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通过美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诗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文本的情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息。  相似文献   

2.
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我们的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3.
让课堂充满诗意,不只是一种教学操作的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的境界.它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扫除一切语文课堂的程式化和窒闷,高扬人文的旗帜,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让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充满想象和创造.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生命.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在每一个课堂中孕育出诗意的心境,进行诗意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带着诗意的心境走进教材,在与教材的对话中获得美的情操,培育美的心境,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诗意的语文呼唤诗意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4.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中学语文课选编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适合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它是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文学作品。离开了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像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而无生气。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在语文课堂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着生命成长的快乐。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1我认为,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是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最大的特点就是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人文诗意,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美感,也就没有性情的陶冶和净化。一、用丰富凝练的语言打造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艺术,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都是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语文课堂故此离不开情感,诗意的语文课堂更需要诗情涌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促成适合学生情感发展的氛围,就能最大...  相似文献   

7.
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而“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是最具人文性和诗意的一门学科,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让语文课堂飞扬激情、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就一堂语文课来说,应该是美感与诗意的交流场所。不管教育怎么“教”,课程改革怎么“改”,语文课堂都应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构建诗一般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溢着生命的律动。是每位语文教师走进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则从课堂上“诗境”的创设,“诗语”的运用,诗意的对话等方面出发,阐述让语文课堂涌动诗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如果离开美,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美",这种美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师诗情画意的教学语言,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读书声,图画、音乐等呈现的美轮美奂的情境……一堂美的语文课必然是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状态下学习的课。小学语文课堂要让美贯穿整个过程,渗透至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0.
教学是一种艺术 ,诗意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追求诗意。语文课应该是诗意的载体、诗意的呈现。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价值旨趣和情理 ,它能更直接、更深邃地蕴涵着语文教育的真义 ,因而也更能凸显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应具有的独特的风格、创意和襟怀。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曾经说过 :“我一千次地确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可见 ,他把“富有诗意”看得多么重要。事实也正是如此 ,有了诗意 ,就有了知、情、意、趣 ;有了诗意 ,就有了兴、观、群、怨…  相似文献   

11.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  相似文献   

12.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字。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价值、人性之美的学科,一门富有情感的、想像的、诗意的学科。语文课堂是津津有味的阅读,是聚沙成塔的积累,是充满灵性的感悟,是平等融洽的对话,是蕴育激情的创造。语文课堂教学是智慧的、艺术的.舞蹈也是一门艺术,艺术之间是相互通贯的,所以,在课堂中许多情景仿佛令我看见一幕幕精彩而又生动的“舞蹈”。  相似文献   

14.
郭黎静 《考试周刊》2013,(86):30-30
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教师的劳动是诗意的。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着诗意的教师,衍化着“神”“形”的合一。充盈着对话的意蕴.展现着生成的动态,洋溢着生活的气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语文教学,展现诗意和美感,带领学生在中国文学的美中畅想。文章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应该是富有诗意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让语文课堂远离诗意,远离情感,远离审美,而应让教学充满诗意。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王菘舟老师也说过:“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应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情。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充满人文价值、人性之美的学科,一门富有情感的、想象的、诗意的学科是充满灵性的感悟,是平等融洽的对话,是蕴育激情的创造。语文课堂教学是智慧的、艺术的,舞蹈也是一门艺术,艺术之间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还应该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语文的情趣,感受生活的快乐,感受多彩的人生……这就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一种看似平实却又语文味四溢的本色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人文学科,教材中的文章俱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富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然而由于应试的压力,语文课堂教学过于追求知识能力的培养,一篇篇优美的富含诗意的文章被瓦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而言,严重伤害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见,语文课堂需要诗意。本文通过探讨构建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当今语文课堂或沉闷无生气,或形式花哨、内容空洞。这样的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没有生命力,长此以往让人堪忧。语文原本是一门充满诗意的人文学科,而如今的语文课堂诗意荡然无存。推翻语文课堂无形的藩篱,还原语文课堂的本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激活语文课堂的活力,用诗意来唤醒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