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青云往事     
在家乡云龙读书的时候,我养成了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最喜欢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在逛书店的时候,偶尔也喜欢浏览一下陈青云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2.
在武侠小说中,武功是江湖中人在江湖上存在、立足的必要手段之一,它也是武侠小说描绘的主要对象之一。一部武侠小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成功地创造和描写了“武”这个因素。事实上,在新派小说中“武”、“侠”两者之间,对“侠”的作用的偏重即意味  相似文献   

3.
传统与现代之间金庸小说漫谈□武占江武侠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金庸小说是现代武侠小说的精华。单从小说面前冠以“武侠”二字我们便可看出其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与发源于古希腊宗教活动的体育竞技运动相对,武术是中国文化所蕴育出的奇葩,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武侠小说的产生与接受武侠小说的发展是漫长而复杂的,在中国,武道与侠义既是一个历史现象与人生观念,又是一种溶于大众的审美需求。早在西汉,司马迁已将舍生取义救人危难的荆柯郭解诸人视为具有特殊信念与人格的社会成员,为其专列《刺客列传》。《搜神记》中记载的眉间尺计杀楚王而自尽,《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也都讲述着武侠人物的事迹。在小说中,从唐人传奇中的红线女、虬髯客到明人短篇白话小说中侠盗一枝梅,武侠人物已超出了史传实录的范围,跨入了虚构的世界。武侠小说虽然是冷兵器时代除强济弱的尚武精神的衍生物,但武侠…  相似文献   

5.
唐代豪侠传奇塑造了一大批各具风姿的侠客形象.通过类型分析发现从中唐到晚唐,侠客特质发生了从义侠到武侠的变化,这个演变的核心线索即是"武"与"侠"的观念的合流与分异."武"、"侠"观念的分合变异是时代背景和士人这个特殊社会阶层自身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导致的.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端,蕴涵于唐代豪侠传奇中的"武"、"侠"观念的转变为后世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唐永喜 《寻根》2009,(3):41-44
金庸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上自政府官员、文人墨客、学者教授,下至农夫、民工、小贩,从中国到欧美,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迷。  相似文献   

7.
魅力大理行     
公明 《大理文化》2012,(1):57-60
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对大理的描写,大理便成了笔者向往的地方。如今来到大理古城,刚下车就看到南城门头“大理”两个道劲有力的黑色大字。  相似文献   

8.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塑造了为数众多的正面和反面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中给读印象最深,也最有争议的大概就是《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了。  相似文献   

9.
翁凯 《寻根》2002,(1):11-16
金庸武侠小说十数部,中多有旧体诗词明珠般缀于其中。其中查公自撰少,援引前人多。本就此初作考证,有漏略待来贤补正。  相似文献   

10.
王小微 《大理文化》2013,(10):83-85
细品起来,每一个汉字的背后,其实都充满着韵味和感情。那么大理呢?读起这两个字的时候,是不是就有古色古香的思绪萦绕在心头?我说的大理,是在遥远的云南,海拔2090米的一块美丽的土地。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这块土地曾满是刀光剑影,然而却又那样多情重义;在电影《五朵金花》的镜头里,这块土地彩蝶纷飞,漫天的情歌直扑心底……大理,真是让人魂牵梦绕,心  相似文献   

11.
林悟殊 《寻根》2006,(1):10-14
明教,对于当今的金庸迷来说,是一个很熟悉的名词,因为金庸的名作《倚天屠龙记》就是以明教的人物作为主人翁,小说经拍成电视连续剧后,明教之名就更是妇孺皆知了。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许多内容情节可以虚构,武侠小说更是天马行空,任由作者编造,由是,难免会让一般读者、观众产生某些误会。本文所要告知读者的是:历史真实的明教。  相似文献   

12.
杨周伟 《大理文化》2010,(5):103-110
公元1075年大理国孝德皇帝段思廉退位为僧。后来在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出现的上德帝(段廉义)、段寿辉、保定帝(段正明)、段正淳和段誉先后登上了大理国皇位。金庸先生笔下的这五位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原型是否一致?小说中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天龙寺高僧本因和枯荣大师及段誉之母刀白凤是金庸先生虚构的还是都确有其人,本文将向世人讲述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氏人物  相似文献   

