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翼萼蔓属进行了外部形态、花部解剖学、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花粉形态和染色体 的研究,并以此为据,讨论了该属的分类等级和系统位置。翼萼蔓属的花具花冠腺体。花萼筒具16条 维管束,花冠筒具12条维管束,二者的维管束是独立发生的。每心皮具1条背维管束和2条腹维管束。 雄蕊先熟。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异型起源,细胞具双核,属腺质型绒毡层;一层中层 细胞;药壁表皮层宿存,细胞膨大,细胞壁纤维状加厚;药室内壁部分纤维状加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 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子房为2心皮,1室,超侧膜胎座;胚珠25~40列,倒生 胚珠,腹维管束靠近腹缝线。薄珠心,单珠被。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大孢子呈直线式排 列,其中合点端的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为蓼型。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反足细胞3个,具反 足吸器。胚乳发育为核型。花粉球形,极轴长约32.8μm,赤道轴长约34.2μm,外壁纹饰为网状纹 饰。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6,染色体基数为x=13,核型公式为2n=26=18m+4sm+2st+2t,属 2A型。比较翼萼蔓属、蔓龙胆属和扁蕾属的外部形态、花部解剖学、胚胎学、花粉形态和染色体特征,表 明翼萼蔓属和扁蕾属可能具较近的亲缘关系,起源于一个较早的共同祖先。在分类等级上,把翼萼蔓属作为一独立属处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星叶草属的核形态。其间期核和前期染色体分别为简单染色中心型和中间型;中期染色体较小,长度介于3.00μm到1.20μm之间;核型公式为2n=30=22m+8sm。其明显很高的染色体基数以及其它退化和特化的形态学性状,表明该属是一个孑遗的古多倍体类群。该属与独叶草属在间期核形态、前期染色体形态以及中期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方面极为相似。结合其它方面的资料,本文认为星叶草属和独叶草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将它们一起置于星叶草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并报道了百合科蜘蛛抱蛋亚族的花粉形态,主要结论如下:1.开口箭属含两种花粉类型即:(1)单槽、椭圆形;(2)无萌发孔、球形。具单槽、椭圆形花粉的种类含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小,柱头小而花柱短,雄蕊高于柱头;无萌发孔、球形花粉的种类则为单型性核型,花形较大,柱头常高度膨大,雄蕊常着生在花被筒基部。2.万年青属花粉为椭圆形,具单槽;蜘蛛抱蛋属花粉则为球形,无萌发孔;开口箭属花粉一部分与万年青属相似,另一部分则与蜘蛛抱蛋属雷同。3.蜘蛛抱蛋亚族中最原始的花粉类型为单槽椭圆形,具孔状或网状外壁纹饰。球形,无萌发孔,外壁具皱波状、瘤状或芽孢状纹饰的花粉为派生类型。4.蜘蛛抱蛋亚族种下花粉形状、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基本稳定,可作为分种特征。  相似文献   

4.
木通科、大血藤科种子的研究,(1)种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种皮扫描特征进行分类学和系统演化研究,这在木通科,大血藤科研究中尚属 空白。本文就5属15种木通科植物及大血藤科植物的种皮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从种皮雕纹类型看,大血藤科与木通科存在很大差异。Akebia,Holboellia,Stauntonia属植物通常具条纹状种皮雕纹,Sinofranchetia属植物也具条纹状种皮雕纹,但其条纹上具众多疣状凸起,  在 形态上较特殊。Decaisnea属植物的种皮具嵌合型雕纹,这在木通科十分罕见。以上,进一步印证了Stapf等人关于大血藤科分类学处理的正确性,说明了Decaisnea属和Sinofranchetia属在木通科的孤立地位;以及Akebia,Holboellia,Stauntonia属之间较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厚壳树亚科在紫草科中的系统位置,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国产厚壳树亚科Ehretioideae的厚壳树属Ehretia、轮冠木属Rotula和基及树属 Carmona 3属1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其扫描电镜资料属首次报道。从本文并结合文献报道的双柱紫草属 Coldenia的花粉资料,可得知该亚科花粉为长球形 、近球形,稀球形,赤道部位具有不同程度的膨大;萌发孔类型为三孔沟和三拟假沟二者交替排列,稀具三孔;外壁表面具微弱的小穿孔,稀光滑或皱波状纹饰。厚壳树亚科Ehretioideae与破布木亚科  相似文献   

