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许丽 《天津教育》2005,(8):55-55
和一位家长聊天.她说起孩子小时候的一位教师,在幼教岗位上已经工作多年了.脸上流露出的更多的是疲惫和对工作的厌恶.对孩子们的调皮经常给以痛斥,弄得他们班的孩子没有其他班上的那么活泼爱笑.自己也整天处在极度劳累之中,这位家长说,要是你们教师都把快乐带到学校,孩子们一定可以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活动设计思路:春末初夏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季节,上午风和日丽,下午就可能是乌云密布。这一次正是因为下大雨,把我们原定去远足的计划给耽搁了。孩子们大失所望,嘀咕着“干吗下雨呢?”。我马上想到,为何不利用孩子对雨的厌恶从而去了解它呢?于是我建议他们:“雨真的就这么可恶?我们去观察一下,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吗?”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指孩子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环境及教育者产生的厌恶、反感、对立,甚至拒绝教育的情绪和与此相应的行为倾向。这种心理在青少年孩子们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国民阅读率已经降到50%以下,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在主讲国家图书馆“文津读书沙龙”时说,“如今,很多学校依然在奉行应试教育至上的观念,这不但使孩子们失去了阅读的乐趣,而且令他们轻视阅渎,甚至对阅读产生厌恶的情绪。我们正在面临的阅读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源自学校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5.
“快看!这些树真好笑,他们居然还要长胡子。它们很细.有的还很长。”这是我带学生春游时,听到两个一年级孩子看到几棵树时兴致勃勃的对话。这使我感到高兴,孩子们的观察是多么仔细,他们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了新的现象。这就是孩子们的天性:好动、好奇、好观察、好发现。有了发现.孩子们才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无拘无束,自由发挥:有了发现,孩子们才能积极开动脑筋,寻找答案:有了发现,孩子们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再创造。让儿童学会观察,这是当今美术教育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堂乡村小学的体育课,一年级的孩子们正进行着一场接力比赛。接力比赛自然要有接力棒,可是没见着孩子们用它,用什么来接力的呢?哈,老师竟让孩子们抱着空的纯净水罐子跑起了接力!抱着个空水罐子跑来跑去,我传给你,你再传给他,这翻新花样的接力游戏从一开始就把孩子们吸引住了。在孩子们充满好奇的眼里,抱着大罐子跑可能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你瞧他们,咧着嘴,抱着空罐子一颠一颠的,个个憨态可掬。孩子们笑啊,跳啊,老师站在孩子们的队列中也是一脸的灿烂。这堂课因为有了那几只空水罐子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一阵阵笑声中…  相似文献   

7.
正课堂不是鸟笼,教学更不应是填食.长期以来英语课堂机械的词句训练,繁琐的语法分析,使英语教学在枯燥乏味中消磨师生的美好时光.我为孩子们叫苦,为他们鸣不平.当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跨进校门,走进课堂的时候,他们在享受生命的快乐吗?他们在体验学习的愉快吗?一群天真稚嫩、活泼可爱的孩子,经过我们的教学,失去了灵性,失去了聪慧,从而厌恶学习,厌恶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就是要让孩子快乐地学习,过上富有生活情趣的学习生活.一、解放学生的精神世界,让英语课堂富有情趣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作为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学生丰富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基本源自于对作文的畏惧和厌恶。作文必须写满多少字,必须分成几个段落,前后必须呼应,结尾必须点题……类似于这样的条条框框束缚了孩子们的手脚,更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扼杀了他们对写作的热情。每一个教育家都这样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这个老师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也要注意用对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具有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天的数学课,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笔者曾到小学任教,作过一些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厌恶数学的比以前有所增加。为此,寻找一种使学生不厌恶数学的办法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怎样才能使小学生不厌恶数学呢?在笔者对小学生的一次问卷中,一名小学生曾经说过:“我喜欢上数学课,是因为数学教  相似文献   

