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试图从悲剧的角度,通过对悲剧性格的特点,悲剧性格的指向和悲剧结局的分析来把握巴金的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一个悲剧意识很强的作家一她的小说通过婚姻和爱情的悲剧描写,初步探讨了悲剧在当下中国的存在形式。这一形式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理念,她把对悲剧的思考上升到形而上二的高度,把悲剧成因的探讨由外在因素指向主体,即悲剧是人性自身的趋向完美的必然性和人性缺憾的必然性的矛盾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具有史诗气概的伟大悲剧。本通过对主人公葛利高里的人生悲剧和爱情悲剧的分析,挖掘出其悲剧意识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4.
简论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以神话、杂剧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剧精神是人们面对不可避免的生命苦难与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状态。中国古典悲剧通过苦难的展示,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悲剧的内涵入手,可以观照中国古典叙事文学,尤其是远古神话及元杂剧,挖掘其中的悲剧精神,这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价值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雅斯贝雅斯的悲剧审美理论为理论包括二大内容,一、悲剧审美的解救功能,解救是人通过在限界状况中向存在的超越来实现的。二、在悲剧审美中展开的悲剧的基本诠释,认为对悲剧的解释就是破译存在的密友就是破译秘密。他的非剧审美理论对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审美论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妮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1):111-114
《青衣》是毕飞宇创作的一个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完成了他艺术上的自我突破,在创作上再次出现一个新的标高。本文试图通过对《青衣》中三代青衣人各自的悲剧命运分析,对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进行阐释,以期对小说的悲剧艺术进行全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德莱塞在其现实主义杰作《美国的悲剧》中,通过克莱特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揭示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批判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道德风尚和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年的严重腐蚀。克莱特是拜金主义下的悲剧人物,作品向我们描写的既是克莱特的个人悲剧,更是美国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月牙儿》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对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在艺术上体现了悲剧式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悲”字入笔,通过宝、黛、钗的婚恋悲剧,凤姐治家的悲剧,以及小说中的一系列女性悲剧等,揭示了悲剧的深刻内涵,罪恶腐朽的封建社会容不下任何美好的事物,一切正常,美好的事物都无法生存,只能成为悲剧的主角。  相似文献   

10.
《玉秀》通过原态生活叙事,呈现的是玉秀生存的悲剧命运,而寄寓在感性故事中的精神内涵,则在于对女性悲剧根源的深刻思考。作家站在文化反思的高度,把审视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伦理文化和男权专制的反省、批判,揭示了传统文化对生命存在的深刻影响和制约及其所制造的生命悲剧。  相似文献   

11.
四凤的悲剧是下层社会劳动妇女的悲剧,是青春美和人格美被摧残、被毁灭的悲剧。天真的女仆想要品尝爱情的甜蜜,侍萍又用无私而博大的母爱给她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雷雨》中,四凤形象对于剧情发展、主题表达和人物性格塑造,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娜的悲剧除了明显的社会因素外,她丰富独特的精神世界、性格上的优点和缺陷、爱情观念以及思想上的重重矛盾,是不可忽视的内因,对安娜悲剧内在原因的深入探析能够带给读者更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最终以卧轨自杀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悲剧的发生,除了因当时上流社会的种种迫害等因素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内在因素。从安娜个人的情感结构、安娜与伏伦斯基之间的情感结构、安娜对爱情的盲目性及其将爱情等同于生活的爱情观等因素来看,安娜最终走上悲剧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在长篇小说《长恨歌》中塑造了程先生这一痴情男形象。他对爱情专一,终生未娶,最终还是换不来王琦瑶的真爱。文章首先从个人命运和心路历程着眼,对程先生的情感发展脉络进行全面梳理.然后从性格和命运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造成其爱情悲剧的缘由,进而探寻人类该如何存在以及悲剧的拯救。  相似文献   

15.
安娜是19世纪70年代俄罗斯优秀贵族妇女的代表,是争取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典型.他大胆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生活,以掌握自己独立的命运和人生.安娜悲剧的潜在因素,是社会道德的败坏,传统观念的丑恶和没有爱情的婚姻.安娜悲剧的本质根源,是新兴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充满着封建农奴制痕迹的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思想道德的尖锐冲突.安娜悲剧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对今天的读者极其富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爱玛的爱情始于诗意的幻想,终于堕落的欲望。她一辈子以“爱”为理想和人生寄托,可在实践“爱”的过程中却逐渐迷失于情欲的满足和物欲的享受,与追求爱情的初衷背道而驰。爱玛对爱情的认识存在误区,她的爱情悲剧实质是异化的悲剧,即把爱的实现建立在物欲和情欲的满足之上,结果物化了爱情,也物化了自己,最终变成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的爱情观及其实践对当代女性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晴雯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下层的小人物,是如何用生命来和那个不公正的时代和社会进行坚决地抗争,以至成了那个社会的最无辜的牺牲者。晴雯的“怒”,既充满着对不公命运的恨,更熔铸着她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18.
南朝乐府民歌<华山畿>组诗25首,是历来为人们称颂的南朝吴地情歌之杰作.其第一首反映南徐士子与华山女子的爱情悲剧,已成千古绝唱.其故事虽然神奇而近乎怪诞,但男女问所表现出来的竖毅执着、矢志不渝的至爱深情,则是惊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尤其是华山女子那种视爱胜命、以身殉情的大爱精神,则更是令人荡气回肠、振聋发聩.全诗谐音双关.自然成韵,句式参差,节奏明快,比喻夸张,语朴情真,多用方言,风味独特.其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影响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9.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的婚爱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主义的画卷,这幅画卷主要包括对纯真爱情的执著追求、对世俗婚姻的解脱、对两性之爱的超脱和对爱情的解构等几个方面.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笔调揭示了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她们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从而鲜明地传送了张洁婚爱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全新的视角,人性化的温暖,剖析羌族民歌《马五哥》的爱情悲剧。力求突破传统审美观念,热情礼赞了女主人公冲破传统世俗的樊篱,敢于抗争的精神,揭示了羌族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