6.
知母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为百合科的一个单种属,雄蕊三枚,小孢子母细胞 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含2个细胞;蓼型胚囊,具反足吸器;胚乳发育属沼生目型;合子在12—16个 胚乳游离核阶段进行第一次分裂。胚珠倒生,厚珠心。两轮花被;花丝和药隔等组织中,星散分布着明显的晶束细胞。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国产茨藻科植物的外种皮和内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茨藻科植物在种子表面细胞形态、表面纹饰和内种皮内层细胞形态及小瘤状突起的大小和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作为种级水平分类的依据,并首次发现外种皮微形态特征也与内种皮内层小瘤状突起一样具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根据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我们支持Miki(1937)和Shaffer-Fehre(1991b)等关于茨藻科与水鳖科近缘,而不应放在眼子菜目的观点。对弯果茨藻Najas ancistrocarpa A.Br.ex Magnus和草茨藻N.graminea Del.外种皮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外种皮细胞表面具瘤状颗粒而非网状加厚。  相似文献   

8.
孔药花属(鸭跖草科)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对鸭跖草科孔药花属Porandra Hong进行染色体研究。孔药花P.ramosa Hong和攀缘孔药花P.scandens Hong在染色体的大小、数目和形态上都十分相似,核型公式为2n=36=4m+26sm+6st(2sat),核型类型属于3B。染色体证据支持孔药花属与穿鞘花属Amischotolype和Coleotrype属相近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利用扫描电镜对天南星科Araceae22属28种(除Arum maculatum产自德国外,其余均产自中国) 及菖蒲科Acoraceae 1属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天南星科花粉形态在科内变异很 大。花粉粒形状从球形、近球形、椭球形到扁球形和橄榄形;萌发孔类型有散孔型、具薄壁区型、环沟型 或无萌发孔;外壁纹饰为小穴状、网状、肋条状、条纹状、疣状、具刺或光滑。主要依据花粉形态方面的证 据探讨了崖角藤属Rhaphidophora、麒麟叶属Epipremnam 、龟背竹属Monstera 3属的属间关系以及犁头尖属Typhonium属下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产菟丝子属种子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中国产菟丝子属种子的形态和种皮表面的超微结构。菟丝子属种子表面特征如下: 种脐呈衣领状突起或与晕轮面平齐或下陷;晕轮细胞呈近放射状排列或网状排列或不规则排列;种皮 表面呈条纹状纹饰或脑纹状纹饰或网状纹饰,纹饰上有时具瘤状突起或块状附属物。根据上述特征,可将菟丝子属种子分成三种类型。种皮纹饰可作为分类鉴定和种子检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银杉的比较形态及系统位置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quest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genus Cathaya and its systematic posi- tion in Pinaceae has been much debated recently.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dia- lectical materialism we are going to analyse and discuss the problem concerned based upon the studies in external morphology, wood and bark anatomy, leaf epidermal features, pollen morphology and embryogeny of Cathaya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genera of Pinaceae.      From the present study we consider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genus Cathaya is unquestionable.  The embryogeny and the pollen morphology of Cathaya resemble those of Pinus, the external morphology of the female cones and some features of wood anatomy of Cathaya are close to those of Picea and the wood structure of Cathaya is similar to that of Pseudotsuga.  Therefore,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Cathaya may be located somewhere between Pinus and Picea or Pseu-dotsuga.  相似文献   

12.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毛冠菊属Nannoglottis 8种植物舌片的微形态特征,以探讨其颇有争议的系统位置。所有种类舌片近轴面的细胞为板状,长圆形;径向、切向壁直;外壁特征性突起,外壁中央为纵向皱纹,相邻细胞之间的纹饰无系统连接。这些特征表明毛冠菊属和紫菀族Astereae关系密切,但它在紫菀族内的系统位置可能比较特殊。这些结果和依据ITS序列推测的紫菀族系统发育的结果相吻合。文中还讨论了一些微形态性状的演化趋势以及微形态性状在毛冠菊属部分种类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特产树种红杉Larix potaninii的核型,K(2n)=24=12m+8sm+4st,属2A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4L+8M2+8M1+4S。落叶松属植物(10种)的核型由6对较长的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6对较短的、臂比大于2的近中或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构成,这是较为进化的核型,其中红杉组Sect.Multiserales则似有比落叶松组Sect.Larix更进化的趋势。根据松科各属核型的比较,作者发现落叶松属和黄杉属非常近缘而与其他属较为疏远,因此由它们组成落叶松亚科可能较为合适,这是一个较进化的亚科。该结沦也得到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生物化学及古植物学等方面资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四合木属Tetraena Maxim.   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亚洲中部荒漠区东部的特有属,也是珍稀   濒危植物。前人曾对该属的系统地位做过一些研究,但观点不一。作者通过对该属的研究历史、雌蕊、   果实、花粉粒、染色体等的综合研究后,建议将该属从TaxTaЛЖЯН系统(1987)蒺藜科的霸王亚科中分   出,成立一个新亚科——四合木亚科。本文还编写了蒺藜科(狭义的)分亚科检索表。  四合木属的系统   地位是:芸香目蒺藜科四合木亚科四合木属。  相似文献   

