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桑哲 《现代语文》2004,(2):13-16
2003年12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林焘、袁行霈、徐中玉、刘中树、陆俭明、温儒敏、巢宗祺、何九盈、蒋绍愚、王宁、王理嘉、钱理群、苏培成、顾振彪、顾之川、孔庆东、程翔等一批著名专家加盟这个研究所,由陆俭明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温儒敏教授担任所长。这意味着语文教育研究不再专属于师范院校,像  相似文献   

2.
2004年之春,传来一个让基础教育界耳目一新的消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正式成立,国内诸多闻名中外的文学、语言学教授、学者都参与到这个队伍中来了,这些人是林焘、囊行零、徐中玉、陆俭明、刘中树、温儒敏、蒋绍愚、王宁、钱理群、巢宗祺等,据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介绍,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的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2006,(2):62-62
12月20日,在北京人学中文系95周年系庆日,该系主任、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宣布,2006年初将通过网络等形式而向全国招标语义教育科研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学作文教育进退失据的困局由来已久,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对高考作文进行足够观察与思索后,温儒敏将"理性"引入中学作文,提出长远规划与具体操作建议,并且连续多年大声疾呼。然而温儒敏的这种见解并没有引起中学语文界的足够重视,遑论指导、执行。毫无疑问,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行进时,对温儒敏作文观的梳理,不仅是丰富温儒敏语文教育思想的必须,是建构温儒敏人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中学作文理论探讨、作文教学、高考命题、学生写作、考试评价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3年8月12日-14日,由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举办的首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端研修班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吴晓东教授,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  相似文献   

6.
在2011年高考即将举行之际,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前主任、现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在某知名媒体上向高考作文开炮,在语文学界引起了不小反响。温儒敏教授说:高考作文普遍存在两大问题:‘趋中率’和‘文艺腔’,重点中学和远郊县学校的作文平均分相差也就1—2分,作文总是出现和这个年龄段心理年龄不符的忧国忧民和‘曾经沧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启迪》杂志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温儒敏教授。温教授就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方面的问题说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下为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8.
温儒敏是当代知名文学史家。他深度介入当下的语文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参与和主持了语文新课标修订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等许多重要工作。温儒敏的语文教育观很大气。这种大气来自他的语文教育观的四个基础、三大期望和他在当下语文教育界所展现的三重身份。  相似文献   

9.
近日,出任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表示,不能简单认为语文教育就等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语文教育家温儒敏先生最近在该报上发表文章,畅谈他个人对当今中小学生阅读的看法。他直言,现在的"恶搞"文字败坏了学生们的阅读品味。文章摘录如下:……和以  相似文献   

11.
“现在我们讨论语文改革,比较多的声音是关于人文性的。讲素质教育,培养审美的能力,毫无疑问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不能忘了语文最基本的功能。如果学习语文多年,基本的读写能力没有过关,学生日后找工作都会有困难。”近日,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表示,语文有素质教育功能,但不能简单认为语文教育就等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张怀信 《教学随笔》2014,(10):20198+198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老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有独特的感悟与思考,苦心孤诣地创作了《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书,见解独特而新颖,论述精辟而深刻,在语文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于2009年,在温儒敏老师的指导下,孙芳经过调查分析,写了《北大学生看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一文[1],分析了北大一年级学生的小论文——《我观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共100篇,其中95篇是北大中文系一年级本科生所提交的。  相似文献   

13.
温儒敏教授是我极尊崇的学界同行、先辈,他所发表的每一篇论文,出版的每一部专著,我都是要认真拜读的,且受益匪浅。不仅如此,我还把它们推荐给我的硕士生、博士生们。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长,又多年执掌北大中文系,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领域,驾车就熟,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14.
好书推荐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从思考语文教育功能及定位,调查、研究语文课改并提出语文建议,探究阅读与写作教学问题,讨论大学语文教学的困扰与出路,评析大学文化衰落现状这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课改“不能淘空语文”;课改与高考“相生相克”;对课改要补台而不是拆台;“文笔并非作文教学第一要义”;“多读比多写更重要”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本刊推荐     
书目一:温儒敏《温儒敏谈读书》【推荐理由】《温儒敏谈读书》一书,结集了温儒敏十余年来谈读书和语文教学的文章40余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对语文教学与读书、通识教育与读书、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等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是温先生自称的为语文教育“敲边鼓”的著作。温先生自称“敲边鼓”,一是自谦,认为自己的专业不是语文教育,是现代文学史,主要精力也不在语文研究上,只是偶有心得,时而提些看法。一是有感而发,温先生认为语文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极少人有科学的语文研究的观念,语文教育研究的总体水平多在经验层面打转,“‘敲边鼓’的本意,就是呼唤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基础教育,关注语文教育,为社会做点实在的事情,尽知识分子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17.
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19个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着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就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学科课程标准(试验稿)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于今年秋季开始执行。语文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排头兵",新的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更好地结合?修订者的修订宗旨何在?为厘清疑问、为今秋全面实施做好准备,本刊特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就上述问题做了解答。  相似文献   

18.
何祥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138+140-138,140
温儒敏教授曾说过:学生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借着“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课题研究的平台。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的兴趣与习惯,可以实现学生“海量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88):54-55
2017年秋,"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正式面前全国开展实用,本次"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改革工作在主编温儒敏教授的主持下,紧跟教育工作发展趋势对原有的教材开展了积极的创新,这也受到了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编写特色、创新点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25日上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林焘、袁行霈、徐中玉、刘中树、陆俭明、温儒敏、巢宗祺、何九盈、蒋绍愚、王宁、王理嘉、钱理群、苏培成、顾振彪、顾之川、孔庆东、程翔等一批著名专家加盟这个研究所,由陆俭明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温儒敏教授担任所长。这意味着语文教育研究不再专属于师范院校,像北大这样的综合大学将更多更直接地介入中小学语文教育。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程郁缀部长在代表学校讲话中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不能局限于原来的研究领域,我们还要拓展新的领域特别是如何把我们的语言文学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