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雅琪 《文教资料》2011,(19):21-22
《长恨歌》面对《传奇》的高峰没有彻底俯就,在极繁复极华丽的叙事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群体弄堂女儿们的形象——沪上淑媛,成为了这部小说最悲悯最温情的所在。本文主要对《长恨歌》中弄堂女儿形象的女性叙事分析和小说悲剧淡化的处理两个层面进行细读。  相似文献   

2.
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川端康成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创作了大量的女性文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柔弱而又坚强、美丽而又悲哀的女性形象。文章以《雪国》、《古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为代表,结合日本文学的美学传统,从自然美、女性美和死亡美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川端女性作品中的唯美意识,并阐释了川端作品的叙事风格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女性形象通常都会出现在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中,然而可悲的是,这些女性人物在出场之初便会不久于人世。基于此,以《乌鸦》和《椭圆形画像》这两个作品为例,从叙事视角出发分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深度研究得出爱伦·坡是一位以男性叙事为中心、女性缺乏话语权、具有男权意识的作家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虹影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以及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虹影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往往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文旨在以虹影作品《上海之死》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的少女形象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文本分析,以女性主义视角探索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对其作品中有关少女形象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做出解读,将少女形象置于历史、战争等恶劣生存环境的阴霾下进行研究,指出苦难的经历导致少女的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相似文献   

5.
金蕊 《培训与研究》2009,26(3):16-17
虹影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新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自己“私生女”的身份以及18岁以前的痛苦回忆,虹影作品中的少女形象也往往同她本人一样,具有卑贱的出身、苦难的经历,这些构成了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基调。本文旨在以虹影作品《上海之死》为研究对象,以小说中的少女形象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通过文本分析,以女性主义视角探索作品中的少女形象,对其作品中有关少女形象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做出解读,将少女形象置于历史、战争等恶劣生存环境的阴霾下进行研究,指出苦难的经历导致少女的女性独立意识萌发。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在小说《长恨歌》中以日常书写的方式完成了对上海形象的书写,这种书写方式呼应了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苏青等诸位“小叙事传统”作家,且文本中中产阶级书写又将《长恨歌》与“上海怀旧”联系在一起。而改编成电影的《长恨歌》则是对20世纪30年代上海黑幕、商业意识的又一次敬礼。在文艺大众化、市场化的境遇下,电影《长恨歌》以及一系列的文艺片的拍摄呈现了什么特点以及文艺片将向何方发展是文章力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聚焦康拉德的有关马来叙事《阿尔迈耶的愚蠢》和《吉姆姥爷》两部小说,借助后殖民理论,对叙事成分、视角、语言和呈现方式进行评析,揭示康拉德作品的潜在殖民意识,指出这种殖民意识是根植于其所推崇的欧洲传统与作品对帝国形象所起的特殊作用,再现康拉德东方叙事与重新审视经典文学中的东西方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长恨歌》到《遍地枭雄》中的性别叙述视角的迥异显示了十年来王安忆创作的又一重大变化,这种对象主体的更换与叙事态度的转变,标志了她近年来女性意识和女性问题写作的一次转向.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是作家王安忆的巅峰之作,是20世纪90年代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同时也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作.本文从民间叙事方式和女性视角两个方面分析了《长恨歌》具有的独特格调.重点从主人公对物质生活的依赖和对政治的回避中阐释民间叙事,以及在女性视角下,分析女性与城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镜花缘》是清代小说中高扬女性意识的两部杰作,本文重点探讨两部作品女性意识的艺术表现方式的异同。曹雪芹、李汝珍都选择了远离夫权的少女群像作为传达其女性意识的主体形象,分别创设了一个特定的能够逃离父权的生存空间,让作品中的少女们得以远离男性,逃离夫权、父权的束缚,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女性意识的表现和自己女性观的传达,完成对父权的控诉。不过,从总体上看,《镜花缘》的少女崇拜只是对《红楼梦》的借鉴,它最终没有超越《红楼梦》;而《镜花缘》采用的将父亲排除在叙事外的逃离父权的方法只是貌似《红楼梦》,没有得其精髓,缺少《红楼梦》深厚的内容和悲剧底蕴。  相似文献   

11.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王安忆作品的女性主体意识。试以《长恨歌》为例,探讨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及女性对"他者"的依附性。在《弟兄们》这部作品中,王安忆将男性意识植入女性个体精神之中,试图以男性意识代替女性的自我意识,超越女性自身的局限,结果恰恰相反,未能确立女性自我本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反而导致女性自我价值的整体丧失。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她在女性叙事话语下对男性形象的颠覆性描写改变了以往小说中男性中心主义的叙述方式。作者对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男性形象作了具体分析,并以此反映出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男性形象的一致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和王晓玉的《上海女性》系列是两部震撼人心的成功作品,分别典型地代表了女性深层生命意识中的两个不同方向,将这两个方向统一起来,则构成一个层面就是完整、真实、丰富的女性人格自身。  相似文献   

14.
以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读《圣经》中的贤妻形象,笔者发现,由于男性掌握话语权,《圣经》中描述的"贤妻"形象与圣经时代的女性并非完全一致。为建构"贤妻"形象,圣经作者采取了男性叙事视角、次情节结构和妻子形象的扁形化等多种叙事策略,借此影响现实中的女性,强化男权意识。从圣经文学的影响来看,圣经中所刻画的"贤妻"形象对西方文学具有原型意义,圣经中的贤妻标准与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矛盾成为西方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霸王别姬》是张爱玲较早时期的一篇小说,作品中以巧妙的叙事角度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虞姬形象,呈现出与历史叙事文本及男性作家笔下不同的女性内省意识。本文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试图揭示出张爱玲笔下虞姬形象所独具的性别身份和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女性"占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后期的许多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生存状态。大江健三郎在后期先后发表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人生的亲戚》、《静静的生活》、《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早逝去》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由"对男权社会妥协的地母形象"到"批判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再到"通过批判和反抗男权社会、获得希望的女性形象"的变迁。通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改变,大江健三郎的女性观也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弗兰肯斯坦》在男性角色的叙事下不自觉地流露出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失语"现象,包括女性形象的被动"失语",男性角色的主动"失语",以及怪物的"失语"。通过"失语"现象,作家为我们展现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处境与痛苦。  相似文献   

18.
何淼 《文教资料》2009,(18):171-173
新生代女导演李玉一直坚持着女性题材的创作,其作品选材大胆,深入女性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本文通过对她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叙事策略以及她的写实主义手段,来简要分析其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对女性命运寄予了女性主义的人文关怀,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同性情感(姐妹情谊、母女情谊)的天生对立与排斥、女性文化人格的贫弱,削弱了作品女性意识的充分表达.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吴尔夫与上海作家王安忆是两位著名的女性作家,这一西一中两位作家在其作品《达洛维太太》与《长恨歌》中对女性意识有着两种独特的表现。这种认识既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霸权意味,也有别于中国当下文坛的身体写作。吴尔夫在《达洛维太太》中通过克拉丽莎.达洛维太太的意识流动,回顾了30多年的人生历程和情感纠缠;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则通过王绮瑶30多年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一位女性和4个男人的情爱故事并流露出浓浓的怀旧情结。同是回忆,克拉丽莎与王绮瑶却呈现出女性意识瞻前与顾后的两种不同情感取向,吴尔夫通过克拉丽莎的怀旧更多呈现的是一种苦闷的思索;王安忆通过王绮瑶的怀旧更多表现的是女性沉醉于审美的天然嗜好。其具体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和固守,对时间的恐惧和优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