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今社会的最大特色当属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追求利益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种利益的追求固然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但也难以避免膨胀为对人性自利的负面刺激。  相似文献   

2.
利益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动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的利益追求特征不断突出和强化,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不断变化和重组,因之对于利益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也就获得了更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利益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一词无时无刻不对人产生巨大影响,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不仅孕育着一切矛盾的萌芽。同时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认真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利益”问题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并逐步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的历史过程,对马克思利益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作了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4.
史理 《培训与研究》2008,25(6):39-41
“利益”一词无时无刻不对人产生巨大影响,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不仅孕育着一切矛盾的萌芽。同时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认真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利益”问题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并逐步上升到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范畴的历史过程,对马克思利益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作了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5.
40岁!4000万?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某教授发微博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经  相似文献   

6.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的教师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7.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分数,教师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倾尽自己毕生所学,唯恐学生学不会,但结果还是苦恼,不尽人意。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需要反思:究竟应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8.
我家穷得像一只倒空了的垃圾桶。班上要为贫困生建档,只有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交了贫困申请,但后来听说要给每个人发1500元国家补助金,于是我们班的"贫困生"大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此言果然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9.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道:“天下熙熙,皆为机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优裕物质生活的追求,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财神到家,越过越发”。财神信仰是追求发家聚财的突出性表现。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直到宋代.财神才正式以掌管天下财富的神祗形象出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财神信仰日益深入广泛。  相似文献   

10.
她改变了我     
<正>有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而,往来既有利,行止岂无情?在有些人看来,利益就是那颗在浮躁社会中依然坚守不移,散发着人情暖热的初心,所以纵使他处熙熙攘攘,我只向那灯火阑珊处。我的家乡是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被群山环绕,别说教育了,连生活资源都只能依靠一条不算长的长街,那是村里人与外面世界接轨的唯一路径。我是从大山里出来的孩子,深切地知道大山深处的教育有多匮乏。  相似文献   

1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往。——司马迁金钱,是能让我们到达除了天堂以外任何地方的一份护照;同时,它也能向我们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东西。——查尔斯·兰姆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7,(3)
经典名言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3.将财富奉为神明,它将会像魔鬼那样嫁祸于你。——奥斯丁  相似文献   

1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可以说是伴随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亦离不开利。正是利做为原始资本慢慢累积起来,社会才会长足进步,人类文明才得以延续升华。马克思曾经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人性贪婪的弱点和功利主义思想会驱使他们不择手段追逐利益.而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法律道德环境又决定了对该行为否定性的评价力度,这种朴素的公平正义观由来己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损人而利己乃违反衡平”的思想。由此可见人类社会虽穿越几千年时空,在公平正义的观念上仍可以产生共鸣,故为了体现公平正义,反对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气.鼓励诚实信用、诚实经商而获利.反对、纠正不劳而获和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利益.不当得利制度由此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对不当得利的法律构成要件进行简要的说明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谚语流传着“以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当时“百工居肆,以成期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明这时商品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然而它是如何发展的,它对整个社会所起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把这些问题探讨一下,对我们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益处的。 社会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奴隶制开始向封建制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是生产力的提高,当时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人们“点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相似文献   

15.
我的家穷得像一只倒空了的垃圾桶。 班上要为贫困生建档,只有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交了贫困申请,但后来听说要给每个人发1500元国家补助金,我们班的“贫困生”大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此言果然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16.
郑璐 《黑河教育》2012,(11):88-88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司马迁描绘的是一幅俗世的物欲横流画面。而今,在这个日益功利化的社会,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有责任坚守内心那一份净土。“教育是心灵唤醒的艺术”,如果教育者本身精神空虚,心灵贫瘠,这样的教育就是没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7.
“投资”,如今已成为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诱人词汇.房价上涨.你是否抓住机遇大赚了一把?股市涨跌,你是分享了蛋糕.还是不幸被套?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投资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近几年的中国,投资热点频现,国人的投资热情也空前高涨,每个人都想通过投资到达财富的天堂,  相似文献   

18.
习惯了在日落西山、绮霞满江的时候.从案牍间抬起头来,甩甩手、展展腿、深呼吸,然后看看窗外的世界——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行色匆匆。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那句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无意批驳人们对名利的合理追逐.我只想说.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少些浮躁,多些“澹泊之守,镇定之操”.别在红尘中迷失了自我。  相似文献   

19.
王淦生 《山东教育》2003,(32):53-53
在所有有关高考的话题中,高考作文题一向是“出语率”颇高的一个谈点。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历来倡导“文以载道”的国度,这每年一篇的“国字号”作文背后透露出的往往正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咱们“缺啥补啥”的传统秘方去反推,试图通过高考作文来提醒公众注意的,每每正是我们社会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缺失。在假冒伪劣横行天下,欺诈行为肆行无忌的时候,让考生去呼唤“诚信”;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日子,让考生去作“心灵的选择”,实可谓用心良苦。偏偏大人们为之犯难的东西要交给一群整日封闭于高门深院、跋涉于书山学…  相似文献   

20.
冯玉娟 《教师》2008,(20):9-9
市场经济的大潮时常蒙蔽着世人的眼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一信条的指引下,我们时常为生活琐事所困扰,被忙忙碌碌的生活腐蚀了思想,整日的浮躁不安,如一叶浮萍,随波逐流,不知所往。做了10年的教师,我也常觉得辨不清方向,在学校与家庭的奔波中变得疲倦与冷漠。可是前不久,这种心境被课堂上的一次意外情况打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