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梅 《教育导刊》2013,(12):41-43
“同课异构”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课例研讨为栽体的集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研修方式.旨在推进教师教学研究行动、改进学校教研风气,促进教师间的研讨交流、学习反思与合作分享,最终实现专业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同课异构”的说法产生于2000年以后。如今在网络上搜索“同课异构”,显示出的词条居然有129万条,搜索“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显示的词条也达40多万条。说明“同课异构”已经成为中小学各科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或开展教研活动的常用方法了。中小学各门学科“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在教学杂志上比比皆是,正式出版的“同课异构”教师备课参考书也屡见不鲜。其实中小学教师对“同课异构”的研究由来已久,只是以前不叫同课异构,  相似文献   

3.
同课异构:“变”与“不变”的定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得到空前关注。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建构抑或同一教师在不同环境中的一课两上,其最大特点为构思不同、教法各异,益于教师教材处理、驾驭课堂的历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教研形式。研究它,如果以哲学的眼光审视“同课”在“异构”中“变”与“不变”的定律,或许能给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老师以一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同课异构活动是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所谓“同课异构”是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学个性,  相似文献   

5.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指同一学科、同一主题、同一内容由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方案,在不同班级上出不同风格的课。笔者在所在学校正好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并将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次央 《西藏教育》2009,(10):33-33
一、“同课异构”活动是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的重要平台 “同课异构”,意为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依据自己的教学构思和设计进行备课,促使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进行不同研究,再通过上课的形式将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同课异构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教师合作的研究。所谓“同课”是指相同的教学内容,“异构”,则指不同的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当前流行的校本研究方式,它在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晓燕 《广西教育》2012,(26):17-18
“同课异构”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采用的校本教研新方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谓“同课异构”,可以是多人同课异构或者一人同课异构(以前者居多),可以是学校内部的教学业务大比武,也可以是校际问更为丰富的教学研讨。它一般指定同一学科和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执教,  相似文献   

9.
李建生 《教书育人》2008,(12):41-42
“同课异构”是对同一教学内容,在独立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互相比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同课异构”以打造个性化教学、彰显教学本色、张扬教师风采、体现学生个性为特色,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同课异构”是最近几年在我国中小学校本教研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形式。是提升学校教研水平,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的一项新举措。思考“同课异构”的理论基础、客观依据、实践价值以及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要处理好的关系,是保证“同课并构”活动质量,真正实现教师间教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陈恩华 《学语文》2013,(5):68-68
一、“同课异构”:对问题本身的追问“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课程,用不同的方法、形式完成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同”的是内容。“异”的是方法、是形式。但是,笔者认为,对该问题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同课”之“同”不仅包括课程内容栩同,且应包括相同学生群体在教学理论中,教师备课包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一个教师在面对不同群体的学生时,  相似文献   

12.
“同课异构”是课改中探索出来的一种富有活力的教学研究模式,该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本文将从“同课异构”的概念、意义、基本过程、组织形式及建议五个方面对校内“同课异构”进行探讨,以加深对这种教研活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同课异构”要求授课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同时让听课教师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研讨形式,教师通过亲历同课异构的整个过程。从切身感受出发,并对《封邦建国与礼乐制度》一课三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新课导入加以分析比较,得出同课异构也不能完全标新立异,要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框架内求同存异、各放异彩,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5.
同课异构是优化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活动——“数字编码”为例,设计以“调查—交流—引领”为主线、以“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制订标准,自主建构,创造编码,实践运用”为框架的同课异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同课异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同课异构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教师合作的研究。所谓“同课”是指相同的教学内容“,异构”则指不同的教学设计。作为当前流行的校本研究方式,它具有参与者的协商、教与学的比较特征。该研究方式有助于教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异同进行比较,其研究方法有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  相似文献   

17.
广西2012年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了交流课改经验,各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纷纷举行,在我市开展较多的教研活动就是同课异构。所谓同课异构,就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由于不同的教师所备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自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通过不同教师的展示及专家点评,参加活动的教师可从中得到不同的教学体验,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广西黄剑锋特级教师工作坊”的主持人,笔者曾参与举办了多次区内、市内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践证明,同课异构给参加活动的教师带来了许多启示,对全市乃至全区的高中化学课程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现以笔者最近参加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同课异构”,也Ⅱ旷同题异构”“同课异教”,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构思、不同教法,它和有责任心的课堂教学如影相随。基于师本教研的考虑,“同课异构”也是一种以教学理论为支撑点,以教师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以教学案例为着手点,以教学评论为着意点的教研方式,一般采取多人异构的形式。从笔者参加...  相似文献   

19.
解芳  夏大庆 《考试周刊》2013,(75):16-17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课根据自己的理解呈现出不同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反思,不断提高和发展自身教学能力,所以同课须当异构。  相似文献   

20.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构思、不同教法,在比较中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采用“同课异构”可以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