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的 :1 .了解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2 .学会生字新词 ,会用“熟悉”、“出色”造句。3.给课文分段 ,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4.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 .弄懂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2 .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 .自由读课文。2 .按生字表学生字。3.练习熟读课文。4.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 ,初步理…  相似文献   

2.
《捞铁牛》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铁牛捞上来的事 ,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课文第二、三段是重点段 ,下面谈谈这两段的教学 :一、细读 ,明内容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二、三段 ,完成下列练习 :1 .怀丙捞铁牛 ,做了摸清位置、、和这四项准备工作。2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 ,把船上的泥沙都 (   )到黄河里去 ,船里的泥沙慢慢地(   ) ,船身慢慢地 (   ) ,拴住铁牛的绳子 (   )。船靠着水的浮力 ,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 (   )。(先填空。想想所填词之间的关系 ,…  相似文献   

3.
李冬霞 《河北教育》2002,(12):32-32
师:我们学习了“捞铁牛”这篇课文,谁用自己的话说说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生: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船身向上托,随着绳子绷紧,铁牛就被捞上来了。生:怀丙和尚先利用水的浮力把船身向上托使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再利用水对铁牛的浮力,只用较少的人力把船划到岸边,最后用众人之力把铁牛拖上岸。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怀丙和尚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真不愧为当时出色的工程家。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想对怀丙和尚说些什么呢?生:我会对他说:“怀丙叔叔,您真谦虚,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还说‘让我试试’,以后我也要像您一样谦虚。…  相似文献   

4.
师 :课文学完了。同学们知道铁牛是怀丙和尚想办法捞上来的。如果那时你也在场 ,你想对他说什么?生 :我会对他说 :“怀丙 ,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捞铁牛。”师 :不错 ,挺像个大人说话的。如果你比他怀丙小呢?生 :我会说 :“怀丙叔叔 ,你真了不起 ,会利用水的浮力来捞铁牛。”生 :我会对怀丙工程家说 :“你真谦虚!你想到了办法 ,还说‘让我试试’。以后我也要向你一样谦虚。”师 :想得真好 ,还称“怀丙工程家呢”!怀丙听了大家的赞扬 ,心里一定甜滋滋的。不过 ,难道就没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吗?生 :老师 ,我觉得怀丙和尚没有注意…  相似文献   

5.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铁牛是做什么用的,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你们最想知道的还有什么?生:和尚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生: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生:为什么不把铁牛放在船上拉回来?师: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提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一定顺序写的,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下面大家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准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段内容。(学生朗读后,同桌间相互练说)师:哪一位来试试?生:和尚先请一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看一看铁牛沉在哪儿。然后,他准备了两只大船,让船…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了解宋朝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赞扬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2.学习运用“边读边思,提出问题”的方法,说说怀丙和尚捞铁牛的经过。3.朗读课文,能口述怀丙和尚捞铁牛的经过。教学重点1.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过程。2.懂得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明白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捞铁牛》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全文分为四段,记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其中第二段(第3自然段)和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是写事情经过的,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也是理解的难点所在。“怀丙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这篇课文,可抓住重点段落,充分利用课后问题,使学生受到“归纳段落大意”的初步训练。 片断一 指导步骤: 一、指导初读,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主要写什么?画出每句的重点词。[评析:先从内容入手,运用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捞铁牛》(五年制第六册第32课)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故事情节简单,其中第二,三段具体讲打捞的准备工作和过程,涉及浮力知识,学生难于掌握。教学中,我从直观入手,引导学生理清句序,抓重点词理解品味,学文悟道。  相似文献   

9.
《捞铁牛》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故事情节简单,其中第二、三段具体讲打捞的准备工作和过程,涉及浮力知识,学生难于掌握.教学中,我从直观入手,引导学生理清句序,抓重点词理解品味,学文悟道.一、重直观.心理学告诉我们:直观的演示与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更佳的学习情绪,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讲读《捞铁牛》之  相似文献   

