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阅读理解联想、想像等在课文中的运用。2 .学习运用联想、想像描写事物 ,表情达意。二、课型设计读写结合课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 :第一册第四单元给我们展现的是童话、寓言、神话等想像世界的内容。我们已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古代英雄的石像》《〈伊索寓言〉两则》《盘古开天地》四篇课文 ,了解了有关的一些知识。今天让我们再随着著名女作家宗璞的笔 ,一同走进童话《花的话》,看看我们又见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 .自读课文 (或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课堂讨论 ,分析概括文章的…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发现课文对原文是进行了删减的,而这种删减有些恰恰削弱了童话的味道.于是,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后,我出示了几个典型句子,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童话的语言. 比较1: 原文:“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用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清丽的语言,体验散文诗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教学重点]1、体味散文诗思想感情,把握散文诗借景写人托物言情的写法。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并能表达出来。[教学难点]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影像资料、MP3歌曲、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主线“送别”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李白是怎样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二、学习1、2自然段,品味“不去触动…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安排了一组童话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理解童话的内容并不难,但是童话内容蕴含的深刻道理,童话所展现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一、体会人物情感,品赏诗味语言。二、理解作品主题,感悟悲剧震撼。教学设想本文的欣赏重点是体会人物情感,品赏诗味语言,感悟悲剧震撼。课文较长,拟围绕课文的前半部分(帕里斯上场到朱丽叶死去)突破重点。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全剧内容,重点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思考预习题,注意体会人物情感。教学安排一课时。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通过分析评价 ,理解把握课文涉及的感悟生死和亲情的内容 ;体会几处景物描写的情味 ,品味评价作者沉静、抒情、创新的语言。二、课时安排1 课时 :一课时。2 课型 :感悟鉴赏课。三、预习要求1 结合文前“自读提示”和课后题 ,阅读课文 ,初步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解贝多芬个性特点。2.揣摩语句,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情感。3.探究写作意图,领会人物品格的精神价值。[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准确把握人物个性特点。2.探究人物品格的精神价值。一、导入课文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被尊称为乐圣。他用音乐来感受世界,触摸灵魂,传达思想。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  相似文献   

9.
《越巫》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能自主解决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难懂字的释义。 2.能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并能用精彩的语言描述越巫遇“鬼”时的表现。 3.能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其社会意义。 4.能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语言的特点。 学习侧重点 1.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复述故事情节。 2.通过细节把握爸爸这一人物形象,体会爸爸的教育对英子成长的影响。 3.理解“成长”内涵,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味法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邱少云严守革命纪律、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概括段意 ,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4.通过“我”焦灼不安的心情 ,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境 ,从邱少云在特殊环境中的外在表现体会他崇高的精神境界。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6至 8自然段。教学重点 :课文第三段 (第 4~ 8自然段 )。教学难点 :从邱少云在特殊环境中的外在表现体会他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具准备 :幻灯 ,录像。教学时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了解时代背景 ,查字典并结合…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②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③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④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①学会本课6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成语的意思.②画出并体会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②理清课文脉络. 设计思路:本篇课文教学分为三课时,本课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重点放在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上. 课前准备:①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名人身残志坚、刻苦学习的故事.②多媒体课件(文字、海伦图片).  相似文献   

13.
一篇精读课文一般在两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阅读教学中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对学生理解语言内容,掌握语言形式、体验课文情感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老师们对第二课时的研究最为重视,第二课时的改革也最为深入,呈现出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从目前第二课时的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教学的误区,如,教学目标不明,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草翠花开、训斥、凝视、拆除”等词语;理解“洋溢”的意思及用法;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3.通过朗读、品味、想象,感受童话的有趣,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做人不能太自私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的行动和心理变化,在层层读悟中理解童话所揭示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情趣1.交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大家都喜欢读童话,是吧?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介]《安塞腰鼓》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讲读课文。学习此文可以了解作家对文学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教学目标]1.理解含义丰富的语言。2.探讨文章主题。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教学构想]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语言精美,大气磅礴,但对中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篇比较难懂的散文,疏通文意是学习本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所以教学按由浅入深的原则分三大板块进行:难句质疑——主题探讨——美点赏析。[课堂实录]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请问同学们读后感受如何?喜欢这篇文…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2.学习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体会内心等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3.读课文,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教学过程:第  相似文献   

17.
【设计说明】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戏剧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结合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任务,我将第二单元戏剧教学·设计为9课时:第1~3课时,让学生完整阅读《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梳理故事脉络及人物关系;第4课时,把握作品主要矛盾冲突,体会课文节选部分主人公的情感心理;第5课时,进一步深入鉴赏分析人物形象,写出角色分析札记;第6~8课时,学生自由分组,选择一个作品,排练并演出课本剧;第9课时,以悲悯的情怀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理解三部作品的悲剧意义,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本设计是第4课时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创新设计】一 教学内容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二 课时安排1.课时 :两课时 ;2 .课型 :说读课。三 预习要求1.读课文 ,了解母亲的事迹 ;2 .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 ,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三 教学蓝图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 .整体理解课文 ;3 .整体赏析课文。四 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板块之一 :整体感知课文。 ( 2 0分钟 )1.同学们读课文 ,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2 .请同学们用“母亲是…  相似文献   

19.
四册七根火柴[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1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 2 学习品析人物描写的方法。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七根火柴》的第二课时 ,一节课 ;2 课型 :品读课。三、主导教法 讨论法。四、教学蓝图 提出几个“主问题”让同学们讨论 :从课文中找出例子 ,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说明外貌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 :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情节 ,认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品读字词。)教师导入 ,介绍这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又选用了《皇帝的新装》这篇脍炙人口的著名童话。集体备课时,我注意到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出现了这样一段话:“读完这篇童话,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的思考也许能更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