13.
也谈“跑江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华夏文化》2012,(3):49-52
一提"跑江湖",大多数人会想到古代武侠小说中江湖儿女驰骋风云、快意恩仇、惩恶扬善的壮举。其中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多部小说使这种印象更为深入人心;或者想到《庄子》中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中的江河湖海。其实,唐代以后禅宗中也存在着一种"跑江湖",它指的是僧人们往来于江西和湖南、湖北之间的一种参禅、访学、求道现象,尤其在唐代中后期到南宋初期最为兴盛。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留侯论》有一段相当精彩而又有气势的开头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 ,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 ,此不足以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而其智甚远也。无论从古典的《水浒传》、《三侠五义》到时下风靡已久的金庸现代派武侠小说 ,那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确实令人敬服 ,在除恶惩凶之余 ,使人扬眉吐气 ,痛快淋漓。然而 ,苏轼认为这些挺身而斗者不足为勇 ,然者何以为勇 ?则曰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由此观之 ,宋江刘备之流皆天下之大勇…  相似文献   

15.
对于让无数人充满遐想的大理,无论是外观者还是内视者,都曾作过足以满足我们想象的描述:<白国因由>的奇幻,<蛮书>中忽隐忽现的历史痕迹,以及<唐诗>这部煌煌巨著中那些划时代的诗歌巨子们比如杜甫等对南诏的诗意写照、<徐霞客游记>中真实而充满激情的记载、当然还有作为南诏大理艺术史上可称为鸿篇巨制的两幅绘画长卷<南诏中兴图传>与<张胜温画卷>上人神共存的独特传述与历史的钩沉……然后,就是电影<五朵金花>中传神的影像重现,一代文豪郭沫若在诗文中对大理石与蝴蝶泉的激情挥洒,再然后,就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用超乎现实的笔墨对苍山洱海的绝对想象,以及无数个版本的电视影像的无尽诠释……这些,显然已经足够了.  相似文献   

16.
两个西湖     
郑休白 《大理文化》2013,(10):75-76
浙江杭州有个西湖,云南大理洱源也有个西湖。一个是平原湖,一个是高原湖。一个身居闹市,一个熨帖乡野。杭州西湖是一首沉郁顿挫的抒情长诗,洱源西湖是一曲辽阔空旷的高原神曲。长诗缠绵,神曲幽深。杭州西湖是一位风流倜傥的鸿儒,洱源西湖是一个放浪形骸的牧童。鸿儒可敬,牧童可爱。杭州西湖是一位时尚华美的淑女,洱源西湖是一个素面朝天的村姑。淑女典雅,村姑质朴。杭州西湖是一位身居庙堂的高官,洱源西湖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苍山是大理的魂魄,那洱海就是大理的情怀。洱海,是大理的"海",是云南的"海",是中国的"海",是世界的"海",是生命的海,是爱情的海,是艺术的海,是梦想的海,更是众神守护的"灵性之海"。洱海是温柔的,是那种丝绸般的温柔,琴瑟  相似文献   

18.
靳欣 《寻根》2009,(6):100-107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燕乐大曲,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其系列分别为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音乐作品。所谓“大曲”,往往是歌、乐、舞三位一体,是歌唱、器乐、舞蹈连缀融合的综合艺术。大曲不仅是唐代燕乐的顶峰,而且是整个燕乐系统在形式结构上的最高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靳欣 《寻根》2008,(6):100-107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燕乐大曲,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其系列分别为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音乐作品。所谓“大曲”,往往是歌、乐、舞三位一体,是歌唱、器乐、舞蹈连缀融合的综合艺术。大曲不仅是唐代燕乐的顶峰,而且是整个燕乐系统在形式结构上的最高发展。  相似文献   

20.
樊洲隐居终南山,看山读山画山,寻找独特的表现方式。其画终南,与长安画派和后长安画派名家大不相同。如以代表作而论,赵望云是写生山水,石鲁是性情山水,何海霞是结构山水,罗平安是符号山水,崔振宽是解构山水,陈国勇是心象山水,樊洲则是人文山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