为政中的作用,而且提出将修身的基本原则贯穿于为政之中,重视制度建设,以此来更好地约束为政者,实现修身与为政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大学》思想与当今领导者自身道德修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慧 《文教资料》2006,(31):190-191
《大学》作为儒家人格修养的启蒙著作,其所建构的以“三纲领”、“八条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对儒家道德人格的塑造和道德教育的实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历代为政者的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强调领导者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建设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大学》从重视“修身”的重要性到提出“修身”的途径和方法都为我们这个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慎独"作为儒家所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道德境界,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的根本途径。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根源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传统"慎独"精神所提倡的理性自觉、自我约束、理想人格的道德修养目标与网络道德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加强"慎独"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持久性、自觉性、自律性、实践性,提升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和网络道德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德教与修身     
道德教育 (“德教”)和道德修养 (“修身”)是培养社会成员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和道德理想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古代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有关理论和学说 ,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中,儒家的修养理论独具特色,其学者站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强调修身为本。提出学习是修身的基础,重视自省和克己,倡导慎独和践履。回顾和梳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对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川 《教育教学论坛》2011,(18):192-193
占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主体地位的儒家文化推崇"内圣外王",注重自我道德修养,修身围绕"人"这个道德主体,旨在培养人的自我修养的精神与高尚的行为。深入透析修身及其可能性、了解修身的主要途径,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继承中国传统道德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也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现实需要.中国传统道德中以“公忠”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仁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以“公正”为核心的“义利”观念、以“孝悌”为核心的人伦道德理论、以“修身”为核心的道德修养理论,为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保持党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学习者的道德修养,教育者需要在实施全面育人过程中,从伦理与心理学视角,积极引导学习者砺己修身。具体包括引导学生深化对学习内涵丰富性的认识,锤炼道德意志,树立崇高的人生观和学习道德理想,秉持知行合一的道德操守等。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高校人事干部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高校人事干部应具备更高的素质,包括有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应通过加强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加强培训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提出了新要求,刘少奇同志的党性修养理论,对新时期加强党员自身建设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指不同事物、事物的各个部分、多种成分和平、协调地共生,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西方学者对于自然、社会的认识,也包含着对和谐的追求。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资源,并及时转化为社会和民族的智慧和物质财富。和谐文化强调人的自身修养、自我调谐、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4.
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发展模式来实现。本文从学生角度提出了学习能力培养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认为:学马动机的多元化是学习能力培养的起点,学习过程的程序化是学习能力培养的平台,知识的重复结构化是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问题解决的过手化是学习能力的检验方式,自我反馈的意识化是学习能力培养诸环节形成闭合回路的关键所在。这五个方面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阐述加强师德修养必要性,探讨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面对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高等专科院校财经专业的教学机制必须进行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以训练动手能力为主,兼顾相关理论与学科的教学和选修,注重学生未来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17.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进行工学交替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跟进式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落实带队老师的职责;注重企业文化的教育作用,创新了顶岗实习期间高职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文化与大学评建有着紧密和重要的关联,通过自觉地培育、提升来建设大学的文化对大学的评建具有根本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评建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大学的发展,然而大学的评建却离不开大学文化和大学文化建设的引领、助推、丰富、支撑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的论述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指出广泛阅读是加大英语语言输入的有效渠道,是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是获得语感、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要在主抓阅读的前提下,与听说、写作并进。同时,作者还从阅读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围棋教育内涵丰富,具有神奇的情商素质教育功能优势,在中小学普及围棋教育非常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和全局现念的形成,自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