10.
正提到习作,越来越多的孩子心生厌恶,提笔之时便是痛苦之日,作文自然童情缺失、童真流失、童言散失、童意丧失。究其原因,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过于注重作文知识的传授、写作技巧的指导,而忽略了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天真活泼的孩子,漠视了孩子真实的心灵感受。习作教学唯有拨动孩子的心弦,让孩子们感受到习作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情趣盎然的,孩子们才会情动于衷、乐于动笔。那如何从"儿童"出发,让孩子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个小小的足球,让孩子们满心欢喜; 一个个神奇的动作,让孩子们百练不厌; 一组组变换的队形,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二段段优美的组合,让孩子们如痴如醉…… 足球舞开启着孩子们梦幻的火花,展示了祖国未来足球运动员的风采,描绘了足球事业的宏伟蓝图。这就是幼几足球舞的魅力,这就是幼儿足球舞的神奇,它能让孩子们心旷神怡,让小小的足球在孩子们脚下生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陈伟光 《科学课》2008,(9):M0002-M0002
“科学老师,您别走……” 这是2008年5月的一天,在象洞中心学校一个教室传出的孩子们的呼唤。这声音,发自农村孩子们的心底;这声音,带着孩子们满腔的企盼。  相似文献   

13.
陈伟光 《小学自然教学》2008,(9):M0002-M0002
“科学老师,您别走……” 这是2008年5月的一天,在象洞中心学校一个教室传出的孩子们的呼唤。这声音,发自农村孩子们的心底;这声音,带着孩子们满腔的企盼。  相似文献   

14.
企盼、兴奋夹杂着丝丝的焦虑充盈在孩子们掰着手指头翘首等待的日子——六一节。这一天,孩子们可以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说自己想说的话,去自己未曾去过的地方,体验自己从未有过的经历。这一天,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孩子找到了做主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孩子天生对大自然有一种亲近感,让他们学会和大自然对话,他们会感到其乐无穷的。从这点出发,我设计了三次说写训练,说说他们眼睛里的大自然,写写童话体裁的“豆腐干”作文,孩子们感到轻松、愉快,非常喜欢。一、妙语导入激趣教师每次说写训练前的导入语,是否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参与兴趣,是训练成功与否的关键。“交代任务”式、“下达命令”式、“强调重要性”式的导入语是孩子厌烦的,而且心理紧张,训练还未进行就感到困难重重,毫无兴趣可言,特别是当写作过程变得颇为费力,甚至令人迷惑不解时,孩子产生厌恶或逃避写…  相似文献   

16.
路边有朵花     
6“咦,这儿有朵花!”天真的孩子们看到美丽的花儿,惊奇地叫出声来。正在锄地的我暗自笑了笑。不错,这棵花是我种的。我从书中得到启示:孩子们都有爱花的天性,在不常出现花的地方种上花,孩子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去保护它。我想试试,于是就在孩子们上学的路上种下了这棵花。当初并没有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因为它太普通了,跟满地里的野草没什么两样。可昨天它开花了,可惜孩子们已经放学了。今天,我早早地就来到这块离路不远的地里锄草,是想知道孩子们看到花后会有什么反应。“一定是有人栽的。”一个孩子说。“不对,谁会把花种在这儿呢…  相似文献   

17.
更正     
一天早上,我和孩子们正准备到户外活动,意外地收到一封信。我很纳闷,孩子们也好奇地围了过来:“老师,这是谁的信,快打开看看。”我给小朋友读了信,才知道信是一个月前在我们班实习的赵老师写来的。她在信中说很想念小朋友们,问孩子们是不是长高了、懂事了,还说她有时间会再来看孩子们,希望孩子们给她写信。孩子们激动起来,都催着我给赵老师回信。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小学生对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学期的作法已深感厌恶,对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匠式的教师也不再喜爱。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李玲 《四川教育》2002,(11):28-29
还是这三尺讲台,还是这块熟悉的黑板,不一样的是这略显拥挤的教室里多了几十张陌生的面孔。“今天有人来听课,快坐好!”听着孩子们小声的相互提醒,除了欣慰而外,我也感到了孩子们些微的紧张。怎样解除孩子们的紧张情绪是我这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段轻松的课前谈话,引出了这节课的主人翁———小葫芦。由于我随意的拨弄,小葫芦如同一个不倒翁在讲台上左右来回晃动,引得孩子们咯咯地笑出了声。紧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们一个个着急地冲我“挥舞”着小手,“嚷”着要对小葫芦说话:小葫芦,你真像一个胖娃娃,圆圆的脑袋,大大的…  相似文献   

20.
《难忘的八个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31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位残疾小女孩因为长相丑陋,遭到周围同学的厌恶、嘲笑,而心灵受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