15.
滇桐属(Craigia w.w.Smith & W.E. Evans)植物的生殖器官与花粉的形态都比 较特殊,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究竟应将它归入梧桐科(sterculiaceae)还是椴树科 (Tiliaceae),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为了帮助澄清这个问题,本文在过去研究中国  梧桐科花粉形态的基础上,从花粉形态的角度进行探讨,对滇桐属的花粉以及椴树科的椴属  (Tilia)、海南椴属(Hainania)、蚬木属(Excentrodendron)等4属16种花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 和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滇桐属花粉与椴树科3个属的花粉在形状、极性、  萌发孔位置及其形状结构(包括孔室的形状)、表面纹饰等方面都有差异,但与梧桐科的苹婆  属(Sterculia)、梭罗树属(Reevesia)等的花粉形态比较接近,而且滇桐属的花的形态与苹婆属等的也很相似,因此我们认为把滇桐属置于梧桐科内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Cyclorhiza,  a new genus based upon Ligusticum waltonii Wolff, is here proposed. From the ample materials now in our herbarium, we found that the genus differs from  the species of Ligusticum. As the result of our study,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this new  genu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member of the tribe Smyrnieae Koch.       Chuanminshen, another new monotypic genus, is here also proposed. It was often considered as not different from Changium Wolff, but it is a cleary deliminated natural genus being quite remote from Changium Wolff. This new genus is quite reasonably to be placed in  the tribePeucedaneae.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我们从银杉树干中分得的一类特殊成分——锯齿烯族七个化合物     及其在松科各属中的分布情况,讨论银杉属的系统位置。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r Kuang)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我国发现的松科新 属(单种属)新种。银杉属自1958年被发表以来,分类学家和形态学家对该属在松科中 的系统位置一直颇感兴趣。根据形态结构特征,有些学者认为本属与松属、云杉属和黄杉 属接近,其系统位置可居于松属与云杉属或黄杉属之间。本文根据我们从银杉树干中 首次分离出来的已知锯齿烯族化合物,同松科各有关属进行比较,其结果与上述学者意见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菊科春黄菊族的一个新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在植物的系统与进化研究中,相对于叶绿体和核基因片段来说,线粒体基因片段由于其分辨率较低、结构复杂而较少应用到系统学研究中。本研究选用nad1基因的第2内含子序列探讨了稻族Oryzeae的系统发育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单型属Porteresia的系统学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nad1基因内含子序列的系统学意义以及空位性状在系统发育重建中的价值。本研究结果支持将稻族分为两个亚族(Oryzinae和Zizaniinae)的处理,稻族中假稻属Leersia与稻属Oryza最近缘,Porteresia coarctata不应该单独成属而应处理为稻属的成员。本研究表明,nad1第2内含子具有一定的系统发育信息,尤其是在较高分类等级的系统发育重建中具有较大价值;同时表明空位的合理利用将在已有序列信息基础上提供更多的系统发育信息。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中国复序苔草亚属6组4亚组的代表植物14种,进行了叶片解剖学研究,观察了其横切面 和表皮特征,证明上述特征在各类群之间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这14种植物叶片的横切 面和表皮都具有一些原始的性状,表明复序苔草亚属中的植物可能在苔草属中是较原始的。在所观察 的植物中,Sect.Polystachyae植物叶片解剖学特征比较一致,说明此组的建立比较合理;而Sect.Indicae 组已有明显分化,尤其是Carex scaposa C.B.Clarke和C.densifimbriata Tang et S.Y.Liang 与其它植物明显不同,而且其外部形态特征在复序苔草亚属中也比较独特,因此赞成将它们及其近缘类群做为一个组而非亚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