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术欣赏教育能全面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要素。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绪体验,并与创作结合,提升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所谓电子琴教学中的声、形、意三要素,即可界定为:声,使儿童感知电子琴丰富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良好的音响效果;形,使儿童掌握正确的手型,优美的身姿,协调的动作;意,使儿童感受音乐旋律、情感的变化。在这三要素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发展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身体合作能力.情感表现能力是重点。其中,儿童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是重中之重。教儿童学琴技是作为儿童表现情感的必备手段。  相似文献   

3.
儿童美术教育是应当给予儿童一种正确的启蒙,让他们逐步把握客观世界的形态与内容,而且能加以认识、分析、变化。这种教育是主动的、有趣味的,能激发创造性。儿童绘画必须促进儿童思维想象力的发展,培养儿童具有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儿童绘画应当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以下就如何培养儿童绘画能力谈谈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夏涛 《河北教育》2007,(6):42-42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常常是老师画范画,讲范画,学生照猫画虎,临摹老师的范画。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儿童失去想象的翅膀,失去自我。为了探索儿童美术教育的新思路,培养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对事物的敏锐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让他们通过美术活动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释放自我,我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儿童喜欢的方法一玩、摸、看、画、说。  相似文献   

5.
能力概念是儿童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发展可以看作是能力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如任务难度、努力等相区分的过程。儿童对能力与任务难度的认识发展分为三个水平,这一发展对儿童任务选择有一定影响;儿童对能力与努力的认识分为四个水平,其能力概念发展对失败后的反应等成就行为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学校和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任务卷入情境,以减少儿童能力概念发展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丽专 《现代语文》2006,(12):38-39
[活动目标]1.引导儿童从自己身边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认识秋天的特征。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审美能力。3.通过观察秋天,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知分析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联想扩展能力。儿童文学阅读对儿童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统计,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内容。同时,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儿童文学也占据着其他文学作品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美国社会能为培养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儿童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能力不仅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性,而丛还影响着儿童未来的社会生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社会能力培养的研究受到美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关于社会能力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拓展,并在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美国社会能力培养研究的发展以及社会能力研究发展的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美国社会能力培养研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沈源 《青海教育》2011,(5):36-36
速写是快速的写生,是把现实存在的事物用最快的速度抓住特征。概括、归纳,然后描绘出来。经常画速写可以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如何上好美术课.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就是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提倡艺术的独创精神。有的儿童感受能力强,可以凭直接感觉创造出视觉形象.但这样的儿童毕竟是少数,而一个教师周围有许多学生,大多数的儿童是不会画的。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画想象画、创作画。势必导致儿童们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要想让孩子想画并能画,这就需要教师具体培养引导.需要基本功的训练。创作的基本功就是观察记忆想象。因此,教学中应着重从观察、记忆、想象方面训练培养,提高眼的观察能力、脑的思维能力.手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眼、脑、手三方面协调运用。  相似文献   

11.
《教育艺术》2006,(8):F0003-F0003
北京市厂洼幼儿固坚持“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开展快乐教育,使孩子们在游戏中提高认识能力和交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用能力决定了儿童语言的实际表现,目前有关儿童语用能力的构成及内涵还缺乏明晰的界定。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儿童语用能力的构成及内涵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综合语言学、语用学及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将儿童汉语语用能力构成要素概括为语篇组织能力、言语行为能力、间接含义理解能力、会话能力、社交情感调节能力和非言语交流行为能力几个方面。儿童语用能力对学前教育的启示为:充分认识儿童语用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的语用能力学习环境,全面培养儿童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儿童创作画是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创造力、提高实际造型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在辅导儿童创作画过程中,应遵循儿童阶段心理生理特征所表现的形象形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4.
社会—情绪能力是面向21世纪的核心竞争能力,对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一方面引进并修订社会—情绪评估/评量量表(36~66个月),另一方面应用该量表考察上海市2 363名3~6岁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修订后的社会—情绪评估/评量量表(36~66个月)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作为我国3~6岁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有效评估工具。上海市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整体发展较好,但具有整体性和不均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社会—情绪能力整体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女童发展优于男童;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儿童发展越有利;祖辈抚养的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最差;非独生儿童的同理心和独立性发展突出,独生儿童自我形象发展更好;核心家庭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优于主干家庭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越利于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上海本地户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优于非本地户籍儿童。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父母和教师应在尊重儿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给予儿童积极有效的支持和引导;要重视家庭环境的重要作用,为儿童创造优质的家庭成长环境;政府应发挥弱势补偿功能,为处境困难的家庭提供援助,以...  相似文献   

15.
叙事能力是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学界对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叙事能力鲜有关注。以安徽省临泉县三所幼儿园的儿童为调查对象,多维度考察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叙事能力发展状况,并与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探讨制约农村留守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考察发现,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看图讲故事的叙事能力比非留守儿童弱,男童表现弱于女童,其叙事能力随年龄增长不断提升,5~6岁阶段是叙事能力快速发展时期。留守儿童叙事能力偏弱与儿童的心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不足密切相关,尤其是家庭监护主体的教养方式。家庭、学校和地方政府部门等应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语言能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遗传素质和成熟水平是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基础,后天培养方式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促进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健康顺利发展,教师要根据运动规律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种运动形式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儿童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现象。新《纲要》强调: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目前幼儿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儿童语言运用的问题。如何创造条件发展儿童的语言运用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儿童正处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人生阶段,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低下,无疑需要全社会给予特殊的照顾与保护。人们很容易认识到这一点,却看不到儿童不仅是被保护的对象,同时也正是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发展的主体,往往忽略了对他们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儿童挫折教育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儿童进行挫折教育还未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论述了挫折对儿童成长的意义,描述了当前我国儿童挫折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加强儿童挫折教育的建议,主张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密切配合以共同提高儿童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20.
儿童美术教育应注重张扬个性,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开发右脑。但是现实却未能如愿,教师在给儿童上美术课时,常常是自己作个范画,学生跟着画。这无疑使教学陷入了一个误区,完全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对提高儿童的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及促使其个性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因此,要使儿童美术教育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就应努力做到“四不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