10.
《捞铁牛》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弄懂捞铁牛前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如何把铁牛捞上来的。船是怎样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拨的,这在教学过程中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选择了演示法,设计了示范性实验——捞“铁牛”,从而使学生直观感知八只笨重…  相似文献   

11.
《捞铁牛》一课有很强的逻辑性,突出表现在第三节的准备工作,以及准备工作与打捞铁牛之间的内在关系上.那么,如何将理解课文内容与进行语言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呢?我采取了引导学生练三“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韩传民 《辽宁教育》2002,(7):104-104
《捞铁牛》一课有很强的逻辑性,突出表现在第三节的准备工作,以及准备工作与打捞铁牛之间的内在关系上.那么,如何将理解课文内容与进行语言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呢?我采取了引导学生练三"述"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捞铁牛》是一篇科学知识极强的老课文,它以流畅的文字、严谨的叙说顺序,叙述了宋朝时期,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教学中,我运用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发现中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学习语文。一  相似文献   

14.
《捞铁牛》(五年制语文第六册.六年制第七册)一文讲的是宋朝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怎样利用浮力去捞,这应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至于怎样利用浮力规律捞起铁牛,小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甚至没有见过船,是很难理解的.因此这个教学重点又成为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从这两个“实际”着眼,灵活地安排课堂结构来指导阅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以故事激趣,初读全文.一开始上课,我就围绕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所叙述的内容,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学、用科学的感情。感悟,帮助学生感受我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16.
《捞铁牛》(义务小语第七册)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聪明智慧.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归纳段落大意”阅读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应该努力发掘怀丙和尚的智慧美,给学生以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紧扣课后习题加强句段训练——《捞铁牛》教学建议□无锡市崇安区教研室冯硕蕾《捞铁牛》写了宋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入黄河底的八只大铁牛捞出来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逻辑十分严密,是一篇适宜于句段训练的好教材。本课的训...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六册32课《捞铁牛》后面第一道练习题要学生说说怀丙分几步把一只一只的大铁牛捞回来的.这是训练学生思维、增长辨析能力的好题目。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教学参考书》对这道题作了提示: 共分三步:①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②水手们划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③把其余的铁牛拖回。我们研究再三,觉得参考书的提示是欠准的,有必要加以辨识。首先,把一只一只的大铁牛捞回来,少不了准备工作,不摸清铁牛的位置,不准备两只大船,不在船舱里装满泥沙等等,是无法捞到一只一只的大铁牛的,所以第一步应该是做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捞铁牛》这课我正教得起劲,突然一学生提出了课文有错。虽然这课我教了好几遍,我不相信课本有错,但我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学生质疑的机会:“课文哪里错啦!”“课文说捞第一只铁牛时,把大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但课本插图上画的是大船后面跟着好几只小船,这样捞铁牛时可以连续使用。”细看一下插图,我暗暗责怪自己粗心,课文的插图确实与以前的插图不一样了,大船后面加了好多只装满泥沙的小船,从图上看,那些小船紧随其后,像是大船上的泥沙铲到小船上,可能是编者们的疏忽吧,插图变了,文章的内容却没变。“那些小船是往船上运沙子的,不一定是从船上铲下来的。”我还没说话,有的学生就抢着说,可能他们也不肯相信课文会出现错误。“对,往河里铲沙快,如果往小船上铲沙,那不是浪费时间吗?怀丙和尚不会那么笨吧。”“不对,应该把泥沙铲到小船上,这样捞其他的铁牛时就不用再去铲沙装沙啦,而且又不增加黄河水里的泥沙,保护了黄河,怀丙是工程家,应该想到这些。”大家各抒己见,我心一动,借机让学生展开了“泥沙如何处理”的讨论,没想到争论简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有不少学生搬出了他们课外收集到的资料。经过一番争论,最后我采取了大家的意见:用小船装载泥沙,再铲到大船上,然后再...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第14课《捞铁牛》是一篇将科学知识融于故事的课文,根据本课所渗透的“抓住事物重点”的重点训练项目,本课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是用什么办法巧妙打捞被洪水冲入水底的铁牛,了解水有浮力的科学知识,认识人们可以利用水的浮力做很多事的科学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